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进步与教育现状促使“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素质教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在社会发展中以人为中心的教育问题。对素质教育深层次内涵及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思路,要紧紧抓住培养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适应并促进社会全方位和谐发展这个核心  相似文献   

2.
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研究中,“三全育人”强调从全员、全程、全方位三个方面来调动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协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加强“两微一端”建设,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多去探究新型教育方式,用学生更能接受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从“三全育人”的角度,以问卷调查与分析研判的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探索,提出问题并破解困境的突破口,从而提出相关策略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关系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育、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教育理论讨论的热点。教育是联系人和社会的纽带,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由于客观教育实践的原因,社会历史的原因及人的主观原因,在教育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反映。反映在教育目的上,便有“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争;反映在教育价值观方面,便有“本体论”  相似文献   

4.
知识观转型背景下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社会一个以“知识”的积累、占有、利用、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已初露端倪。这种变化势必给 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给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带来影响。在教学理论中,转型了的知识观与教 学价值观的关系就成为必须探讨的问题。通过以“知识”为出发点,对后现代知识观在知识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的解 析以及对传统教学在面临知识观转变的过程中,从教学实践的各方面所凸现出的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 建一种合理的发展观,以期在实现人与知识(或更广义上讲“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的发展的同时,探究如何面对 知识观的转型去转变教学价值观,实现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教什么、怎么教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教师要处理好“教”的问题,必须研究“学”的问题。文章通过阐释陶行知“以教人者教己”思想中“先学后教”和“为教而学”的内容,深入探究教师的“学”如何立足学生,以研究性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动”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传统社会科学探究范式和女性主义理论的诠释,构建女性主义范式,提出女性主义范式对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拓展可以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展开。从认识论来看,体育教师教育研究要回答的是女性是否能够成为“知者”、知识的合法性是否需要依据男性的经验和观察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女性主义范式下的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起点。从方法论来看,在体育教师教育的研究中要以女性经验为新的实证,以寻求社会改变为新的目的,以对研究主体的反思为新的主题,以多元方法为新的方法,通过女性在体育教师教育中的感受、行为和经验来揭示体育教师教育研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幸福作为人类的永恒追求,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在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的同时,必须回答“教育如何与人的幸福”相关涉的问题,以提升人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关涉幸福,是因为其激发个人幸福、促进社会幸福、倡导奋斗幸福,明确教育的幸福指向;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能切入人的幸福,是因为其秉承德育为先、坚持“以生为本”、重视个体发展,引导人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幸福;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能对人的幸福有所作为,是因为其讲求“道明”“法当”“术精”,极大改善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有助于人对幸福的追求;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蕴涵着诸多幸福元素,是因为其开展面向全体的分类施教,推行精益教育、实践教育、生活教育,为青年学生干事创业和追寻幸福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结合临床医学专硕培养实际,总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四三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抓好“四”个重要阶段,入学教育、岗前培训、中期考核、毕业教育;立足“三”个主体全面开展工作,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的骨干力量、调动研究生干部关键少数力量;加强建设“二”个根本路径,重视党团班集体建设与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培养各阶段,各环节,切实提高临床医学专硕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以知识、智力和高新技术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主要推动力量的 2 1世纪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何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给人类带来物质和精神生产领域的深刻变化 ,以使其实现教育本来目标 ,即以形成由“自然人”向掌握社会生产资料的“社会人”的过渡。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与意义 ;三、高新技术产业化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唯物史观诞生前夕具有思想奠基性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开启了关于社会领域人的问题的哲学转向,形塑出“人”与“社会”的关系。他以人的现实生活状况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与社会关系、以人的感性活动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的人本思想,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渐次显露出对“社会中的人”和“人的社会性”的深刻洞见,已然构建出人类社会物质基础和精神文明丰厚充实的美好生活图景,为我国新时代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十大事件: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开启高等教育新征程;"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60余所高校共商"新工科"建设愿景;改革人才发展机制,引导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职称评审权下放,推动高校"放管服"改革;最新版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报告"出台,为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参照系;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推行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促进管理科学化、人性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揭晓,学习宣传黄大年先进事迹;遏制不良"校园贷"现象,推动正规金融机构服务高校。本文梳理了这十大事件,作者以学者身份主持讨论和点评,讨论者从不同角度对各大事件进行多元化的评析,从而多维度地呈现了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回顾和思考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一方面国家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受到利益的限制,如何认识民办教育公益性与盈利性的关系是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和民办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基本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苦干》(KuKan)对中国抗战前期的真实状况进行了影像展现和舆论传播,使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美国主流社会、广大民众了解到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和中国的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坚强不屈、顽强抵抗的形象和精神感染了美国人民;引发了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及其抗日战争的新认识。这种巨大的震撼和影响力,促使美国社会逐渐趋于认同与支持中国,进而促使美国政府调整其援华政策,为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中国结盟,共同对日作战,逐渐扭转中国独自苦撑抗战的局面,作了最为成功的舆论准备。《苦干》展现了海外华人运用舆论援华的新史实和新作为。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战时中美关系、海外华人华侨舆论宣传的援华历史,以及推动影像史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游戏空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空间。随着人文地理研究的社会转向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教育研究需要对空间概念有新的解读:教育空间不仅是物质空间,更是社会文化空间。对2002-2016年88篇儿童游戏空间研究硕博论文的分析发现,目前,儿童游戏空间的教育学研究欠缺,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了儿童游戏空间的“自然地理性”,忽视了儿童游戏空间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忽视了空间的教育生产性。儿童游戏空间的研究应重视空间的教育生产性和文化性,教育研究的空间转向是教育研究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5.
从高等教育的功能、结构、系统、目标和高等学校职能等多个视角考察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不仅要关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要适应和引领社会的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教育的充分发展和均衡发展,还要体现工作、信念和权力的动态制衡。从时空上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有时间上的顺承关系,又有空间上的均衡关系,还有技术上的交互关系;从建设标准来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有通用的国际标准,又有民族的本土特色;从建设目标来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是国家战略目标,又是教育发展愿景。但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优先建设与均衡发展、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软件引领与硬件支持、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等七大矛盾。因此,要综合审视这七大矛盾并努力寻找解决途径:要认真学习领会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主要矛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切实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促进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的协调统一;坚持以内涵式发展为主,通过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使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充分利用;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动态调整,推动高等教育充分发展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层面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为“核心”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核心论是对中心论的发展和超越。中心论方式下的发展,是粗放式、外延式的发展,是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天人关系及人我关系的日益紧张。核心论方式下的发展,是内涵式、集约化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发展的结果是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更加和谐的状态。因此,就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言,用核心论统领中心论,用人的全面发展统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唯一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17.
知识社会带来知识地位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人与知识关系的改变。教育是知识社会中人与知识关系的重要促进力量,表现为择取最有价值的知识"与人相遇",促进知识与人的双向转化。但当代教育也引发人与知识关系的异化,如亲密变为疏离、协同变为附从、共生变为操控。在知识社会里,人与知识的互爱是人与知识关系向善的基础,爱的教育是促进人与知识互爱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8.
劳动幸福观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从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出发,对人类劳动与幸福关系这一问题的独特认识和思考。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类真正的幸福需要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实现。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导致了劳动异化,是劳动者产生不幸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解放劳动,才能真正复归劳动幸福。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为我国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幸福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应当充分结合本国实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加强人们劳动意识的培育和劳动实践教育,倡导全民共同参与劳动,尊重劳动,以此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性别角色是儿童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内容,3-6、7岁的幼儿阶段是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在习得性别角色的同时开始习得所处社会所固有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大量研究证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限制并阻碍了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更有益于心理健康、情绪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绘本是儿童普遍喜欢的儿童读物,绘本中蕴含的性别角色期待和性别意识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绘本阅读为出发点,探讨在教育中如何利用绘本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性教育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借鉴国际社会对性教育的指导有利于促进我国性教育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1月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将“全面的性教育”作为性教育的一般原理,提供了一套符合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学习主题及其目标,并为教育系统的从业人员提供了实施“全面的性教育”的相关建议。在该纲要的指导下,我国应注重性教育的全面性及有效性,多方主体共同努力,开发并设计出符合本土文化规范及社会道德的性教育课程,以促进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