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贡朝毅 《社区》2012,(21):33
远亲不如近邻。这样的传统认知基于亲密的邻里关系,过去街坊邻居声息相闻,互相熟悉,但在今天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可不容易。如何让邻里之间增进信任、互帮互助?其实办法有很多——针对困难群体发挥志愿机制的作用怎样使社区内的困难群体生活在温馨的环境中,是完善邻里沟通机制和做好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社区可以把工作重点定位在面向高龄老人、残疾人、困难户的关照与服务上,号召居民串邻里门、帮邻里忙,努力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2.
贺延海 《社区》2013,(18):13-13
在当下,邻里之间多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也给社区居委会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邻里之间关系恶劣,不讲社会公德乱丢垃圾,社区在日常工作中居民不配合的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3.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区558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城市社区因素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68.1%的老人对生活感到满意 社区活动参与度、社区服务受益度、社区助老设施拥有度和社区邻里互动频率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社区因素。为此建议:要加强老年人与社区的联系,增进老年人的邻里交往和社区活动参与,加强社区助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2,(2):38-39
男人和女人共同营造着社区生活,在社区里女人不但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同样和男人一样承载着社会生活的重负,因此,女人就有了她们那个群体独有的欢乐和悲情。她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碰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包括家庭婚姻、邻里相处、婆媳之间、以及个人心理的障碍。为此,本刊特约妇女问题专家陈非子女士和广大的社区女性,就女性话题展开交流,并热诚解答相关问题。请把您生活中难以解决的话题致函本刊,我们进行双向交流,以便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社区随着城市的发展,昨天我们还住在乡间瓦房、四合小院,今天就成了小区单元楼里的居民。在过去的生活环境中,城里与村里的孩子之间、邻里与院落街坊之间都有一种自然的亲近,因为在那种环境中,我们的家庭与个人生活都处于半开放状态,我们互相之间熟知对方的背景信息,甚至知根知底。而现在的市场化经济与新的居住方式把绝大多数城市人引入一种陌生的状态之中,我们突然发现我们与一群陌生人居住在一起,邻里之间虽隔一墙却如同千里,物业公司在掌控并服务着小区,邻里之间、小区与小区之间、小区与小区之外的社会缺乏有机的联系。在以上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6.
社区邻里服务中心建设是近年来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城市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探索。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顺应形势,立足区情实际,着力推进社区邻里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社区服务新平台。目前,全区已建成社区邻里服务中心12家,这些已成为为民服务的平台、居民生活的乐园、文明和谐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杨齐  杨仕权 《社区》2009,(4):21-23
社区邻里服务中心建设是近年来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城市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探索。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顺应形势,立足区情实际,着力推进社区邻里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社区服务新平台。目前,全区已建成社区邻里服务中心12家,这些已成为为民服务的平台、居民生活的乐园、文明和谐的窗口。  相似文献   

8.
个体独立意识的增强、社区居住环境的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社区资源与利益的交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社会邻里关系,邻里间呈现出邻里关注窄化、邻里互动不畅、邻里交往次级、邻里纠纷频发的交往困境,新邻里关系亟需建立。文章援引社会工作中的有益成分,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建议通过弘扬传统睦邻文化、盘活社区活力资源地、搭建邻里圈社区信息平台、参与第三方社区矛盾调解、挖掘并培育社区居民的方式为社区加温,以期改善社区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9.
“邻里情”使邻里相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强 《社区》2004,(17):15-16
2004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吴门桥街道盘溪第二社区的“邻里情”互助超市,又先后两次给社区的20家生活特别贫困的低保家庭各捐了一袋10公斤的大米、一桶2.5升的食油。这个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周筱萍作了统计,从去年8月9日超市开业至今年5月,捐给低保贫困家庭的物品总价值达2.68万元,其中捐物数量最多的是大米和食用油。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邻里情”超市这样背水一战呢?“邻里情”让老人找到依托孤老齐福康,是受捐的低保贫困户之一,他今年69岁,社区有了“邻里情”互助超市以后,他就为自己找到安度晚年的依托而感到高兴。老齐是孤老,在苏州举目无…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3,(12)
我们二郎巷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管理工作中长期采用民情恳谈会、民事协调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四会”制度,在社区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四会”制度为社区管理工作铺了一条好路。民事协调会社区矛盾大量是邻里之间的矛盾、居民与物业单位之间的矛盾、居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社区居委会虽然不是执法部门,但可以起到协调作用。在协调过程中,切实做到居委会敢于接触矛盾,有关人员都到会,会后有人督办落实。我们认为,民事协调会是解决邻里矛盾、实现和睦相处的好方法。去年11…  相似文献   

11.
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逐渐拉开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已司空见惯。笔者在广西首府南宁市却发现,各社区通过“邻里守望”、“百家宴”等活动,架起了人们之间沟通和互助的桥梁,绿城处处充满着“和”的暖意。  相似文献   

12.
朱历平 《社区》2004,(14):18-19
不知从何时起,现代都市的邻里关系日益冷漠,高楼大厦的商品房也成为现代人“老死不相往来”的蜗居。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塔山街道举办了加强居民沟通、融洽邻里关系的“邻里节”。街道通过在各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睦邻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到“邻里节”活动中来,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社区生活氛围。让邻里走到一起来 朝晖苑8幢3单元的12户居民本来互不相识,大伙进进出出,形同陌路人。“邻里节”期间,罗北社区积极组织该单元住户开展了一次“邻里节亲情茶话  相似文献   

13.
吴君霞 《社区》2013,(5):23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在各社区开展了以"邻里知""邻里颂""邻里亲""邻里乐"为内容的邻里节活动,培育了和谐的社区文化,营造了睦邻友好的氛围。"邻里知"——组织民主恳谈。以楼栋为单位,召集全体住户代表拉家常、谈心事,聊聊社区的新鲜事,说说自己的烦心事,结合社区建设中的一些难点、  相似文献   

14.
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预阶段"是邻里互助养老的准备期。在"预阶段"中,城市老年人的日常参与能够形成社区内生力量,推进邻里互助养老的发展。但当前老年人社区日常参与的基础性被重视的不够,导致邻里互助养老的支持力量开发不足。本文从社区治理的角度,以社区日常参与的基础性认识出发,通过增加老年人的日常参与机会、整合社区老年自组织资源、倡导日常生活中互助关怀教育、互助养老制度建设等途径,推进邻里互助养老"预阶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单亲家庭生活在社区,不可避免地要与居委会、邻里接触。对于困难单亲家庭和一些在生活上遇到压力的家庭,社区理应伸出援手。但是,由于单亲家庭的特殊性,有时候他们不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要向别人借钱借物,特别是邻里之间、亲朋好友之间。那么在借还钱物时要注意什么呢? 1、当面点清。邻里之间、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借还钱物,要当面点清所借还的钱物的数量,讲清楚借(还)  相似文献   

17.
薛宏莉 《社区》2013,(5):46-47
三年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福顺尚都社区在居民小区成立了"法律诊所",专门协调市民遇到的邻里矛盾和法律纠纷。截至目前,这个"法律诊所"已经开出了100多张"药方"——2010年,福顺尚都社区的工作人员请来法学专家、法律从业人员,在这儿开办了这个"法律诊所",三年的时间里,累计为"就诊"的居民开出了100多张"法律药方",把很多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甚至业主和物业之间的矛盾都化解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一个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田野调查,基于本土居民适应的视角,讨论分析了本土居民与外来移民在共居状态下日常交往的内容与层次,并进一步阐述了外来移民对本土居民的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以及社区认同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在客观层面还是主观认同上,"社会距离"真实地存在于本土居民与外来移民的社会交往中;同时,由于与外来移民打交道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本土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区参与受到制约,邻里社会资本这类传统的社会连接纽带遭到破坏,本土居民的社区认同与归属感降低,社区整合与秩序受到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韩全永 《社区》2004,(9):28-28
问:随着城市社会的变迁,社区中的人际关系正在远离人们关注的视线,人们似乎已经不再需要那种守望相助、团结友爱的传统邻里式关系,也不再对任何社区具有所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人们更为关注的是自己生活的隐秘性与自由度,更为看重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工具理性”。最近有读者来信来电问,社区建设当中应该如何改善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状况,培育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呢?答:一、以礼相待 在我们的传统中,礼仪最根本的内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它不仅适用于职业领域,更是社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规范,社区礼仪不仅是具体的礼节、礼貌,而且更具有深刻的情…  相似文献   

20.
方禾 《社区》2005,(20):35-35
共享社区在丹麦等北欧国家最早兴起主张邻里之间重要的是相互支持、了解以及分享。这是一种向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归快速抛却传统生活方式的中国,是否应该因此反思?你很了解你的邻居吗?熟悉到可以相互热情打招呼了吗?这些问题,对于享受着当代社会高技术文明的人们来说,答案通常都是否定的。现今社会的快节奏让人际关系日渐疏离,人们无暇理会身边的人同邻人偶尔的点头、打招呼都变得很难得传统的大家庭和和睦的邻里关系不仅在发达国家难觅踪迹,在原来以此著称的国家里也日益罕见。在这种背景下,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丹麦等国家出现的共享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