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文化孕育和造就了法律语言,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英汉法律语言表达、体现、象征着各自民族的文化与法律文化现实.在习得一般法律语言的同时也习得法律文化.因此,在进行法律翻译时应兼顾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法律语言史--兼与刘愫贞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法律语言史是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就中国法律语言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语料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言对比研究和翻译研究开辟了又一广阔的发展领域.相比于其他语言学分支,法律语言学者大多仍然固守传统的直觉和内省法对语言进行定性研究,而利用海量语料、采用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对法律文本进行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因此,构建法律语言学平行语料库已成为法律语言研究必须直面的一个紧迫任务.本文针对并结合平行语料库和法律语言的各自特点,从法律词汇学、法律句法学、法律语义学等六方面探讨平行语料库在法律语言研究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和整体性,法律的确定性历来都是法律人追求的目标.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法律语言存在模糊性,模糊性贯穿于法律活动的整个过程,而司法结果则是不容含糊的确定性结论,因此,探析法律语言如何实现法律确定性的问题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并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法律语言研究起源于西方二十世纪80年代,法律语言翻译专门研究起步稍晚.当今世界法律语言翻译研究方兴未艾.本文拟从法律语言翻译研究视角,论述法律语言双语转换过程中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法学基础理论、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6.
灰色理论一般应用于研究、解决灰色系统分析、预测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将灰色理论运用到法学领域,分析研究灰色对我国法律语言的负面影响或消极制约很有必要.在认识到法律语言灰色性的不可避免和法律语言的基本要求的同时,特别强调法律语言的灰色性应当在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中尽可能或最大限度地予以克服,以提高法律权利义务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法治社会已逐渐完善的当代,研究法律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法律和语言二者不可或缺,法律的特质有赖于语言的本体而存在,但是,语言本身的弊病又不可避免地模糊了法律用语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法律自身加以调节,可以说法律是语言的内在,语言是法律的外在表现。从边缘性学科的视角来看,法律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法律的载体和工具,法律又在一定程度上形塑着语言。从边缘性学科的视角研究法律与语言的关系可以助益法律的适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法律关系的本体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法律本体论在终极存在上寻求法律语言事实的统一性,在终极解释上寻求法律语言知识的统一性,在终极价值上寻求法律语言意义的统一性。语言法律本体论在蕴含着真理的同时,也闪耀着价值的光芒,它构筑了法律语言学大厦的理论基础,是法学研究中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实现法治国家的理论准备之一。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中国的成文法传统和现实,forensic linguistics的汉译名宜还原为"司法语言学";"法律语言学"可以与legal linguistics互为译名.立法语言、执法语言、司法语言、法律研究语言是法律语言学在我国的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法律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准确.但是,在实践中,法律语言无法避免模糊性的存在.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是从确切与模糊的对立统一中显示出来的,确切词语和模糊词语在法律语言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目的是为准确达意服务,共同体现出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法律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