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儒家的思想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尤为注重道德教育,继承传统是其道德教育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表现之一。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在创建道德教育思想时,继承孔子、孟子的道德教育作用论、目的论、内容论和方法论,从而弘扬了儒家传统,丰富了先秦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也增强了儒学的入世能力。  相似文献   

2.
试论儒家道德教育的继承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道德文化的精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儒家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把它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对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先秦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德育的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道德教育更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从先秦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探讨入手,分别就先秦儒家的道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意义等进行了分系统论述,旨在为当代大学生德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4.
儒家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儒家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是受教育者在追求德性人格的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特性。儒家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受教育者反求诸己、情感体验、主体实践、自我超越。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儒家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思想是良莠兼有、优劣并存,具有明显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5.
儒家道德教育作为中国传统社会道德教育的主流,在其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后受到了来自先秦道家、墨家、法家及魏晋玄学、佛教和明清启蒙教育思潮的强有力的批判。对这些批判的历史梳理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与实践,重建当代德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儒家思想家的生态智慧理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生态道德哲理,文章深入阐述了儒家“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和“节用而爱人”的命题对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提出了如何利用儒家生态观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儒家传统荣辱观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荣辱观教育统领道德教育,以道德教育统领人才培养,这是传统儒家教育思想和社会治理思想的精华。传统儒家荣辱观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无非有二:一在知耻,二在求荣。儒家一贯认为,不知耻无以为人,不求荣无以为尊。因而主张荣耻对立,泾渭分明,荣荣耻耻,礼义立人。以知耻教育来推进义理教育,以义理教育来保障道德秩序,以道德秩序来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这正是儒家认定荣辱观教育为“治教之大端”的基本思路。认真分析儒家传统荣辱观,可以为今天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实施“以德治国”的中介手段和本质内容,也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基本原因之一。儒家认为, 以道德教育作为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比刑罚治国更得民心, 更易于长治久安。这一理论可称为“德治- 德育”理论。儒家德育思想中的“学而优则仕”和君子人格等内容, 对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深远影响。研究和评析儒家的传统德育思想, 或许给我们今天宏观认识德育事业的深远意义, 提供一种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儒家关于民众道德教化方式的省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儒家关于民众道德教化的方式可以梳理为五种类型。这些道德教化方式表现出 ,“德治”是实现民众教化的基本方式 ,“孝悌”观应该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道德教育其实质是教育人如何去“爱”人和“敬”人 ,将家庭“孝悌”伦理视作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础 ,可实现家庭、学校与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统一和一元 ,但也造成了“孝悌”观念泛化的流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精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战国以后,儒家的"仁爱"思想占据了中国道德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在沿袭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后相继演变出了汉代的"三纲五常"伦理学说,以及"存天理,灭人欲"为根本目标的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禁欲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封建伦理道德思想及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成熟,同时预示着封建道德及道德教育思想开始走向没落.自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新旧道德思想激烈交锋,封建道德及其教育思想开始走向崩溃.中国封建道德教育思想和观念,尽管有消极、落后的一面,但是也蕴藏着丰富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