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月1日,徐增翠拾荒、乞讨长达8年,终于找到因精神失常漂泊他乡13年的哥哥,她木然地坐在门槛上。轻轻地抚摸着母亲的照片,喃喃自语:“娘,大哥回来了……”  相似文献   

2.
下岗工人老李从一家国营企业下岗后,只身去了南方谋生。人生地不熟的他来到广州后,由于年龄偏大,奔波了十几天,竟然没有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到最后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加入拾荒队伍,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拾荒客"。第一次"全副武装"地挑着箩筐走上大街拾荒,老李有点抹不开面子,走在街上他把头埋得低低的,仿佛所有的行人都在用  相似文献   

3.
“拾荒式”搜索是国外中小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网络信息搜集、整理的能力。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对“拾荒式”搜索的实施环节的阐述,说明了“拾荒式”搜索的优势,进而对“拾荒式”搜索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拾荒式”搜索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5年前,我在重庆街头采访过一个捡垃圾的人。他叫张春山,甘肃天水人,24岁。他的一身“行头”很打眼:白衬衣、白手套、草帽,手中还有一个铁弯钩。特别的是,他的一身衣服居然干干净净。刚见面他就纠正我的话:“我们不是捡垃圾,是拾荒贷,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是一曲散发着金钱和欲望气息的华丽交响乐。繁华下掩盖着腐朽,用美元堆砌的“美国梦”,成了作为精神支柱的理想和信念。而作为那个时代和文化的产儿,菲茨杰拉德和他的作品不仅是整个“二十年代”戏剧性的再现,更是这种美国文化本身的再现。他是在美国二十年代这片精神荒原上,一个伟大的辛勤开拓者。  相似文献   

6.
周立  陆纲  周舸图 《百姓生活》2011,(10):12-12
今年26岁的李文,13岁时开始照顾拾荒度日的娄婆婆。如今,娄婆婆已经年逾九旬,李文也已大学毕业3年,可他还牵挂照顾着娄婆婆。  相似文献   

7.
一8 0年代以来 ,中国的文艺理论家们一直在为建立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新框架而殚精竭虑。无论是 80年代的“方法论热” ,还是 90年代的“文化评论” ,当代文论家们上下求索 ,不遗余力。王先霈先生从 80年代以来 ,一直从事着文艺批评学的建设。从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到古典文论的研究到当代文学批评 ,他的研究领域是开阔的。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思考 ,他提出了“圆形批评”的概念。最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论文集《圆形批评与圆形思维》 ,其中收录了他关于“圆形批评”的一系列重要论文 ,是他多年来研究心得的结晶。2 0世纪被称为“批评…  相似文献   

8.
《故事新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闯将。“他的《故事新编》,在形式上展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给我们树立了可贵的模式;但尤其重要的,是内容的深刻”。这就是说,《故事新编》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其重要的开拓意义。先生论中国文化,认为“中国之治,理想在不撄”,“不撄”的传统文化理想造就“不争之民”,遂“恃着固有而陈旧的文明,害得一切硬化,终于要走到灭亡的路”。先生读史,他说“历史没有年代”,“只有吃人两个字”。这里先生把历史解读为“混沌”一片,纪元年代失去了意义,中  相似文献   

9.
凝冰 《社区》2006,(15)
我们学校要和旁边的居委会联合做一次为贫困地区助学的公益募捐活动,我们几个学生干部自然成了这次活动的主力。那天午后,我和几位学生干部站在小区一栋楼房的角落里,整理着这次募捐活动的所用之物。我们把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长的红布上,照片上,那些用木棍撑着墙壁的教室,以及把砖头当作桌椅的孩子们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我们只顾忙着,并没在意一个靠拾荒为生的老人的到来。小区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桶,那是这位老人的“领地”,我们时常能看到这位老人专注地用铲子或者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我们便对这个蓄着半缕白胡子的老头视而不见了。  相似文献   

10.
穆木天思想和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其核心体现了与“边缘文化”相联系的左翼文学的精神特征,与30年代左翼文学的灵魂——鲁迅有着一致的精神趋向。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性”,在这个问题上,穆木天的文艺思想既有重要的价值,又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是与他的“日本体验”内在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一、梁漱溟其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舞台上曾出现过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耿介自恃、不随流俗、一代直声”成为海内外学界对其人格风范的盖棺定论。而终其一生,他在学术文化、社会运动与政治改造上的执着追求与苦心孤诣,多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堂吉诃德式的悲剧。而他的伟大恰在于这种近乎天真的一厢情愿下蕴藏着的济世悲情。此君乃梁漱溟也。从二十年代军阀混战期间由《吾曹不出如苍生何》一文倾泻而出的忧患天下苍生疾苦的激愤,到三十年代旨在救国救民的乡建运动自然显现的“出家精神”;从迎着“五四”全盘西化大潮“替孔子说个明…  相似文献   

12.
吴宓先生早年主编《学衡》,主张文言文,反对白话文.他是个孤傲不群的怪人.在四十年代,他还坚持自己的意见,高喊“经史必须诵读,文言断不可废.”他的内心是否也这样气壮呢?我看未必如此.他在上英语课偶而闲聊时,总爱念一句英国谚语“o isme!倒霉者我也!”(o 读吴音)他给学生讲他的名字时,先在黑板上写个“宓”字,然后用教鞭指着“宓”字问学生:“你们看我这个“宓’字,它上边是个头,中间一颗心,心上插着一把刀子,你们说痛不痛呀?”这虽然是课堂上的  相似文献   

13.
韦慧 《百姓生活》2013,(2):10-11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一些地方出台规定,要求拾荒者“持证上岗”。底层的流动拾荒者,有的需靠拾荒生存,给他们设置职业门槛,一时成为热议的话题。而且面对规模不小的拾荒大军,持证上岗是否可行?拾荒者中一部分弱势群体的权利能否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4.
8年前,在一家工厂担任中层干部的杨军,遭遇下岗和离婚的双重打击后,从山东南下广州打工。凭着睿智的头脑和能吃苦、敢拼搏的精神,他从“拾荒客”做起,事业有成后回到家乡二次创业。如今,他的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逾千万元。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杨军说,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追求的勇气和吃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或许可以用“两栖”、“三擅”、“四维度”来概括丁芒迄今为止的诗学与文学事业。所谓“两栖”即丁芒自己“自嘲”和总结过的“两栖诗人”:兼写新诗和旧诗两种诗体。他发蒙于旧诗,成就于新诗,复又回归于旧诗,同时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倡导着新诗与旧诗的融合。所谓“三擅”,盖指丁芒分别在文学创作、理论批评和书法艺术三方面的擅长及其佳绩。所谓“四维度”是指他的诗歌及文学活动体现着四个维度:探幽古典,面向未来,身体力行,关注青少年。丁芒还是一位始终洋溢着生命热情的诗人,生命的感兴及其诗性表现常使得他的诗情超越时代的限制而通向久远,他早期战争年代写的诗及1983年写出《生命钟》后的诗大都体现了这个特点,特别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写的怨刺之诗说明了芒回复自我生命感兴以后才使得他的诗词重新获得了个我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废名,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作者杨义先生说他是中国现代第一个田园派小说家,北大唐沉教授称他是一位真正有特色的作家,而钱理群教授的博士吴晓东先生(现在北大任教)则称他为诗化小说的鼻祖。从二十年代的影响不大到后来的“第一个”和现在的“鼻祖”,说明废名的地位随着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在不断的上升。二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致力于描写自己故乡农村和小城镇生活风貌的作家,被鲁迅称为乡土文学作者。在这一群作家中泰先艾“对我们展示了‘老远的贵州’的乡间习俗的冷酷”①,悲惨中流露着谴责和同情;许钦文描绘着…  相似文献   

17.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古典哲学中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起着“‘划时代的’世界历史作用”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理论时,批判地吸取了他的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因此,科学地研究和正确地评价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对于总结和吸取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时代产生诗人?”狄德罗说,“那是经历了大灾难和大忧患以后,当困乏的人民开始喘息的时候。”他强调指出:“诗需要的是巨大的、野蛮的、粗犷的气魄。”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在内忧外患中焦灼地寻求着变革契机,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政治舞台上先后充当了悲剧角色,五四新文化阵营又继而分化,长期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30年代众多作家中,沈从文独树一帜。他的全部小说浸透着作者的血肉与终极关怀。他用饱蘸着情感的笔抒写了文学生命中灿烂的一页,奔涌着滚滚的生命意识。具体体现在:文学的“梦”与“真”;品性的迷醉描写;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在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中,始终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共同着生命”。特别是在三十年代,鲁迅身处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他不仅率领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粉碎了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而且,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