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粮食物流体系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重要一环,加快推进其现代化建设将有力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基于对现阶段中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全面调研,详细分析了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并提出推进粮食物流体系现代化的策略。第一,提升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系统化水平,增强粮食流通能力;第二,加快粮食流通立法和标准化建设工作,打破要素流通制约;第三,提高粮食物流设施建设专业化水平,提升物流体系效能;第四,积极开展粮食物流体系信息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第五,统筹各地并优化资金配置,推进项目整体布局;第六,构建粮食流通“双循环”格局,培育国际化大粮商。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内循环、外循环和双循环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期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期产业转移,前一期当地产业比例较大,其后产业转移受到的促进作用也较大;内循环、外循环和双循环均对产业转移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部城市受到的促进作用略高于中西部城市;要素流动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力要素流动、技术要素流动和资本要素流动不仅受到内、外循环和双循环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产业转移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产业转移具有空间相关性,产业在空间上倾向于向产业转入较高的城区转移。为此,我国在政策上应进一步加快推动内循环,促进外循环,关注要素流动在产业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分配要素资源。  相似文献   

3.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大国选择以内循环为主还是以外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与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产业结构、要素禀赋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这两种循环模式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从外循环为主转向内循环为主需要外部环境刺激和自身条件的催化.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基础和条件.缩小收入差距是从需求侧扩大内循环的根本举措.当前,需打破国际循环壁垒,把创新链作为耦合生产链和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以实现供给侧结构升级和生产消费内循环畅通.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城市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市场需求、产品结构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同时,城市休闲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也应顺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利用城镇化为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通过构建休闲旅游品质提升的要素体系,有序推动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准确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空间重构基础上要素组合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义。从减贫规律认知升华、行为外嵌转向发展自觉、资源配置优化与延续效应发挥三个层面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为的内在逻辑,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着力做好发展规划统筹、体制政策健全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相对贫困治理、全域生态宜居环境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质量建设、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工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及其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国际复杂环境的多重夹击下,中国于2020年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破解开放困境,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基于问题导向,通过回顾和梳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间开放战略措施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变动历程,研究经济开放史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分析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现实发展。研究发现过去四十多年的对外开放是“内外循环”主从关系循环论证的体现,从而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奠定历史基础;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超大市场规模和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是中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底气来源,并且大口径的外循环与内循环相适配以共创最优经济效应,最终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7.
北京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研究布署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建立了不断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构建了应急储备、投放、加工环环相扣的应急流程体系,但适应城市发展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还存在需要解决的五个瓶颈问题,本文针对现存问题,从加强实时运行的应急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建设、创新土地使用模式、转换投放思想、调整储备结构、增加储备品类、提升企业储备规模、将大型连锁超市集团纳入市级应急投放体系、加强储备库应急投放的标准化建设升级、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优化应急储备、投放、加工布局、推进北京本地加工产业升级等八个方面提出北京市粮食应急保障系统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快速深化蔓延,世界各国保经济增长和保就业“两保”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异常艰巨。我国把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作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重要举措。社会保障刺激消费的作用是巨大的,据有关研究成果估计,仅就健全社会保障中的一个医保体系,对刺激消费的乘数作用可高达5倍以上,健全整个保障体系刺激消费的乘数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创新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作为全国康养旅游的发起者和倡导者,攀西经济区应通过健全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产业融合升级、完善软硬环境建设、构建营销推广体系,促进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当前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的基本方略和必经之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从全球来看双循环呈现出国内循环崛起、国际循环收缩的新周期特征。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双循环策略选择上存在差异,分别阐述欧美发达经济体“高度外向型”、东亚新兴工业经济体“中度外向型”及拉美发展中经济体“低度外向型”双循环发展模式及特征。通过梳理我国国内国际循环发展历程,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国内循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国际循环的目的是提高国内循环水平,参与国际循环是决定我国双循环发展层次与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理性认识与合理应对中国国际新方位提升,积极融入全球化、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提升国际大循环水平,加快国内改革为高质量双循环发展创造相应的制度环境,防止经济内卷脱钩、增强全球化机能,保持“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均衡施策。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的以中医药服务为内容的经济活动。后疫情时代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带一路”、新冠肺炎疫情、“双循环”、新技术、RCEP等五个方面给中医药服务贸易带来了机遇,但其也面临着疫情打击、“三大浪潮”涌动、法律法规不健全、国际标准未落实和认可接受程度低等挑战。建议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应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依靠顶层设计,打造智能业态,完善法律法规,贯彻国际标准,并加强推广宣传。  相似文献   

12.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两个大局”,着眼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三重逻辑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成逻辑,即历史逻辑是其形成的必然性,理论逻辑是其形成的合理性,实践逻辑是其形成的可行性。涪陵区作为西部地区一个重要节点城市,要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要找准涪陵区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分析其优势和短板,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即:一是要发挥自身优势,将制造业作为提升融入“双循环”的关键着力点;二是要抓发展机遇,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融入“双循环”的关键节点;三是要优化功能布局,以“一城三区两带”协调发展作为融入“双循环”的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3.
东亚区域价值链的重构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首先,东亚地区的市场规模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以及对我国贸易和投资依赖程度的加深,具有支撑我国国际经济外循环构建的良好现实基础。其次,由于我国在贸易平台建设和消费市场规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望通过消费市场驱动路径构建“以我为主”的东亚区域价值链。最后,东亚区域价值链的重构将促使我国依托东亚区域经济外循环完善产业链发展,参与价值链中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和市场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同时依托东亚区域价值链驱动我国创新链发展,实现区域价值链和创新链的双螺旋促进。发挥东亚的支撑作用应该从掌控内需市场、构建全球贸易平台、加快技术创新、加大对东亚直接投资力度、提升劳动力素质等方面构建高水平的东亚区域价值链。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粮食消费增长与耕地量减质降的趋势不会改变;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农田灌溉危机频生,作物生长环境恶化;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太低,农业投入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粮食直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粮食流通体制不健全;粮食储备制度不完善。因此,必须建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政府基于国内国际发展趋势做出的战略决策。经济“双循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西部农业市场培育赋予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应和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提出都为西部农业市场培育提供了历史机遇。但西部农业市场本身所存在的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和外部拉动力较弱的双重困境却严重制约着西部农业市场的发展。在系统分析西部农业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双循环”战略,提出应从四个方面促进西部农业市场发展:扩大西部农业市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在东中西部之间合理流动;改革西部农业要素市场和西部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土地-劳动力-金融-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市场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阐释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和时代背景;新发展格局顺应了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也是中国经济"育新机、开新局"并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主动战略选择;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使得国外产业更加依赖中国供应链和产业链,更加依赖中国的巨大消费市场,从而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应从四个方面入手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以此形成新发展格局:(1)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2)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3)加快建立和完善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4)加快消费转型升级、重塑新型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的提出,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建立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低碳消费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光伏产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历史机遇,但目前光伏产业还面临着产能过剩、低碳核心技术欠缺、融资成本高、碳交易市场不够健全等挑战。光伏作为最大的绿色能源在未来仍有广阔发展前景,“双碳”目标下若在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突破、绿色金融创新、碳交易市场完善、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将为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农业产业链的“卡脖子”现象、供需脱节和利益分配不均、农产品全流程追溯困难等问题,在梳理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过程和组织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结构、安全防篡改、信息公开透明、可追溯可验证、智能合约等技术优势,构建农业产业链双循环格局并进行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区块链技术与农业产业链在属性和结构上具备耦合性;第二,以公平高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基础,通过多主体协作模式打造畅通的产业链内循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稳定合作关系;第三,以可验证可溯源的信任共享机制为核心,建立农产品全流程溯源体系,包括农产品溯源内部联盟链和外部联盟链,实现产业链内循环与外循环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金融全球化是各国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 ,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在科技创新的促进、全球市场化改革的推动、非均衡发展规律的作用、金融扩张和金融霸权的影响下 ,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既给我国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将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因此 ,我国要健康地推进金融全球化 ,必须在坚持积极渐进式的开放模式、制定科学灵活的金融开放政策的基础上 ,全力提升国内经济实力 ,健全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健全市场体系 ,转变监管方式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不仅要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接轨,还要打造新的全球化“双循环”枢纽节点。面对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和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企业需要采用新的国际化理念,提升生态位,适应新的发展格局,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国际与国内供应链的生态系统,保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可控,实现可持续发展。“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国际与国内双循环的枢纽机制,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出发,创新制度化“共生”发展模式。研究企业生态位优化算法是分析“双循环”供应链合作生态系统有效性的方法,针对目前“一带一路”企业供应链合作存在的“孤岛”问题与不足,对企业生态位的重叠度和宽度进行算法优化。通过算法优化与验证,创新国际“双循环”供应链合作新模式,适应国际国内变化新形势,建设“一带一路”供应链的“双循环”生态系统,以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国际国内大循环产业的枢纽节点作用,提升“一带一路”我国产业生态位和企业生态位,从而推动我国“一带一路”产业“双循环”供应链合作生态系统的新发展,形成“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