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元善是中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慈善活动家,也是近代新式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创办了经正书院和近代第一个新式女学堂—经正女学,并致力于社会教育,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教会女学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教会女学是由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华兴办的一项教会教育事业,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显著的特色。论文探讨了近代教会女学产生的背景,发展的阶段,课程、教材、教法、教师及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主要问题。通过考察和初步研究,认为教会兴办女学是传教士开展传教活动、扩大宗教势力的需要;教会女学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史上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并对近代女学运动产生影响;教会女学有助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转变,但不可能解放中国妇女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以来,女子教育毫无地位。康、梁、严、谭等资产阶级维新志士倡导维新变法,把兴办女学纳入变法总体之中。自1898年6月在上海正式开办第一个女学—经正女学,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夕,兴办女学成为当时一种高尚的事业。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近代女学的创办,中国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是近代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方面,本文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教会女学及外国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作用等方面,对近十年来发表的研究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成果进行了梳理、综述.  相似文献   

5.
从经元善的经正女学到蔡元培的爱国女学,不仅能追溯中国女子教育源流,而且从一个视角再现了我国教育从封建走向近代的艰辛历程.蔡元培女子教育思想和实践虽受到经元善的影响,但他办女学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反封建阶段,已步入到资产阶级教育轨道.较之经正女学,蔡元培办爱国女学在各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五四"风起云涌之际,圣玛利亚女学坚持其独特的办学方针,秉持对"中"、"西"学"不偏不倚"的教学理念,活跃于上海教会女学之中。校办刊物《凤藻》的出版发行,正是这一思想理念的集中体现。结合《凤藻》来研究圣玛利亚女学的"生源"和"教学",亦可探究1919年前后从教会女学"走出"的留洋女生们的家庭背景和出国前的知识结构,并可管窥留学女生与文学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中,西方教会在华获得了传教权,其为传教而在中国创办了教会大学。教会大学的创办直接促成了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出现,而社会工作教育又间接促进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  相似文献   

8.
近代美国教会大学在中美教育交流中的意义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美国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创办和发展,既是一种文化渗透和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又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保守落后的中国教育输入了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美国教会大学对中国的留学运动,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社会的人才培养,对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开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与女子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近代女子教育,最早始于教会女学,戊戌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国人自办女学的产生、留学教育推动了女子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中学男女同校、大学开放女禁使女子教育趋于完善。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又是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经元善是中国创办女学的第一人,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的女子学校教育和妇女解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自先秦到唐初的《诗经》阅读情况,认为《诗经》之文本意义有一个从阅读的文本向文本的阅读的转化,《毛诗正义》则为这种转化作了总结。先秦之时,当《诗》成为独立的阅读文本时,只具有词汇的意义;两汉的章句经学注意到《诗经》的语言形式,但是,四家诗同为阐明圣人之意,严守师法之授,故其差异,不过是阅读的“版本”不同而已;魏晋以后的《诗经》阅读,注重诗情文理,人自立说,表现出注重文本的特色;唐之《毛诗正义》受到魏晋诗学的影响,解说《诗序》、毛传、郑笺的孔疏,因注重文理而表现了一定的文本意识,披露了小序与诗辞之间的矛盾。但是这部钦定的著作,又一次使《诗经》的阅读回到“版本”阅读的底线,从而表明,《诗》只要是被作为经学的读本,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12.
某些"台独"学者为了替自己寻找历史根据而称郑经在台湾"独立建国";中国大陆也有人"以古鉴今"而说郑经是分裂国家的"台独分子".对此,不断有学者依据史料加以质疑和辩驳.近年新发现的郑经<东壁楼集>中的近五百首诗,呈现一位继承其父郑成功遗志和"遗民忠义精神",始终奉明正朔,矢志抗清复土,时而孤独消沉,时而慷慨激昂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郑经并非"台独分子"的佐证.对历史人物的判断要慎重,与某些"台独"学者针锋相对地争夺对历史、文化的阐释权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杨延和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并在明武宗正德年间与明世宗嘉靖初年出任内阁首辅,是嘉靖初年的元老重臣。他在嘉靖初年进行的政治革新,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对明朝中期政治有重大影响,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净明忠孝道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净明忠孝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派,其思想中大量的理学化倾向,也反映在其美学 思想中。将净明忠孝道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得出净明忠孝道 的美学思想有以下四点:“净”、“明”的审美心态论,“忠”、“孝”的审美核心论,“ 正”、“敬”的审美实践论,“阴”、“阳”的审美辩证论。  相似文献   

15.
景海峰先生是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以坚定的学术立场、开阔的哲学视野和独到的思维方式,力图揭橥现代新儒学的发展轨迹和精神风貌。他对儒学近现代转型的深思、对现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的评判、对儒学未来走向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现代新儒学的研究视阈。在此意义上说,现代新儒学研究是解析景海峰学术思想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清中叶学术思潮和学术风气呈现多元化的趋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乾、嘉年间的汉学思潮和嘉、道年间的经世致用思潮.这两大思潮对《镜花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提倡民主;批判封建禁欲主义,肯定人的正当欲望;讽刺抨击空疏不实的学风,提倡博学多闻、经世致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宋人庄绰与王明清曾谓周邦彦因受王寀、刘昺"谋逆"事件牵连而出知真定,然当代学者却反以为邦彦因反对蔡京而外任.此文则考出所谓王、刘"谋逆"事件纯属冤案,是当时郑居中与蔡京政治角逐的产物.但邦彦的确受此事件牵连,几乎获罪,因得到蔡京及其集团其他成员的营救而豁免,遂出知真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