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居易对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接受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白居易的接受付诸于诗歌创作之中,是一种最为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接受方式。白诗中的艺术形象、思想情趣,白乐天本人的性情风仪,甚至与他相关的事件人物,都可以成为中唐以来至明清诗歌创作的题材和艺术上的模仿对象,这就是白居易对于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白居易对于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以诗歌的形式对其诗作进行评论,二是在创作过程中对其艺术创作技法的学习,三是对其诗歌理论和思想精髓的继承,并融会于诗歌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2.
陈子龙是明清之际重要的复古派诗人,明末诗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在明清诗学体系的传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陈子龙诗歌研究相对沉寂,80年代以来逐渐升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章从诗歌理论与批评、诗歌创作与风格,以及在诗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等三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来陈子龙诗歌研究进行一番梳理和回顾,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郑敏诗歌创作的艺术来源虽然深受冯至和里尔克的影响,但这只是她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来源,而不是全部来源,并且是在其后期诗歌创作中;在这之前,影响郑敏早期诗歌的有四个艺术来源,从而形成她早期诗歌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章德益于20世纪80年代步入诗坛,创作了诸多优秀的新边塞诗歌,被誉为“新边塞诗三剑客”之一。此后随着人生阶段的变化,章德益的诗歌创作不断发生着新变。大体而言,章德益的诗歌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诗歌以现实为基调,描摹西部风物,吟唱时代精神,诗艺尚处于探索阶段;离疆返沪后,注重书写个体经验,艺术上呈现出超现实主义的倾向;晚年则追求情感的抒发和哲学的沉思,诗艺已臻化境。综观章德益的诗歌创作流变,一以贯之的是始终坚守西部、坚守诗歌艺术的本心,其创作实绩对丰富西部诗歌创作、探寻诗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生存空间已经相当狭小,这既有社会的、经济的、价值的因素,也有诗歌创作、诗歌理论方面的偏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创作特色的分析,认为诗歌所具有的内在韵律是诗人生命的轨迹和节奏,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要强调诗歌的音乐性特质,但是,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其音乐特质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远远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押韵和节奏,而必须提升到新的理念和高度。  相似文献   

6.
选本批评是当代诗歌批评的重要方式,其以选和编的方式有效地参与到诗歌场域的构筑中去。诗歌选本与诗歌创作现场之间构成一种语境上下文关系。就当代中国诗歌创作场域的构筑论,选本批评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青年主体的呼唤;二是诗学观念的表达;三是诗歌流派的建构。相比小说等其他文类选本,诗歌选本批评的独特性在于它的敞开性、阐释性和有效性三方面的结合。这与诗歌选本所发挥的独特的“判断、分类、解释”等批评功能有关。从这个角度看,诗歌选本批评是批评作用的最集中呈现。  相似文献   

7.
明清以来围绕梵净山展开的诗歌创作十分兴盛,现存四百多首,诗歌作者主要包括入黔客籍文士,入黔官员,但主要以贵州当地的文人为主,此外还有佛门中的僧人。他们的诗歌中展现的梵净山是自然人文景致壮丽优美的圣地,是佛教信众参禅访道的圣地,是登山游客叩问心灵的圣地。  相似文献   

8.
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是李梦阳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主要有四点:(1)重视"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作用;(2)认为生活实践是诗歌创作感情产生的前提;(3)主张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相交往的产物;(4)重视中国传统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李梦阳既把情感与生活实践确定为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把它确定为诗歌创作的根本法则,而且由此建立了"情会说"之创作心理论。李梦阳不仅重视诗歌主题思想产生途径之生活实践,还重视传统的诗歌主题思想表现之比兴手法。李梦阳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意义的诗歌创作论,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览元明清诗史,认为:肩负历史使命,表现时代精神,发扬现实主义传统,是此期诗歌创作的重要特征。身处八代唐宋之后,元明清诗人有更多条件对诗歌创作的规律和经验加以理论总结,并自觉运用于创作实践。大体而言,元明清诗人有两大对立诗歌主张,一类以复古相标榜,从明代前后七子到晚清的湖湘派、同光体;一类以性灵相号召,从明代的公安派到清代的袁枚。而诗坛巨子多崛起两者之外,立足于时代与社会,对传统有继承有创新,正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诗歌潮起潮落的起伏动荡中。宝鸡的诗人们却始终如一地执着地坚守在诗歌创作的阵地。用他们有些寂寞的歌声抒发着对时代、自我、爱情、幸福、苦难的感受,为忽明忽暗的诗歌之火添加着柴薪.2004年5月23日上午。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举办了《宝鸡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中文系的学者和宝鸡市的部分诗人们一起,对宝鸡市诗歌创作的历史、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对部分诗人及其诗作的得失进行了研讨.现将部分发言摘要予以刊发,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诗人,其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亦有前人曾以“郊寒岛瘦,元轻白俗”来评价其创作当中重写实、尚通俗的创作倾向。如果说阅读白居易的诗歌,我们可以从诗人平凡的言语中体味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度关切,那么品味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则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份关切背后所蕴涵的内容正是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新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新疆汉语诗歌创作经历.了新边塞诗歌创作、新生代诗歌创作和多元化诗歌写作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的新疆汉语诗歌创作表现了“诗言志”,“文以载道”的精神;第二个十年的新疆汉语诗歌创作大都强调审美,注重对诗歌形式的继承与再发掘;第三个十年的新疆汉语诗歌创作转向了对日常生活的书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政治情势的变动对学术文化思潮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诗人创作态度、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的变化着眼 ,考察了清初诗歌思想的变化和特点。明清易代之际 ,社会激烈动荡 ,经世致用思潮高涨。创作队伍的主体是遗民诗人 ,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民族精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 ,强调抒写真性情 ,主张发挥个性成为诗人们共同的追求。自明代中叶以来摹拟复古的风气和追求“幽深孤峭”的弊端得到矫正 ,诗歌理论与创作呈现丰富多样的形态  相似文献   

14.
诗歌创作中语言变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前景化是诗歌创作成败的关键。从文体学理论的语言变异及前景化视角入手,对卡明斯的经典诗歌"Love is more thicker than forget"中的五种语言变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卡明斯诗歌的语言变异特征及其前景化效果,进而加深对诗歌思想内涵的理解与领悟,深化对诗歌前景化实现模式的认识和运用,为进一步构建诗歌分析模式、拓宽诗歌研究领域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关中三李”之一的李柏是明清之际关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诗歌在当时的关中诗坛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诗歌创作的缘起、诗歌本身所达到的境界、诗歌创作的功用等方面李柏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同时他对明代以来诗歌创作的因循守旧之风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生存空间已经相当狭小,这既有社会的、经济的、价值的因素,也有诗歌创作、诗歌理论方面的偏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创作特色的分析,认为诗歌所具有的内在韵律是诗人生命的轨迹和节奏,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要强调诗歌的音乐性特质,但是,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其音乐特质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远远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押韵和节奏,而必须提升到新的理念和高度.  相似文献   

17.
佛教在形式、内容、题材、意境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十分深远,许多优秀古典诗歌正是在这些方面体现了佛教佛理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南岳佛教诗歌创作从南朝时期开始,创作尚处于发韧期,到了唐代,终于迎来了异彩纷呈的时刻。同时唐代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高峰,诗歌创作的高峰往往会带来诗歌品评和理论总结的高峰,唐代诗学有着风骨和情韵并重的审美取向,诗学发展可以分为“载道”一路和“取境”一路。此外,近体诗对声韵的营造也承接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对格律的探究。文章结合这些诗论,采用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从普遍到个别地将唐代南岳佛教诗词的艺术特点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心学”的影响下,南宋中后期的大批士人开始以一种“自作主宰”的美学观点来审视处于独立状态下的诗歌创作。在诗歌创作理论和诗歌评点领域,刘辰翁大胆引入了“直致心辞”、“尤贵情真”等诗歌点评标准,并在对杜甫、李贺、王安石等著名诗人的诗歌评点过程中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审美方式,为元、明、清及近代的诗歌评点奠定了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20.
顾炎武诗歌的创作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一生写下的400余首诗歌,无论是对当代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仅对他的诗歌创作理论及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