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双版纳傣族古代史研究的可喜进展──读《泐史研究》谢本书最近,蒙朱德普选生赠其所著(史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虽然我对《泐史》及其相关的问题不甚熟悉;可是,当我阅读《泐史研究》之后,却为该书所取得的成就深深吸引,也为作者治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一 一九八二年,方国瑜教授在《西双版纳“泐史”概说》中指出:“车里史事纪年之作,傣文撰述有《泐史》及《车里宣慰世系考订》。初无所知,在一九四六年,始见李拂一译著,已由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排印,列为丛书第八、第九种,以广流传;但是,这两种虽然出自当地人之手,由于全文失实,或感情用事,以及传抄错误,非常错杂。我初读这两本书时,提出很多疑问,若不整理,不能认为可靠……开展民族调查时期,也有许多人翻译资料,提出意见,更为复杂,为了弄清事实,要综合研究,明异同,辨是非,希望能得到认真整理,阐明真实的文章,这是要花大气力的。” (见《思想战线》1983年第3期。)方老就《泐史》和《车里宣慰世系考订》所言的“全文失实”,如此断语,未免失之偏颇。但是,方老认为《泐史》等傣文史籍记事有“感情用事,以及传抄错误,非常错杂,”从而提出“为了弄清事实,要综合研究,明异同,辨是非,希望能得到经过认真整理,阐明真实”,  相似文献   

3.
傣泐人又叫泐人(Lue),是傣族中的一支。在我国,傣泐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此外,思茅和红河地区也有少量分布。除了云南以外,境外的几个国家也居住有一些傣泐人。居住在境外各国的傣泐人,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在文化、习俗等方面与云南的傣泐人已有了一些不同,在政治上也分别认同他们居住的国家。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仍然保持着对他们的故土西双版纳和他们傣泐人身份的认同。由于保持着这种认同,这个群体也就成为联系云南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一条天然纽带。  相似文献   

4.
不久以前 ,我的朋友、傣学专家高立士副研究员给我寄来了他的傣学研究新成果——《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这本用中文和英文同时出版的新书是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并由云南民族出版社于 1 999年 2月出版的。可以说 ,它是高立士同志 1 992年出版的《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与文化》的续篇。在这部专著中 ,作者着重论证了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环境保护与水利灌溉的关系。对于《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一书出版的意义及其所包涵的傣族传统文化 ,马曜教授、黄惠教授、宋兆麟研究员都在他们各自为该书撰写的序言中作了概括性的论…  相似文献   

5.
《泐史》载:今之西双版纳的勐泐古国,于12世纪晚期即1180年建立。我国学界论及勐泐古史时,常涉及与勐泐相邻的泰北昌盛县(景线)曾建立的另一古国庸那迦。例如,方国瑜先生称:“庸那迦强盛时,盖庸那迦初期在金城(即参半)为大部落,是金城、  相似文献   

6.
“祭竜”,“祭”是汉语祭祀之意,“竜”是傣语音,本意为森林。远古傣族先民认为万物有灵,生息与森林密切相关,从而产生对树木、森林的崇拜。其神林(竜色)、鬼林(竜披)和寨心、勐心植树,均是森林崇拜的历史发展和衍变。(详见本期《傣族“祭龙”、“祭竜”之辨析》一文)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读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的时候,常在“封建领主负担”项目下,见到如下记载:“(土司)议事庭也是执法机关,可判定违犯封建法规的农民作苦役,或处以法规,如每年‘祭竜’,(即‘祭地方神’)前派出‘波勐’,到各寨检查有无“私生子”……若查有“私生子”,每人罚半开10至30元。”这是指勐海县的勐遮地区。(详见《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西双版纳之六》19页。)“结婚未满一年就生孩子,傣俗认为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傣泐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是跨境亲属语言。但傣泐语、泰语的三事事件编码手段不同。基于三事事件的研究框架对傣泐语、泰语动词39个进行分析。绘制语义图发现傣泐语、泰语对三事事件概念空间分割方式不同,傣泐语倾向采用语法化程度低的VT-h13(给)-R连动式表达策略,而泰语更多采用语法化程度较高的VT-kεε(于)-R、VT-caak(从)-R前置词构式和更高的双宾构式。傣泐语的三事事件表达为更加典型的东南亚SVO分析型语言。  相似文献   

9.
1995年日本蒙元史研究情况日本史学会刊物《史学杂志》第105编第5号刊登长文《1995年的历史学界──回顾与展望》,对去年日本史学界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作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其中,由原守先生主笔的“内陆亚细亚”部分的第二节主要对蒙元史研究状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傣族织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织锦艺术源远流长、久负盛名。元明之际,以“兜罗锦”、“干崖锦” 为代表的德宏“织绵”以及西双版纳等地的“丝幔帐”和“绒锦”,都已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成为傣族向中原皇朝交纳的珍贵贡品。 西双版纳傣锦和德宏地区傣锦有着突出的艺术特点。 德宏地区养蚕较早,《景泰云南图经》载:干崖“境内甚热,四时皆蚕,以其丝染五色织土锦充贡”,因此织锦多以丝织。德宏傣锦多采用菱形几何纹样,在每个大的菱  相似文献   

11.
董晋骞先生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理论家。他的《整体论》(27万字,1999年出版)和《精神史》(45万字,2000年出版)在国内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是一种可喜的理论创新。 “‘人类精神批判’实质是对人类精神生产现状及其历史的一种反思”。董晋骞先生《精神史(上卷)》自序中的话说出了这两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中,《整体论》是对人类精神现状的一种哲学的理论性的思考;而《精神史(上卷)》则在历史研究领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在《浅谈民族古籍及其整理》一文中,提出民族古籍的内涵、分类及其整理的有关问题。现再就该文言犹未尽的一些问题,诸如“民族古籍为何要包括口头流传”、“口头流传的时限应如何确定”、“民族古籍怎样整理”等等,补充点管见,恳望有识之士明教。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除回、畲通用汉文外,只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满、(现通用汉文、历史上有文字)、锡伯、傣、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彝、  相似文献   

13.
评《周代分封制度研究》近些年来先秦史研究出现了可喜现象,有不少专题性研究著作相继刊行间世。葛志毅先生所著《周代分封制度研究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即是其中一部力作。周代分封问题可以说是个“老”、“大”、“难”问题。说它“老”是因为自周代...  相似文献   

14.
60年代初,王力先生给北大学生开过“中国语言学史”,这门课的讲义后来在《中国语文》杂志上发表(1963年第3期起连载),1980年,王力先生又将旧搞重新整理成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以单行本出版.这本《中国语言学史》是继岑辍祥先生在《语言学史概要》(科学出版社,1958)之后又一部中国语言学史著作.虽然它只是一本“简史”,但在当时与这一领域的其它著作,如胡朴安的《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治学史》、张世禄的{中国音韵学史})甚至岑辍祥的《语言学史概要})相比,其观点之新、材料之富、体系之严密、研究之深入都达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从事东南史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中外文献资料,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滇越”的族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否定了史学界通常采用的观点,得出“滇越”并不是傣掸民族先民建立的国家,“滇越”与傣掸民族历史没有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傣泐语差比句的典型语序为"比较主体+比较结果 +比较标记+比较基准",结构要素并不总是都出现。西双版纳傣泐语差比句的否定式存在两种形式,含差比标记的否定和固有结构的否定。本语的比较标记l55与傣语其它方言的比较标记没有同源关系,由方位义语法化而来。西双版纳傣泐语受汉语影响较小,并没有像傣语其它方言一样,有借自汉语的"比"来表示差比,因此,语序也相对单一,更符合SVO语言差比句的共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音乐家聂耳生于一个汉、傣合璧的家庭。父亲聂鸿仪是汉族,是玉溪颇有名气的中医。1900年举家迁至昆明后,开设了一家“成春堂”医药店。 聂耳的母亲彭寂宽是位傣族姑娘,她婚前就偷着学完了《三字经》、  相似文献   

18.
从傣族“苏荒怀”祭牛仪式看云南古代的牛祷习俗玉腊“苏荒怀”,傣语意为祭牛仪式或“叫牛魂”仪式,是西双版纳勐腊傣族农村的一种古老农祭习俗。它不仅产生较早,沿传时间较长,而且在以农耕为主的傣族社会生活和人的观念形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弄清它的全过程和所...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列子》其书的真伪问题一向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从语言方面讨论《列子》真伪问题也不例外。杨伯峻先生《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中国古籍写作年代的一个实例———〈列子〉著述年代考》中 ,列举“数十年来”、“舞”、“都”、“所以”、“不如”五个语词 ,断定《列子》是魏晋人的伪作。但本人认为杨先生的论证有误 ,尚不能证明《列子》是魏晋时期的伪书。笔者认为《列子》基本上是一部先秦著作。  相似文献   

20.
<正>1936年,陈寅恪先生读了沈兼士《“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之后,评价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此语提出一种由字、词观察历史文化的路径,在方法学上对于人文学术研究具有普适的指导意义。从文体学研究角度而言,我们也不妨说,“凡解释一体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