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在理论上是对社会主义特征论的超越 ,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江泽民先后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三个代表”的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 ,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思维主导观念的转变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思维主导观念 ,经历了从“是什么”到“怎样” ,再到“是什么”和“怎样”并重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从哲学的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方法论 ,进而向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转变。从这种转变中 ,我们就能从深层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3.
不断研究和汲取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推进理论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经验:一是从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二是吸收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三是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和追求,实现这一理想和追求的根本抓手就是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国家、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取决于内在的整合力量。中国的传统是以文为本 ,比较重视文化整合 ,并很成功。我们应继承这一优良传统 ,避免西方的那种将民族宗教问题高度政治化处理而带来的弊病。联系新疆稳定与发展的实际 ,我们文化整合的战略应是针对民族分裂主义的“三个我们的” (我们的宗教是伊斯兰、我们的民族是突厥、我们的祖国是东突厥斯坦 ) ,明确“三个高度认同” (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国的高度认同 )。这里的参照系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中国当代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6.
真理追求与价值追求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地阐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鲜明地表达了党的真理追求和价值追求;并将两者统一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探索中去。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把强烈的忧患意识转变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7.
赵迎欢 《理论界》2006,1(7):29-30
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本质是协调发展、文明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论证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是科学的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阐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高等教育要实践“三个代表” ,首先是要代表中国先进丈化的前进方向。只有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教育、市场机制、制度和创新五个方面统一思想和认识 ,才能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不断研究和汲取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推进理论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经验一是从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二是吸收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三是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学者们围绕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理论地位及其在当代世界的理论意义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在此过程中,有一个重大课题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那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之间的内在关系。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具有深层的一致性,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的本性,对于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两次重大的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量源泉和最终落脚点。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在价值取向,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文殿 《齐鲁学刊》2008,1(3):75-78
人创造文化,实质上是在生成着自己的生命。人怎样创造文化,就怎样理解生命与生成生命。人之历史与人之文化传统应当从对特定生命的理解与生成来把握。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作为西方民族生命生成方式,只具有地方意义。中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命生成方式,其基本精神是"尚德"、"尚和",其方式是"融合兼容型"的生成方式。从生命生成方式来理解文化创造,从生命自觉来理解文化自觉更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根本意蕴。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核,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风险社会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风险社会从根本上说是人造风险,它起源于人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之中,并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当下环境,使人的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反思风险社会中人的发展的困境,要求我们将人的风险发展自觉地纳入到人的发展追求之中,处理好人的风险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是农民素质大多偏低,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较高,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和涉农产业劳动生产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全面规划,科学决策,合理配置,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具有群体性和整体性两个突出特征.群体性组合与整体性组合虽然都是社会系统,但其发育水平是不同的:群体组合处于较低级的系统水平上,整体组合则处于较高级的系统水平上.从根本上讲,群体组合具有较大松散性,不能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社会统一体发生作用;整体组合则具有紧密性,能作为社会统一体发生作用.能动地把握社会组合的群体性与整体性,把它运用于我们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承越 《学术探索》2002,3(3):130-131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为社会进步的一切要素 ,都不过是人的活动的产物 ,都不过是人的能力发挥的结果 ,但是个人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 ,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人论中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内在冲突(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长福 《河北学刊》2004,24(1):50-55
本文从个人与其所拥有的众多属性的关系出发,对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思维方式作了一番较为系统的考察,得到的基本结论是:马克思早期所树立的关于人的价值理想是个人所拥有的丰富的资质和禀赋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理想所反对的是把具有丰富属性的人变成一种片面的人,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人论富于反本质主义的意蕴;但与此同时,马克思又赋予了这一价值理想以"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一本质,在其后的思考中,在为人的价值理想探寻现实道路的过程中,他又进一步将人的本质规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规定为物质生产活动,规定为资本及其运动的必然逻辑,从而回到了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轨道上。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的人论中,存在着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个人与其所拥有的众多属性的关系出发,对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思维方式做了一番较为系统的考察,得到的基本结论是:马克思早期所树立的关于人的价值理想是个人所拥有的丰富的资质和禀赋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理想所反对的是把具有丰富属性的人变成一种片面的人,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人论富于反本质主义的意蕴;但与此同时,马克思又赋予了这一价值理想以“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一本质,在其后的思考中,在为人的价值理想探寻现实道路的过程中,他又进一步将人的本质规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规定为物质生产活动,规定为资本及其运动的必然逻辑,从而回到了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轨道上。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人论中,存在着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人论中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内在冲突(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早期所树立的关于人的价值理想是个人所拥有的丰富的资质和禀赋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理想所反对的是把具有丰富属性的人变成一种片面的人,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人论富于反本质主义的意蕴;但与此同时,马克思又赋予了这一价值理想以"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一本质,在其后的思考中,在为人的价值理想探寻现实道路的过程中,他又进一步将人的本质规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规定为物质生产活动,规定为资本及其运动的必然逻辑,从而回到了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轨道上。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人论中,存在着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