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思想决不仅是那种囿于艺术学或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理论,而是一种以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中的悲剧事件为其关注对象的文化悲剧理论。这种文化悲剧理论认为,异化是社会历史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历史构成了悲剧的主要内容;革命则是悲剧的真正主题。而这三个方面也恰恰构成了他们文化悲剧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们的文化悲剧思想具有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2.
“悲剧是一种特别的艺术。”①悲剧所表现的是人的痛苦和不幸,其悲之甚,其惨之烈,都足以引起欣赏者巨大的痛感。然而,自古以来,悲剧一直是最吸引人、最具较力的艺术形式(本文讨论的“悲剧”是广义上的悲剧)。人们始终愿意以伤心落泪的期待去接受悲剧带给心灵的震颤,跟随着主人公一道经历痛苦磨难,在痛苦中体验欢乐,享受悲剧带给人的“甜蜜的痛苦一和“税人的忧伤”③。可见,悲剧除了给欣货者带来痛感外,还能给人以审美快感和愉悦.那么悲剧的审美痛感与快感是如何产生的,两者间的关系如何?它们在悲剧审美中有何意义?这些将是…  相似文献   

3.
悲剧学是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而最具魅力、堂庑广博因此也值得深究的文化现象和学术热点之一.我国严格意义上的悲剧学研究,应从王国维开始.本世纪初叶,王国维认为我国的一些古典悲剧,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列入世界大悲剧之林.  相似文献   

4.
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上篇)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悲剧是由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两个要素构成的 ,但这两个要素并不总是结合在一起的。从悲剧意识而言 ,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不是更少于西方文化 ,恰恰相反 ,全部中国文化几乎都是建立在人类的这种悲剧意识的基础之上的 ,都是建立在人与宇宙、自然、世界的悲剧性分裂和对立的观念之上的。悲哀 ,是中国文化的底色 ,但在这个底色之上 ,中国文化建立起了自己的乐感文化。这种乐感文化是通过抑制激情、抑制悲剧精神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正是这种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的分化及二者之间的复杂组合 ,带来了中国悲剧美学特征的复杂性 ,同时也带来了全部中国文学审美特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下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悲剧是由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两个要素构成的 ,但这两个要素并不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就悲剧意识而言 ,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不是更少于西方文化 ,恰恰相反 ,全部中国文化几乎都是建立在人类的这种悲剧意识的基础之上的 ,都是建立在人与宇宙、自然、世界的悲剧性分裂和对立的观念之上的。悲哀 ,是中国文化的底色 ,但在这个底色之上 ,中国文化建立起了自己的乐感文化。这种乐感文化是通过抑制激情、抑制悲剧精神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正是这种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的分化及二者之间的复杂组合 ,带来了中国悲剧美学特征的复杂性 ,同时也带来了全部中国文学审美特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西方哲学与西方悲剧这两股强劲的文化之流,在尼采这里融汇在一起了,从而出现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道奇观:尼采的悲剧哲学.本文探究了悲剧哲学产生的哲学史和艺术史前提,论证了悲剧哲学产生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趋势,说明了悲剧哲学对于悲观主义哲学和乐观主义哲学的双重优越性,阐述了悲剧哲学作为存在论和价值观两者之统一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琼州学院学报》2015,(4):42-45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悲剧的理论,与之相比,对于悲剧美感来源的探讨是不足的。先贤时彦间有论述,但大多语焉不详。厘清西方悲剧学说中关于悲剧美感根源的论述,从悲剧艺术本身以及基于"生命一次性"的思考两个方面来探讨悲剧美感的来源问题,能够使我们理性认识悲剧美感来源,反省当代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的缺失,并唤起我们对悲剧美感培养和悲剧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生于民族忧患之秋,受命于革命危难之际,就义于风华正茂之年。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理论家,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但他的一生又历经坎坷,命运之神使他在“为大家开辟一条光明的路”的征程中充满悲剧性。在历史文化的舞台上,他扮演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悲剧的主角。瞿秋白悲剧是历史事实,无庸回避。但,是什么意义上的悲剧?悲剧何以产生?它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却众说纷纭,甚至有着原则性的分歧。今天探讨这一问题,既富有史学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因此,笔者不揣浅陋,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9.
人们普遍认为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在他的整个理论体系尤其是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叔本华把悲剧当作文艺的最高峰,认为悲剧在最高级别上揭示了意志和它自己的矛盾斗争.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贯穿其整个思想体系之始终的,悲剧在他那里具有了艺术拯救和伦理拯救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10.
老舍的悲剧创作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老舍对悲剧的独特理解:形式上要求描写人在生死关头的矛盾与冲突,内容上要关心人的命运,审美情感上要具有“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剖析老舍的悲剧创作风貌,其中有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文化悲剧、英雄悲剧;同时探讨了老舍悲剧取向的心理及社会时代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正> 解放前的巴金是一位悲剧作家。在小说创作上,他以人类之悲为己之悲,将无数人们的受苦、挣扎描绘出来,把普通的百姓和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之被黑暗势力所吞噬的情景表现出来,从而“将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激励并推动人们起来投身到变革社会的斗争中去。从美学的角度看,他的小说大都是属于悲剧范畴的,故谓之曰“悲剧小说”。对巴金的悲剧小说,我不想袭用传统美学的悲剧分类理论去评判,而拟从主人公形象系列的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由此,我们从他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到两类情况:一是取小资产阶级革命英雄人物为主角的悲剧,可以称为英雄悲剧;一是以普通小人物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中西古典悲剧在结局处理上有截然相反的特点 :中国古典悲剧大多是以“大团圆”来收场 ,意在满足观众正义感的心理需要 ;西方古典悲剧则大多以悲惨结局收尾 ,意使观众体会到强烈的崇高感。中西古典悲剧结局区别的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 ,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 :中国古典悲剧的正义感的文化渊源可追溯到中国文化中无往不复的宇宙运动观和传统的伦理道德观 ,及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西方古典悲剧的崇高感则与古希腊文明史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正>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如王国维所说:乃“彻头彻尾之悲剧也”,“悲剧中之悲剧也”!①显然,《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正是从它那感人的悲剧结构中产生的。因此,站在现实主义美学立场上,从悲剧角度探求《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国春 《江汉论坛》2006,(9):121-123
本文通过以《窦娥冤》为代表的元杂剧论述了中国悲剧的悲剧意识,并比较了中西悲剧的审美特点,认为中西悲剧同中有异,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研究传统文化是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而不是宣扬民族虚无,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妄自菲薄。  相似文献   

15.
悲剧的历险——论曹禺悲剧艺术的发展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邃的悲剧意识铸就了曹禺悲剧艺术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这种独特性和丰富性同样表现在曹禺悲剧文本的艺术范式与美学风格上。曹禺“人样生活”理想追求使其确立了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两种主视角 ,其悲剧艺术发展表现为 :从内在冲突向外在冲突转化 ,从“高调悲剧”走向“低调悲剧” ,从悲剧向喜剧偏移 ;从灵魂的戏剧走向生活的戏剧 ,由激越走向哀静  相似文献   

16.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极具现代悲剧之美。古典悲剧具有悲壮之美,悲痛超过痛苦,而现代悲剧则相反,是痛苦超过悲痛,具有哀婉之美。现代悲剧的诸多特点在奥尼尔的悲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送冰人来了》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这两部剧就是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悲剧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超越传统文学的个体和群体的审美文化自觉。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悲剧审美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悲剧审美意识主要体现为以悲剧的理念方式表现社会人生,感知传统文化的负面对于现代文明的阻拒,探究人的价值的毁灭以及民族生存困境缘由,是一种既具个体色彩更具群体乃至时代色彩的悲剧情思。浓厚的民族意识、文化悲剧意识和生命悲剧意识,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精魂。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无意于对中西悲剧作价值判断,事实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中西文化各自有其特性和优缺点。本文意在比较中显示出我国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的特征,分析哪些因素可以哺育滋长我们的民族感情,哪些沉淀已成为包袱,阻滞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若问:为何从悲剧入手?答曰:因为悲剧比其他文学样式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更容易激发人们的情绪,调动人们的审美经验,产生严肃而崇高的审美感受。因而,悲剧最集中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 一 中西悲剧的产生为何相差近两千年? 西方的悲剧,远在公元前五世纪就繁荣了,那时,雅典每年举行戏剧竞赛,并  相似文献   

19.
《论语·宪问·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纵观整部《论语》,唯其这句是别人直接评价孔子的话。我的感觉是,门子对当时万人景仰的孔子的言说,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股话语的反讽,使人感到孔子的悲怆与痛楚。可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是整个儒家的悲剧,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悲剧。“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矛盾的产物。孔子的时代已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宗法制破坏的不可避免性已经是历史的趋势,如果不能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止步,那么人生的悲剧也就难…  相似文献   

20.
悲剧与救赎     
哲学的辩证否定思想,使毁灭与失败产生了新的意义--将陷入毁灭和失败中的人类推向伟大.人在面临悲剧的时候将自己从中解救出来,这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和升华,更是一种对自身的救赎.而救赎资格和救赎可能性的获得,惟在于"文化"."文化"作为悲剧冲突一方的永久性存在,以悲剧结局的形式所捍卫的,与观者在经验了悲剧感之后所升华的是同样的东西.而悲剧的历史发展,亦不过是一种文化的选择、放弃和寻找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