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孙全胜 《城市》2019,(5):34-44
城市聚集了现代工业和商品贸易,聚集了社会大生产的各项门类。城市化是世界趋势,推动了经济发展。城市是一定区域空间内,非农人口聚集,工商业占主导,是包括人口、生态、地理和经济的综合系统。城市具有服务内部居民、发挥经济聚集效应的对内职能,也具有引领区域经济发展、辐射区域经济的对外职能。城市化能够拓展农村市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城乡经济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在增加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聚集程度。基于广州1997-2013年统计数据,沿用主流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研究思路与方法,对广州人口聚集、收入水平与城市环境污染进行协整分析、ECM误差修正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分析,发现广州人口聚集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和生活垃圾存在显著长期和短期关系,但与工业固体废物只在长期关系中显著。收入水平的增加在短期中对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影响较大,而在长期过程中城市化的资源集约利用效果逐渐呈现。本文研究结论对城市化是一种更集约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观点提供了量化支撑。  相似文献   

3.
陈建华 《城市》2007,(11):29-3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城市发展史上.前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扩展是十分缓慢的.城市的产业与人口向郊区迁移只是偶然现象.从工业化时期开始,西方国家城市空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由中心向四周扩张.城市存在的交通、教育以及犯罪等问题.特别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卫生问题.促使部分富裕人群先从城市中心区迁移到有新鲜空间与充足阳光的地带.  相似文献   

4.
杨海华 《城市》2010,(6):51-55
郊区化指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离心分散过程。郊区化现象20世纪20年代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也相继进入郊区化阶段,郊区化逐渐成为我国大城市最具长远影响的趋势性变化。郊区化是城市聚集一扩散效应传导机制作用下城市空间扩展的结果,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它预示着现代城市发展的分野,  相似文献   

5.
刘媛媛  张睿智 《城市》2014,(6):71-73
正一、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一)形成背景生态城市是由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复合形成的人类理想的聚居模式。近代产业革命导致了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盲目、无序发展,城市居住环境因贫民窟的出现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日益恶化。为了人类能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下生活,人们开始  相似文献   

6.
孟海贵 《城市》2010,(5):3-7
我国现在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随着工业化而来的是城市化。城市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城市是人类创造的,是一种文明,我们称之为城市文明。要了解城市文明的发展趋势,就先要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周毓林  韩伟 《城市》2012,(7):44-46
2011年底,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率超过50%.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各类社会经济活动向特定空间聚集,土地功能得到了综合利用,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石森昌 《城市》2013,(8):38-40
一、人口郊区化的含义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和相对集中阶段以后必然会走向一种离心分散化的阶段。该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被称为城市郊区化,郊区化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9.
刘荣增  王淑华 《城市》2008,(10):3-7
都市蔓延和无序扩张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城市地理空间变化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网络的拓展,首先是住宅,随即是工业、商业、办公用地相继大规模向城市外围迁移,形成了人口、就业岗位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大范围扩散,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崔卫华  杜静 《城市》2011,(2):35-39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布局由传统的空间集聚向城市扩散演变,工业遗产的损毁、变质甚至消失现象严重。当前社会普遍还没有认识到工业遗产的特殊价值,大部分工业遗产徘徊在国家各级文物保护范围之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镇化”的含义及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什么是城镇化(国际通用的提法叫城市化,两者的含义基本一致)?一般认为,城镇化是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为节约时间向特定空间集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从1978年的17.92…  相似文献   

12.
论英国大城市人口郊区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大城市人口郊区化是二次大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大城市人口郊区化也是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当发展中国家普遍表现为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时候,许多发达国家人口迁移特点却是离开城市,特别是离开大城市。表现出明显的人口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人口郊区化。人口郊区化一旦发展到人口过度的郊区化,即逆城市化,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后果。本文将以英国为例,探讨大城市人口郊区化的原因、后果及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万宇艳 《城市》2014,(3):15-18
正城市化是指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活方式逐渐向农村渗透的历史过程。认真研究和总结国外城市化的基本模式、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一、国外城市化的基本模式(一)英国: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模式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一、认为仅仅依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就可带动城市质量和城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发展第三产业应立足于工业化和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是工业化和城市发展带动第三产业,而不是相反或其他。二、把《城市规划法》中“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主观推理为“严格控制扩大城市的规模”。城市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的城市化就是要以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农村的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并依此为物质依托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进行城镇建设,逐步向城市融合。在这个进程中,城市人口及建筑等必然增加,城市规模也会随之扩大。三、把城市环境的…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在城市发展史上,前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扩展是十分缓慢的,城市的产业与人口向郊区迁移只是偶然现象。从工业化时期开始,西方国家城市空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由中心向四周扩张。城市存在的交通、教育以及犯罪等问题,特别  相似文献   

16.
周长林  孟颖 《城市》2010,(8):28-31
一、天津产业空间演变与边缘地区发展 天津产业空间分布演变与城市空间拓展是一致的,从最初在中心城区聚集到向外扩散带动周边卫星城的发展,再到工业战略东移,天津的产业空间变化体现了不断向外推移的过程,形成了目前以中心城市地区为主的产业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边缘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边缘地区不断融入城市中心并成为城市中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新余市辖一县四区,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人口111.91万,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工业城市,高达49.6%的工业化速率在全省位居首位,同时,这里又是一座钟灵毓秀的人文古城和环境优雅的宜居城市,诞生了明朝一代权臣严嵩、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等名人,毛泽东的《兴国调查》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均成书于此;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38%,“七仙女下凡”之地仙女湖是湖泊型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人对"幸福"一词始终有种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前几年流行的"你幸福吗"是在集群中对每个个体的调侃与拷问,而同样在近几年兴起的"幸福城市"则更多地将焦点放在人与城市的关系上。这个宏观的思考有着同样宏观的背景。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促进了城市人口的集聚与城市规模的扩大,当城市人口与产业集中超出了自然和社会的承载力,达到临界点时,城市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一)城市化 所谓城市化,就是指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城市化就是城市经济向外缘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也是城市内部产业重新组合的过程, 城市化始于18世纪产业革命,世界各国先后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也是一种影响极为深远的经济变化过程。 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晚,而且几经波折。因此,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20.
陈新  柴秀梅  王魁 《城市》2009,(9):42-44
一、中心城区边缘区形成机制和特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城市的中心区往往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流等各种要素高度聚集的综合环境体,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市区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在这种发展态势下,拓展城市空间成为大城市发展的必然举措。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