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愚 《可乐》2011,(5):18-18
一头老驴掉进枯井,农夫绞尽脑汁想救老驴,然而几个小时过去,老驴还在井底痛苦地叫唤着。农夫无计可施,决定放弃。他想,这头老驴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救它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桔井还是得填上。农夫请来左邻右舍,帮忙将井里的老驴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邻居们人手一把铁锹,将泥土铲进枯井。老驴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叫得更厉害了。  相似文献   

2.
滏阳河灯     
因受到自己所养的牛提醒,一对奥地利蒂罗尔州的老农民夫妇躲过了一场袭向自家的雪崩。当地警方称,因为牲畜圈中的牛变得躁动不安,所以这对夫妇警觉起来。这名68岁的男子和63岁的妻子在雪崩袭击到他们的房屋之前及时逃离,他们的家被掩盖在超过5米厚的积雪下。牲畜没有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3.
思宁 《百姓生活》2013,(6):39-40
今年37岁的黑龙江男子齐志铭和妻子都是进城务工者,齐志铭为人诚实正派,可后来却稀里糊涂卷入一起杀人焚尸案。原来,他是出于仗义,为了帮妻子的闺蜜“出气”,按照妻子闺蜜的要求,把与她有几年孽缘的男子捆绑后,交与她“教训一顿”。结果,妻子的闺蜜失去理智杀了“负情郎”。可叹的是,直到齐志铭被捕,他的妻子还不知道自己的闺蜜杀害了情人,更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卷入了这宗命案……  相似文献   

4.
许志永 《社区》2008,(1):45-45
一个中国农民,肖志军,带着未领结婚证的妻子来到首都寻找新生活的希望。他酷爱读书梦想做官,但却一直最贫困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以中国农民特有的恐惧、怀疑、失望、无助和对医疗常识的无知以及自己特有的偏执看待周围所有的陌生人,他本来是要为“妻子”治感冒的,但现在他们“威胁”他要签字,要做大手术,  相似文献   

5.
1925年到1926年间周水平领导的澄锡虞边界地区的农民抗租斗争,鼓舞和推动了这一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在江苏农民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水平是江阴农民运动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江阴第一个惨遭封建军阀、土豪劣绅杀害的革命烈士,不愧为江苏农民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阿冰卖鞋     
顺荣 《社区》2002,(8):42-42
那是一个阴雨的上午,在我被抬进手术室的瞬间,妻子俯在我的耳畔轻声地说:“阿冰,你能行。”我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她那张憔悴而深藏恐惧的面孔。我不知道妻子的话到底有多少分量,然而就是这句话一直在支撑着我,使我有勇气进入这间也许还有一线生命希望的手术室。后来,当我醒过来时,首先看到的是妻子面颊上,那两行晶莹的泪水和病房外面那些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树,我知道自己已从死亡的边缘走了回来。我是幸运的。因为在此之前医生说,这种手术的成功率并不高。而现在,我却又看到了太阳,不过我永远地失去了一条右腿。随着刀口一天一天愈合…  相似文献   

7.
窦尼 《中华魂》2012,(18):59-61
“共产党员先锋战士,活在世上多光荣,珍惜年华,管好自己,廉洁勤政多贡献,群众就会更爱党。”这是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一名退休干部、老党员谢立亭自己创作并演唱的革命歌曲。十几年来,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党的宗旨,诠释着爱与忠诚。他服务的足迹遍布社区,自编的红色歌曲四处传唱,编印的红色名片、红色小册子走进千家万户,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色服务员”、“红色宣传员”。  相似文献   

8.
《人生与伴侣》2010,(5):5-5
妻子外出挣钱养家,丈夫在家带孩子、做饭,如今这在国内外都算不上新鲜事了。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和就业范围的扩大,今后夫妻俩轮换内外角色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不过,夫妻角色的互换并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男子回到厨房,其原因尽管不同,但多数男士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相似文献   

9.
法海寺旁一套老公寓,顺着楼梯至五楼便到了篆刻家林健为自己构筑的金石天地。谈不上豪华装修,却处处散发着艺术独有的气息。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画册,几案上堆满了书籍、笔筒、篆刻工具等文房诸什,酸枝大长椅后悬挂着老师陈子奋送个自己的结婚礼物——一张典雅的陈氏花鸟。林健称自己老了,出门对他来说算是件麻烦事,所以坦然居家享受“两...  相似文献   

10.
张鹰 《百姓生活》2014,(5):17-17
抗战前,孙犁在北平当小职员的时候,曾买了两丈花布,寄到妻子的娘家。这一件我们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却让妻子记了一辈子,只要和孙犁在一起,妻子就会“诘问”:“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据孙犁回忆,妻子临终前还向他提起了这件事,孙犁依然像以前那样回答:“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孙犁写道:“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11.
胖胖的,这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不过他总说自己以前是个运动健将。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大而圆。他的脸也是圆嘟嘟的,总是鼓着,有点儿像个包子。他就是我们的沈老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驺虞幡出现的原因和历史背景考察分析,说明两晋时期驺虞幡具有巨大威力的原因主要在于司马氏家族给原本带有仁义之意的驺虞幡涂上一种神秘色彩,并赋予皇权的象征,以期达到自己偃武修文、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老吴细长的胳膊、细长的腿,尖下颏,嘴唇好像因为经常爱念叨而很薄。老吴爱念叨,按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命苦。老吴的妻子在生下一双儿女后,就得了重病,那时老吴到处寻医问药,念叨的内容是妻子的病。妻子在儿女年幼时不幸去世了,此后老吴念叨的最多的是儿女成长的问题。在好长的时间里,老吴念叨的都是自己的烦心和不如意的事。现如今他把儿女拉扯大,嫁了闺女,儿媳也迎进了门,老吴还当上了爷爷,日子也算越过越松快,可他还是爱念叨,但念叨的内容却变成了小区外的垃圾堆。说起来,老吴自结婚以来就在唐山市的这片老居民区居住,那时门前有一个占地20…  相似文献   

14.
叶子 《百姓生活》2010,(3):54-55
“我们大队饿死的大多是中壮年。那时候庄稼广种薄收,没有肥料,往地里撒上种子就不管了。老的老,小的小,村子里得病的得病,庄稼熟了也没人收……我知道我们全中队壮年死了有一半,有几百人……”这是一个叫罗明泉的四川农民对3年大饥荒的回忆。  相似文献   

15.
易明 《北京纪事》2013,(8):88-90
习近平总书记说:“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折射到现实中,同时会有高兴和纠结两方面。好比说过的京西种水稻这事,在小井一带肯定是绝迹,老北京常挂嘴边的海淀山后的温泉稻好像也没有了。不过,前些时候《北京日报》登载,延庆县张山营镇丁家堡、田宋营等村的农民开始灌水插秧。  相似文献   

16.
深蓝 《人生与伴侣》2008,(11):46-48
遇见他,在一个很普通不过的酒会。别人介绍,这是沈明传。她抬头,突然就喜欢上了他。当时,她自己开着一这小小的房介中心,年轻的创业女孩;带了很浅的不会讨好的微笑,问他好。  相似文献   

17.
张军霞 《社区》2013,(6):60-60
没有门岗,没有物业,没有路灯,妻子戏称这个院子是“三无小区”。说是院子,其实就是临街的三个单元房。不过,这里离单位近,离市中心也近,我和妻子还是买下了三单元五楼的一套房子。  相似文献   

18.
两位结婚快50年的老人闹起了离婚,俩人从年轻时就经常吵架。妻子说,丈夫年轻时就是甩手掌柜,她一个人为家庭付出很多。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有了孙子了,丈夫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孙子身上,对自己不闻不问,让她感到非常伤心。咨询师慢慢开导老  相似文献   

19.
《女人世界》2008,(5):85-85
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看似一桩小小的明星丑闻,却能引起如此大的影响,背后所反映的其实很耐人寻味:现实生活中,试问有多少个普通人是从来没有观看、保存过此类影像呢?尤其是男性,只怕从十几岁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翁部不能免俗。不少人更是理所当然地将色情影像引入卧室,还要怂恿妻子陪同观看乃至要求她们模仿。他们认为这就好像兴奋剂,能促进性生活的乐趣,但很多妻子并不认同,甚至感到厌恶和难受。究竟谁有理?卧室里的色情影像是助“性”还是败“性”?  相似文献   

20.
刘军 《华人时刊》2007,(5):94-96
北京复兴门立交桥东北角,中国工艺美术馆的旁边,有座造型独特的巍峨建筑,这就是咱们国内顶头财神爷——中国人民银行的大本营。据说,这座大厦的大理石外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起某种化学反应,墙体颜色渐变,最终变成土古币的青铜色。这种感观效果可谓寓意深刻。到时候,整个大厦就像是用古币砌成的。当然,这还只是道听途说。不过,摆在这座大厦门口两侧的那对雕塑,倒也多少显示出顶头财神爷与众不同的身份和不同凡响的实力。两头威风凛凛的大象一左一右稳稳当当地戳在那,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安全感,使人觉得把银子存入他们的银柜,绝无倒闭赖账之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