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命题的基本涵义,是把一般哲学意义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说成了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这个命题的表述形式并不见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涵义也不符合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见解。 下面摘录几段人们在说明和使用这一命题时,常引为最重要的理论根据的马克思的论述,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各个不同社会形态共有的客观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违反它,违反了就要给社会带来灾害,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相似文献   

3.
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似乎早已成为定论,可是深究一下,这个规定就很成问题,倒不是因为生产关系的内容至今没有统一的表述,而在于这样的规定是否科学。如果政治经济学仅仅研究生产关系,我们就难以看出生产关系与其赖以产生的生产力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换言之,我们把握不了某种特定的生产关系必然产生、发展及最终被新生产力取代的客观依据。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产力的水平和发展的要求。可是,多年来,人们在论述生产关系时,往往只抽象而空洞地肯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怎样的生产关系,而在具体论述时总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而这种反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那么,生产关系是怎样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呢?它是直接对生产力发生作用,还是通过一定的中间环节?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管理在生产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一要了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是否具有中间环节,就必须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各自的属性、功能和特点联系起来考察。首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属性是不同的。生产力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则表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 ,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命题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是对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现实的正确反映和科学概括 ,它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新。但是 ,反思人们对此命题的某些论证 ,却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所以 ,在人们以往对此命题论证的基础上 ,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来分析、说明和论证科技生产力 ,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及江泽民同志提出和强调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人当读到《矛盾论》中“诚然,生产力……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这段话时,总觉得这种对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说明很费解。他们认为,既然在一般的意义上承认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那么就不能再在特殊意义上承认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了。因为“一般”是对“特殊”的抽象,除生产力一般地决定生产关系之外,不可能还有一个生产关系特殊地决定生产力,或者在生产关系特殊的决定作用之外,还有生产力一般的决定作用。如果既承认前者又承认后者,那就陷入了不能自园其说的悖论,或者是二元论,或者是循环决定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集体工业的存在和发展,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曲折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得到了适当的发展。但它究竟是需要长期存在和发展,还是一种权宜之计?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予以回答。这对于彻底肃清“左”的思想影响,搞好经济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城镇集体工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意义。 (一) 任何一种生产关系的历史命运,从根本上来说,都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及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何种作用。凡是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就必然产生、存在和发展;凡是同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状况不相适应,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必然衰败、灭亡。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所有制是人们对劳动力占有的社会形式。它表示劳动力归谁所有,是归劳动者个人所有,还是归某个阶级或整个社会所有。是人们在劳动力占有方面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因为生产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作为生产关系一个方面的劳动力所有制也不同。对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具体形式,经济学界历来其说不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直接论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占有问题。只是在论述其它问题时,涉及到这一内容。如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和论述按劳分配原则的内容中,就包含着劳动力所有制的内容。下面就从理解有关论述入手,谈谈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哲学界所提出来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传统观点,是导致生产关系单一化的理论基础。今天看来.这种观点过于简单化。改革经验证明,一种生产力,可以决定几种生产关系,而一种生产关系,又可以适应于几种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有较大的“适应幅度”,在这一“幅度”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很大的对应性和可行性,因而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一旦超出这一“幅度”,就由原来的适应性转变为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导致我国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下通过政治革命实现了生产关系的跨越,但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生产关系的跨越为我国落后的小生产敲响了警钟,因为社会主义不可能长久地建立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靠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体现出来,即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前苏联发展的实践证明,能否实现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能否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日本后来居上的经验表明,后进国家只要抓住机遇,利用后发优势,找准突破口,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也是可能的。同时要使得可能成为现实,我们必须要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前一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后一矛盾的解决,而后一矛盾的发展和变化又受到前一矛盾的制约。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人们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提法有三种意见:一是两对矛盾并列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两对矛盾包含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包含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三是三对矛盾并列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上层建筑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一、“唯生产力论”是取消革命论“唯生产力论”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反动谬论。它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所起的作用,而完全抹煞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体。比较地来说,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则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因此,生产关系必须和生产力相适应,否则,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但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关系不是完全被动的因素,它对生产力能起反  相似文献   

13.
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改革浪潮猛烈席卷着广袤的山乡大地,古老的中国农村正处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之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场改革决非发生在善恶王国的彼岸,具有十分深刻的社会伦理意义。 那么,这场改革是否合乎道德?是不是正义的事业?这一问题始终为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所思考。应该指出,农村改革既然是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那么,对它的功过是非的裁定,就必须以生产力的尺度为最高标准。看它究竟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是舍本逐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然而,生产力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合而成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既有基本因素,又有派生因素;各个因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作用。因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就不仅表现在生产力整体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上,还必然表现在生产力各个分解因素独立地对生产关系的决定、影响作用上。然而,长期以来,理论界从生产力整体的角度着眼、把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发生怀疑,一方面是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同在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理论的研究中认识上的偏颇有关。人们简单化地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无产阶级,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是资产阶级,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就表现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  相似文献   

16.
商品经济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起作用的二重性,学术界有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诚实的科学探索,对理论和实践才能有真正的意义。我们试图从商品经济对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作用,谈一些浅见。商品经济既然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那就会对巩固生产关系也起积极作用;同时,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要求变革生产关系,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唯物主义历史观视之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这也是积极作用。反之,商品经济的消极作用,使生产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生产力才能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生产力就不能发展”.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对唯物史观的颠倒,是根本错误的.这种观点把生产关系看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生产力完全成了被动的东西,生产关系主宰了生产力的命运,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完全取决于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这样,“反作用”也就成了实际上的“决定作用”.按着这种逻辑,只有不断地变革生产关系,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在本质上就完全否定了生产力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性.这种观点不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带来了极其有害的后果.因此,在理论上阐明生产力发展的自身规律特点,无论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还是对于发展现实生产力,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自有阶级社会以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离不开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进步。最早看清这一规律的思想家是马克思。他说过 :“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 ,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 ,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 ,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 ,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关系的破坏、思想的产生都是不断变动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卷 ,第 1 44页 )在这…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每一社会的生产关系,在它的前期都是基本上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而到了它的后期则基本上不适应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决定了它必然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但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却又征明了每一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都较前期快。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的前期,尽管原始公社制的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由于人们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很低,生产工具非常简陋,生产力的发展是特别缓慢的。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由于社会分工的产生,商品交换的出现,较先进工具的使用,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力才有了较快地发展。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控制的舆论工具曾经大肆宣扬:“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改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在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过程中实现的。”似乎没有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不断改革,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始终决定着生产力。可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告诉我们,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