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意义理论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中心内容,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它是西方哲学逻辑发展的结果,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它又因其在解决一些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方法论作用而极具重要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意义理论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核心,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它是西方哲学逻辑发展的结果,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它又因在解决一些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方法论作用而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哲学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在中西方哲学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在西方哲学中,古代的本体论中心、近代的认识论中心以及现代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对垒均未对语言予以特别关注,到了现当代哲学转向才开始关注语言问题,致使语言成为“显学”.在中国哲学中,早在初始阶段——先秦时期,语言就引起了诸子百家的特别关注,先秦语言哲学极其发达,汉代董仲舒的“深察名号”和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是对先秦哲学的继承,也是中国语言哲学的余音。因为南北朝之后直到近代,语言淡出了哲学的视野。如果说先秦是语言哲学的辉煌期、魏晋是先秦的余音的话,那么,宋明时期直到近代,语占反而淡出了哲学的视线。中西哲学与语言的关系形成了强烈对比:中国是由盛至衰,西方是由隐而显。这种差异展示了中西两种哲学、两种文化不同的特质,也凸显了中国语言哲学的人文特征和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4.
西方形而上学整体演进的理论视域下,实在一词具有核心性价值。当代实在论、反实在论思想的特定形态,是由哲学传统中不同形态的本体论,经过认识论的过渡,最终转向语言从而生成的。这为西方形而上学发展脉络的明晰提供了关键支撑。代表不同哲学发展阶段具体形态的实在论思想,定会引发与之对应的反实在论。这种构成各个阶段的形而上学主题的方式,应被视为“实在—反实在”哲学范式。西方形而上学的整体发展在这一独特视角下呈现为二者具体理论形态之演进。戴维森、达米特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是以此为理论渊源,基于现代逻辑、当代意义理论的新进展所形成的西方哲学后语言转向的新产物。继弗雷格、维特根斯坦之后,戴维森、达米特开启的基于意义与真的实在问题之争,决定了各类不同程度、形态的实在论观点所坚守的共同理论底线。这一理论临界点和论争焦点就是是否坚持二值原则。  相似文献   

5.
奎因的语言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奎因的语言哲学理论对当代西方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发展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述评奎因语言哲学思想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基础及其自然主义语言观 ,包括行为主义意义论、翻译的不确定性、指称的不可测知性、本体论的相对性等论题和奎因语言学习理论 ,可以使我们从历史辩证的角度对奎因的语言哲学思想做客观评价 ,肯定他对 2 0世纪西方语言哲学和现代语言学的理论贡献 ,分析其自然主义语言观的理论失误及其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的严重局限。  相似文献   

6.
论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原本是符号学的分类法,由于符号学是比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更基本的学科平台,符号学的三分法对20世纪西方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并特别阐明语用学转向对理论语言学、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行政领域中一种具有批判和建构意义的先锋派理论。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哈贝马斯的日常语言和交往行为理论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奠定了语言哲学基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学家借鉴当代西方哲学成果,吸收了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现象学的思想内容,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找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合一的哲学基础,从而完成了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的建构,实现了对传统西方行政理论的全面解构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言、象、意三者关系的探讨肇始于中国哲学思想的发端,经魏晋“言意之辨”更直接导致了中国哲学新方法和流派的出现。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语言哲学的兴起和语言学转向,意义问题更贯穿了从现象学、解释学到分析哲学和科学理论的各种哲学思潮,从根本上带来了知识理论和研究范式的全新革命。借助分属于“欧陆人文哲学”与“英关分析哲学”两大传统中的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学的语言哲学之思,就人与世界、语言与人、文学与世界等诸多关系上的揭橥,使得在言、象、意问题上取得了全新的审视与启悟。  相似文献   

9.
意义问题作为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中心论题,其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哲学思维的发轫处。“前分析哲学”时期的先哲们在思考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的过程中开始了对语言意义的探索。“分析哲学”时代的哲学家使用现代逻辑手段探讨意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义理论。进入“后分析哲学”时代,语言哲学内部的语用转向成为意义问题研究的重要取向;与此同时,欧陆哲学中的哲学解释学引发了意义研究的当代转向,开启了意义问题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实用主义于 2 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 ,以是否具备实效作为概念具有意义的标准 ,企图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等对立的哲学观点。作为一种哲学思潮 ,它未能渗透于哲学的各具体领域之中。自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在分析哲学等领域中相继出现了实用主义倾向 ,奎因等人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他们在继承实用主义传统的同时 ,大力提倡整体主义 ,使实用主义哲学具有了高度的理论思维水平和当代哲学形式 ,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实用主义倾向的形成 ,符合 2 0世纪西方社会总的文化思潮和哲学思潮所体现的发展趋势 ,也反映了英语国家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之间渴望对话和融合的强烈要求 ,并为之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论述了"势"在管理中的作用,势与形的关系。将"势"的管理分为审势、谋势、运势三大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以一个案例具体分析了审势、谋势、运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文学传统论主要有四大倾向 ,即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论的心理学倾向 ,五四时期文学传统论的功利性倾向 ,西方古代到近代文学传统论的社会学倾向 ,西方 2 0世纪文学传统论的形式论倾向。当今全球化时代 ,一个必然趋势就是 ,在对以往诸种文学传统论进行现代转换和全面整合的基础上 ,重建新型的文化论的文学传统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作者继《试论极“左”现象》(《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一文之后又一篇研究极“左”现象的专题论文。该文揭示了国际共运史上极“左”现象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揭露了制造极“左”灾难的险恶动机与客观恶果,提出了新时期防“左”、反“左”的若干实际问题,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共性、人类思维形式的同一性以及文化的互相渗透性决定了翻译过程中信息转换通道相通、双语可以互译。同时由于语义系统结构的相对性,文化障碍和语言的审美功能导致了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然而,语言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不可译向可译性转化的趋向性。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思维的深化,以及文化相互渗透的加深,不可译总是处于向可译的动态转化中。  相似文献   

15.
1986年作为后新时期文学的标志性的一年,也发生了诗坛最具轰动效应的事件,即由《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了《中国诗坛:1986年现代诗群大展》,它将诗歌创作沉入对日常生活的思考,通过语言的"自我表达"向日常生活世界回归,体现审美日常化的创作取向。本文以于坚的诗歌创作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相关诗论主张的清理、分析来探讨处于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坛在推动日常生活进入审美的范畴所做出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理论辨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理论是研究主体对教学现象、教学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进行理性思考,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所形成的观念体系。人们在教学理论的认识和把握上存在着教条化、技术化、庸俗化倾向。教学理论有着特定的价值,包括认识价值、实践价值,教化价值、发展价值等不同的价值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中西两种旨趣迥异的文化传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数学思想.社会科技的变迁、数学科学的发展、教育理论的演变及国际文化的交流是影响中西数学教育思想变迁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现状及趋势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子政务(E-government)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焦点。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大规模展开的同时,为其提供理论指导的电子政务研究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不断的进展。本文在对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整体特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当前研究的主要理论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通过抽样调查,在运用相关分析、无序多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发现专业认知对大学生个人就业倾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专业认知度高的大学生面对一般就业选择时如读研、进企业、考公务员等较为倾向于考研深造;专业认知度高的大学生面临就业时考虑专业因素较多;专业认知度越高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越为乐观;大学生考公务员的热情与其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喜好无关,与其努力学习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知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校园网的网络心理咨询,已经成为开展学生工作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我们试图通过对传统心理咨询和网络心理咨询的比较,对网络心理咨询的利弊分析,从而为网络心理咨询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