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词义分类理论和词义与文化关系理论分析德汉词义的非对应性关系,以一些和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词汇如称谓词和色彩词为例进行重点分析,有利于语言学习者真正掌握词义,避免语用错误,更好地进行语言教学、翻译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言研究中,对词的文化意义的判定与分析的理论探讨一直较为薄弱。判定一个词在共时层面是否具有文化意义的落脚点应为独特的民族文化对共时词义是否造成影响,而并非从词义探求民族文化。因此,根据独特的民族文化对共时词义是否造成显性/隐性影响,参照是否因社会文化因素造成语际间词义出现零对应关系,现代汉语中词的文化意义具体可以划分为词的概念独特义/特有国俗义两种基本类型。现代汉语中词的文化意义可以从文化义项与文化义素两个不同层面的词义单位进行分析。确立现代汉语词的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颜色词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英汉词义指称客观同一的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认为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指出准确地把握颜色词的语言意义,可以避免在跨文化语言交际出现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颜色词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英汉词义指称客观同一的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认为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指出准确地把握颜色词的语言意义,可以避免在跨文化语言交际出现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5.
山崇拜是蒙古民族的原始自然崇拜之一,它与蒙古民族的生活环境、经济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息息相关。科尔沁山崇拜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蒙古民族的山崇拜文化传统,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蒙古民族"以山为中心"的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狩猎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生殖崇拜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独目巨人山神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汉、藏、英三种语言中颜色词“白、黑、红”的词义各有不同。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心理因素等的区别,造成了词义引申、联想及文化内涵上各有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7.
词是语言中表达完整概念的最小单位,同时也是折射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传统的语义分析法在许多方面存在缺陷,对于许多语言现象解释不到位或有时甚至不能解释。认知语言学以人们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为基础,将词义、认知和文化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为词义的理解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语言包括两个方面:即形式和意义。词的意义是语言意义的基本单位。本文首先介绍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而探讨了文化因素对于词义的影响,揭示出词义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的一类,在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得到体现。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孕育于不同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制约于各自赖以生存的历史,传统,其同一颜色词的语用差异也就不言而喻。在英、汉语言中,green和绿其涵义差异较大。对green在英、汉语言中的语用异同研究发现,文化、历史、传统对词义有着较大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言既是记录和传播人类文化的符号系统,又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尤其是语言的词及其意义的演变更能反映出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本文试图从《蒙古秘史》中"那可儿"一词的词义演变来窥视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中的蒙古语词是元代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印记。蒙汉语言的互相渗透与影响是元代社会语言的重要特征。元杂剧中出现的蒙古语词汇共有一百多个,通过分类分析这些蒙古语词可以发现:元杂剧中的蒙古语作为一种外来语,具有其鲜明的草原游牧文化特征,一方面反映了蒙古游牧文化对中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词汇体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蒙古语和英语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导致蒙英语言中有些词语的对等失败,形成一些文化空缺词汇。本文分析了蒙古语文化特色词汇的特点,探讨了对这些词语的不同的翻译方法,提出了应尽量采用音译、直译和音译直译结合的异化翻译策略,以便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青海蒙古语属于蒙古语卫拉特方言,其方言特点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深入研究和发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推动民族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两者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必然反映在其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尤其是在词汇层面上。语言中某些特殊词汇除本身固有的意义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指事物的词汇的内涵未必相同。文章从社会学、语义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特殊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对比,揭示了中西文化间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地名就是地理方位的标志或象征,不仅具有指示和辨认地点和方位的作用,同时也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内蒙古地区的蒙语地名是蒙古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浓厚蒙古民族的文化特征。翻译内蒙古蒙语地名时,一定要根据蒙古民族的语言与文化特点,应更多采用蒙古语语音转写的汉语拼音字母形式,以便更好地保留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更大程度地提高国际社会的接收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反映出使用这一特定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语言受文化的制约,学习者往往容易将本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产生理解或语用上的失误。从英汉词汇层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来探讨这种文化内涵现象,旨在加强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以减少交际障碍,提高对词文化的敏感性和使用英语的得体性,最终获得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议颜色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五彩斑斓、赏心悦目的颜色,这些颜色在为人类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也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深入到了各民族文化的各个层面。在英语中,颜色词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本文试图从情感色彩、中国特色词汇、政治经济和思维认知的角度探讨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加强英语学习者对颜色词深层文化意义的理解,促进文化共享和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8.
在私垦时期东蒙地区以蒙汉文化交流为主;在官垦时期蒙汉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并存,而且文化冲突已经尖锐化、普遍化。近代抗垦斗争是蒙汉文化冲突的集中体现。通过蒙汉文化的交流和冲突,东蒙地区的文化有了新的特征,即文人的多层次性、审美形态的多样化、语言中汉语词汇的增多、蒙古人土地意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19.
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提高文化素质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受文化的制约。目的语的使用要受到目的语所属的民族文化限制。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内涵对词汇理解的影响,旨在说明文化因素与词汇理解和语言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语言学习是不能脱离文化的,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势必影响对目的语的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词汇文化内涵的产生,比较了中英语言中部分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借助于这些比较,说明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各自语言中同一植物词汇,却具有相似或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与沟通,直接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