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提出,王韬是近代中国研究法国史的先驱之一。在他众多的史著中,法国史研究成果占了相当的比例,其中尤以《法国志略》与《普法战纪》为代表作。这两部著作无论从体例、内容、评析来看,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近代中国人乃至日本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之一。王韬治法国史绝非单纯为学术目的,而是始终为他的“振兴中国”这一宏旨服务的,从其“变法自强”的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轨迹来看,他的法国史研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新视野──评西村成雄《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王桧林,朱汉国一、“革命”观念的转换与“国家”概念的提出西村氏是近年来日本学术界很有影响的一位中国现代史专家。80年代以来,他相继出版了《中国近代东北地域史研究》、《中国民主与自由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说的“古代”,仅指先秦两汉时期;所谓“归纳逻辑思想”,主要指对归纳过程和方法所提出的各种理论原则。一 中国古代逻辑家创造了光辉的中国古代逻辑──名辩学,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现在要问,中国古代逻辑中有没有归纳逻辑思想呢?目前逻辑史界还有不同的看法。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一)从“止”说起 《墨经》上讲了一种反驳的方法,叫“止”。 止,因以别道(《经上》)。彼举然者,以为此其然也,则举不然者问之,若圣 人有非而不非(《经说上》)。 止,类以行之,说在同(《经下》)。彼以此其然也,说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 然也,疑是其…  相似文献   

4.
徐希燕 《唐都学刊》2000,16(3):108-110
墨子是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军事工程师.《墨经》是“世界最古名学之书”。其在中国和世界逻辑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墨家对于逻辑学的三条规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些构成了墨家逻辑学之重要内容之一。墨家对于逻辑学规律的研究对中国逻辑史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对于我们的逻辑思维也是富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5.
刘骏勃 《求是学刊》2023,(3):170-180
鲍修哀是17世纪法国重要的神学家、史学家,Discourse on Universal History是他在历史学方面的代表著作。自20世纪初以来,国内不少译著和研究论著都将鲍修哀这部书的书名译作《通史论》或《世界通史》等,这是不太合适的。刘家和曾指出,中西之间有着重通史与重普世史的特点之不同。普世史固然必须以时间为经,但其重点却在共时性的普世的空间之纬;通史固然必须以空间为纬,但其重点却在历时性的时间之经。也就是说,西方思想中的Universal history(普世史或普遍史)与中国的“通史”概念在内涵上有很大不同。中国的“通史”思想其核心在于“穷变通久”,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通古今之变”。以王夫之为例,其史学著作虽属史论体,但特别注重对古今之变以及历史变化的辩证发展和深层原因的揭示,尤其是对变与常关系的深刻把握,使其成为继司马迁以来中国史学“通史精神”的又一典型代表。作为与王夫之大体同时的鲍修哀,他的史学著作虽然在内容上涵盖古今广泛的时间,但指导思想却是基督教普世史的神学观念,把历史变化归于神意,未能体现出“通古今之变”的思想,这是中西传统历史观念中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6.
陈明珠 《浙江学刊》2023,(6):193-201
作为德国启蒙时代重要思想家、剧作家,戏剧的情感激发和道德功能是莱辛戏剧思想的核心关切。在《悲剧通信》时期,莱辛坚持颇具卢梭色彩的“同情说”,而到了《汉堡剧评》时期,则完全服膺于亚里士多德《诗术》的“净化论”。本文尝试梳理、分析和理解莱辛戏剧思想中从“同情说”到“净化论”这一今古之变,尤其侧重这一思想发展的特色所在,即在各种近现代观念掺杂的论辩逻辑背后,始终夹缠着莱辛对亚里士多德《诗术》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术贡献陈来在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发展和建设中,冯友兰的名字是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他曾用“三史论今古”来概括他的学术贡献。①“三史”是指《中国哲学史》上下卷(1933)、《中国哲学简史》(194...  相似文献   

8.
军事制度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的地位尽人皆知。多年来,比较中国史其它领域的研究而言,军事制度史方面的学术研究相对还显得比较薄弱,学术专著并不多。中华5000年文明,军事制度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也是值得人们深入探索的领域。认真研究中国军事制度史,无疑会推动中国史其它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最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天津市“八五”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徐勇、张焯等人编著的《简明中国军制史》(以下简称《军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军制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军史》论述、研究了从夏商到太平天国几千年的中国军制史,行文…  相似文献   

9.
1840年以来的中国文艺的演化过程极为复杂多彩。文艺转型,即中国文艺如何从古典型转为现代型,是研究现代文艺史的重要方式之一。从这一方式看,中国文化的三种转型模式最具有理论意义。这就是建筑的意义转换,文学的形式转换和绘画的功能转换。关于建筑转义,我已经在《中国建筑文化三题议》一文①中有详论,这里就专门讨论文学和绘画的转型问题。中国文学的转型模式:“形式”转换中国文学的转型,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文学结构的等级变动,从古代以诗文为最高的诗、文、戏剧、小说等级制转为现代的以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相似文献   

10.
梁瑜霞  邹媛 《唐都学刊》2006,22(1):27-29
韩国学者成润淑在《从〈李娃传〉看唐传奇的典雅性与通俗性》中谈到唐传奇中“反转”情节的运用。雷紫瀚在《〈柳毅传〉的思想观念及其史证价值》一文中,对《柳毅传》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所具有的史证价值作了探讨。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端,蕴含于唐代豪侠传奇中的“武”、“侠”观念为后世的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日本学者冈本不二明的《唐代传奇和树木崇拜——槐树的文化史》一文关注了唐传奇中与槐树有关的充满幻想的故事。另外,李剑国和美籍学者韩瑞亚合作的《亡灵忆往:唐宋传奇的一种历史观照方式》一文主要就唐传奇的一些作品中以亡灵这一独特主体来追忆往事的叙事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南海法律维权证据群较为庞杂,而这会为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以及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所有权带来一定阻碍。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引入证据链学说,能够为建立证据优势提供逻辑工具,有助于补强证据的证明力与可信度,并有利于呈现南海争端证据的关系网络。在中国南海历史性所有权证据链中,需要明晰《更路簿》在证明“行使主权或主权性质权利”“持续行使权利”“法律确信”这三条证明路径中的价值。在中国南沙群岛主权证据链中,应具体考量《更路簿》在条约证据链、有效控制证据链以及地图证据链中的价值。在南海争端语境下,《更路簿》作为一项证据,需要突出其证明作用,找寻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印证关系,并明确其证明力,更好地服务于证明“中国在南海拥有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这一使命。  相似文献   

12.
论《聊斋志异》的史学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聊斋志异》(下称《聊斋》)是清初学者蒲松龄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就其文学成就来说,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造诣,都堪称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峰颠之作。笔者认为,《聊斋》不仅是传奇志怪,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史学特点。1.在形式上有意仿史。中国史学著作的形式或曰体例,主要有两种,以《左传》为代表的编年体和以《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在“二体”中,纪传体为后世所推重。被封建朝廷列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全部是纪传体,它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蒲松龄学富五车,博通经史,《聊斋》在体例上就深受纪传体的影响。第一,《异史…  相似文献   

13.
常修泽教授主笔的《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一书,是作者于1990年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阶段公司制度研究》和国家教委博士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企业创新机制研究》的研究集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在企业创新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的亦代表最高水平的重要理论成果,至少有以下几个突出方面。特色之一:企业创新的“理论体系”新。是否具备结构严谨、层次有序、逻辑自洽的完整体系,是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研究》一书对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不少哲学史工作者都在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范畴体系问题。有的同志认为: “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发展的逻辑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两者辩证统一的认识史”。也有的同志认为:“哲学史上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围绕着对某些基本的概念或范畴的解释展开,从而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参阅陈俊民:《论中国哲学史的逻辑体系问题》,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汤一介:《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诸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这些看法给我们很大启发。我认为应该把这两种观点结合起来,需要再补充的一点…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末木刚博是专攻世界逻辑比较思想的。他在《现代逻辑学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书中,对中国、印度、希腊的逻辑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且用现代逻辑工具解释了印度逻辑学,尤其是对“新因明逻辑”的解释所下的功夫最大。用现代逻辑方法对“新因明逻辑”加以研究解释是值得提倡的,因为这样做可以澄清新因明逻辑中的一些含混问题,把自然语言的一些含义用表达式明确地表达出来,这可把因明研究引向深入。但是,由于因明典籍是用晦涩艰深的古文写成的,极易产生歧解,而对原文理解的误差,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本文就新因明逻辑中的“因三相”、“三支论式”、“九句因”中的一些问题与末木刚博教授商榷。一、关于因三相《问题》把因三相中的第一相“遍是宗法性”、第三相“异品遍无性”分别表述为“S  相似文献   

16.
要评述、了解朱光潜“直觉论”所支配的美学批评理论,有必要集中谈谈他的《诗论》,这一直是朱光潜的“心中主题”①,是他的美学理论的一种专门运用,里边含有很多对新诗实际批评的意见。将其《文艺心理学》与《诗论》对照起来读,就能全面了解朱光游的美学思想与批评的原理。从批评史角度看,朱光潜的《诗论》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重要著作。它第一次以严密系统的专著的形式,从美学的层面深入探讨了诗的本质及其创作欣赏的规律,并且在中西诗学比较的前提下,系统阐释了中国诗歌形式的基本特征,力图为新诗的发展提供切实有用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2005年开始,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宁省期刊协会共同决定编撰一套“辽宁期刊史书系”,含括《辽宁老期刊图录》、《辽宁期刊史》、《辽宁当代刊社史选编》、《辽宁当代期刊人传略》等四部书。其中以《辽宁期刊史》为书系的主体和核心。辽宁的期刊编史工作从一开始就是在中国期刊协会指导下进行的。对于大纲的编制,书稿的审定,以及编写过程中有关难题的处理,中国期刊协会的现任会长石峰和前任会长张伯海,都给予了具体指导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一李华瑞先生是宋史研究的知名学者。自1995年出版《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以来,陆续推出《宋夏关系史》、《王安石变法研究史》、《宋夏史研究》、《“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等,显示出其学术研究的日益精进。《视野、社会与人物:宋史、西夏史研究论文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是李华瑞先生新近出版的学术论文集,共收入论文30篇。从内容看,大致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关于宋史研究的学术史,二是宋代社会尤其是灾荒和社会救济  相似文献   

19.
体例独到,特点突出宁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我国地区史、城市史的研究正在发展起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除去整体上要作研究之外,对各地区、城市史也应该深入研究。这方面已做了很多的工作。从地区史、城市史的角度来说,《北京通史》是一部大型地方史,成绩突出,...  相似文献   

20.
“大索貌阅”考董惠民,李靖莉“大索貌阅”是隋朝采取的一项整顿、清理户籍的措施。关于“大索貌阅”,史书有三种记载:《隋书》及《北史·裴蕴传》记于大业五年,《隋书·食货志》系于开皇三年,而《资治通鉴》则兼采开皇五年与大业五年两种说法9因此,似乎隋朝曾三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