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伪科学”一词存废之争的理性审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在《科普法》中是否应删除“伪科学”一词,之所以近来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争论热点,与这一讨论实际上聚焦了我国社会环境良性建设和学术环境良性建设中的诸多重大的冲突因素大有关系。如果“伪科学”问题值得法律关注,那么应当在《刑法》和《教育法》中进行设置,在《科普法》中出现匪夷所思。“伪科学”一词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常见提法,没有准确定义,一些新的科学理论最初也被冠以“伪科学”受到某种势力的打压而难以得到承认和传播。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更是法律所没有能力判断的,因此在法律中删除“伪科学”一词具有合理性。一是并不影响法律对以任何名义恶意欺骗的犯罪进行打击和惩罚;二是保持了法律的纯洁性和理性原则;三是维护了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认识自由、思想自由和科学研究自由。由于科学认识理性尚未在中国完全建立,一方面有些人科学认识理性素质低下,对现代科学成果盲目质疑,幼稚地宣称有“最新重大科学成果”发现;另一方面有些人以打击“伪科学”为名,不自觉地对科学创新活动形成了严重的阻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资源持错误的虚无化的态度,成为不利于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只有培养公民的现代哲学认识理性和现代科学认识理性,才能够逐渐消除我国科学创新领域出现的这些低级现象,形成真正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使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得以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2.
“首先是问题的提法,其次是问题的解答”。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W·海森堡长期从事科学探索的深刻体会,也是他对科学发现的经验之谈。确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循环往复,是科学认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在科学认识这种高级认识形态的活动中,在错综复杂的科学发现过程中,无疑要以科学问题作为始点,要解决一系列的科学问题,而其中必有一些涉及科学对象本质且贯穿始终的科学问题。因此,科学认识主体  相似文献   

3.
一个科学发现提出后,能否被科学界所接受,这是一个科学发现的社会进程问题。一般地说,科学发现在科学共同体中的命运有两种可能情形;或是能得到科学家们较快的确认:或是遭到科学家们的抵制或冷漠。美国科学社会学家巴伯在其《科学家对科学发现的抵制》一文中指出,科学发现被抵制是一种有详细的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的经常的现象:他列举了三种文化因素和五种社会因素作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我们通过对生物学发展史中的一些标志着科学发展阶段的重要科学发现的考察发现,科学共同体的整体研究取向与科学发现能否被接受有着微妙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科学史实的分析,说明科学共同体在科学活动中显  相似文献   

4.
《在延安文艺座讲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前,毛泽东同志在写作《实践论》的时候,就已经把文艺创作实践活动视为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毛泽东同志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是人类认识的主要来源。但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绝不仅仅是生产活动这一主要形式,人类社会实践除了生产活动之外“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这“多种其他的形式”,就包括“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科学和艺术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首先是问题的提法,其次是问题的解答”。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W·海森堡长期从事科学探索的深刻体会,也是他对科学发现的经验之谈。确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循环往复,是科学认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在科学认识这种高级认识形态的活动中,在错综复杂的科学发现过程中,无疑要以科学问题作为始点,要解决一系列的科学问题,而其中必有一些涉及科学对象本质且贯穿始终的科学问题。因此,科学认识主体从事科学发现活动,首先就要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诚然,创造性思维都是围绕这些科学问题展开的,正确地提出这些科学问题乃是创造性思维的始端,并且决定着创造性思维以后的发展方向。如何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科学发现中一种既基本又普遍且重要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 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目前,一些著作和文章中常持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社会调查研究“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领导工作的根本方法”;另一种认为,社会调查研究“在本质上属于科学研究活动”,“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认为,从活动的角度去界说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调查的性质和功能,仅从方法的角度定义社会调查研究,没有全面揭示其实质。为了说明这一点,必须分析和说明活动的含义和方法含义的社会调查研究的联系和区别。活动的含义是本质性的,方法的含义是派生的。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次对社会认识中的“无知”现象,从社会认识与自然认识的联系与区别上作了梳理与探索,不仅把社会认识中的“无知”作为人的历史活动中的一种客观现象进行了论证,并且肯定在社会认识中“无知”的必然性及其可能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早就科学地解决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之是否具有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论》)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多年来宣扬所谓“句句是真理,  相似文献   

9.
德国教育改革家洪堡在19世纪初提出了大学“教育与科研合一”的原则,这为高校“双一流”建设中“何谓一流人才、怎样培养一流人才”的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思路,即通过具体的科研(教学)活动培养富有“科学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通过考察科学活动的各主要环节,认为科学精神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批判精神、求真精神、求实精神、竞争协作和创新超越精神。培养科学精神需要提高广大师生对科学精神重要性的认识,搭建更为广阔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通的育人平台,开展求真、求实与求新相结合的科研(教学)活动,实施面向科学精神培养的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理论界对方法和方法论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这是方法和方法论在现代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长的体现和需要。笔者也愿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一、方法的一般性界说 “方法”是一个极其普通、极为常见的日常用语,也是科学方法论和哲学方法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在古汉语中,“方法”的基本涵义是“办法”或“法术”;在希腊文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流行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十分单调、陈旧,远远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现代化的需要。基如此,本文拟就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及其改革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关于科学认识系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要取得科学认识,必须具备四项要素,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科学手段和信息贮存。从目前图书馆学的研究及其状态来说,“认识主体”(图书馆学研究者)、“认识客体”(科学对象)和“信息贮存”(研究资料的积累与活化)这三个要素都已基本具备,所欠只是“科学手段”这一条。科学手段包含了科学工具和运用工具的活动方式(科学方法)两方面。人们正是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方法,作用于特定的科学对象,使其处于研究主体和客体之间,才能使作为观念形态而存在于头脑中的科学认识目的客观化,从而取得一定的科学实验效果。因此,科学手段是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类科学发现的历史表明,科学发现往往是与人们特别是科学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分不开的,因为科学发现往往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探求问题的答案。问题是凭借已知而提出疑问并要求回答以获取未知的思维形式,它是一种具有特殊逻辑性质的普遍思维形式,在科学发现中问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科学发现的一种工具。英国著名的学者贝尔纳曾说过:“科学的总发展是在进行解决某些问题时才发生了的。”“问题”在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科学哲学家逐步认识到了问题在科学发现中的价值。我们探求问题在科  相似文献   

13.
论家庭教育的“过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家庭教育的“过度”又是目前教育中的突出问题。这是由人们过度的“认识”、过度的“增量”、过度的“爱护”所造成的,直接危害了学生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此,我们必须深切领会家庭教育的真谛,以平常的心态,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而学校和社会必须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促使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中有两个相当流行的哲学命题,一是“哲学史就是认识史”,二是“哲学就是认识论”。达两个命题常常是相互联系、相互论证的。它们直接牵涉到哲学科学和哲学史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都是学科建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关系到达两门学科的科学概念的全局性问题。因而,是非得失,不可不分辨清楚。本文就第一个命题谈一点粗浅的见解,对哲学史和认识史的关系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争论。“哲学史就是认识史”这个提法,始见于1978年芜湖召开的全国西方哲学讨论会。为了批判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有的同志提出了这个新的提法。他们还根据它出自于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句话,“哲学史,因此: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列宁《哲学笔记》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那么,社会科学是否也是生产力呢?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思考: 一、科学技术是否包括社会科学?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伟大的科学发现,其中之一就是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人类社会的认识而得出的,属于社会科学范围。所以,列宁明确肯定,马克思这个发现,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科学发展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充分证明,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6.
论“问题”在波普尔进步模式中的重要性王亚冰一个“为什么”,萌芽了科学的端倪。一句“世界由何生?”,诞生了哲学的初胚。于是,人类认识的历史就在这以问题为基石的科学与哲学的发展道路上欣然展开。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承上启下又创造性地超越历史和现实,每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学研究是人类为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改造世界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选题是科学实践的第一步,要使科技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就必须从科研立题着手,正确选择课题,这是科研实施科技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决定一个研究单位的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的主要因素。1 课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及其与科研的关系课题,是指科学领域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某个问题。这些问题是人类从已知领域通往未知领域的联结点。课题在科学研究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科学问题。一个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一种理论观点颇受人们赞许,那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认为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想方设法诱发学生的这种主体意识。于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应该倡导自学辅导式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围着教师转,而是要让教师围着学生转”等一些议论,仿佛成了一种“时髦”。对此,有不少人表示信服,也有不少人表示迷惑不解。这里涉及到的是教学法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即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特征的认识。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对教学活动中谁是主体的问题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答案。教学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龙金撰写的这本著作分析了方法论研究在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揭示了方法论与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发展的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联系。还十分重视研究社会文化决定和调节认识活动的本质和机制,以及从方法论上揭示从科学到实践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图书馆学的危机及其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社会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进步过程中,社会革命无疑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假如我们也把科学的发展作为一个类似的认识客体来考察的话,就会发现,科学革命如同社会革命一样,它在冲破旧的“规范”,形成新的理论,从而走向“常规科学”这样循环反复的发展过程中,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翻开科学发展的史册,我们看到,那些无比辉煌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