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南卫视的一档文艺性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总决选冠军赛,于2005年8月26日落幕。本年度的超级女声以苛刻、搞笑的海选开始,成功终止于一场类似于央视歌舞晚会的联欢。这个诞生不到两年的节目,参赛选手由过去的6万人,猛增到今年15万人,每周热切关注的观众也超过2000万人,收视率份额飙升到20%以上,观众们为台上的“超女”欢呼、雀跃、伤神、落泪……。一档在初期并未受到关注的选秀类节  相似文献   

2.
选秀洗牌     
最近,重庆卫视的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被广电总局叫停,近两年来举国选秀的泛滥局面终于面临十字路口,选秀节目将何去何从? 2005年《超级女声》的火爆引发了持续两年的中国电视选秀热潮。超女教父魏文彬对外界指控超女恶俗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超女快男是一档高质量、高水平的言情言志节目。他说:"对这样的节目,有些人连看都没看就横加指责,总把它往  相似文献   

3.
“超级女声“这个由湖南卫视打造的平民“选秀”节目,今年在广州、长沙、郑州、杭州和成都五大城市设立了赛区,总报名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2万,远远超过了去年的5万人。据央视——索福瑞进行的收视调查,“超级女声”总决赛的平均收视率达到了11%,在收视最高峰期,有近2.8亿观众坐在电视机前为“超女们”加油。“超级女声”已经成了时下少女们认为能够实现明星梦的便捷通道。有人认为“超级女声”宣布了中国“大众娱乐”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4.
“每人都有一个梦想,能够把梦做到一起的人也很多,但是能让怀有同一个梦想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来展示这个梦想的机会就不多了。”这是一家媒体在评论2005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时所发的一句感慨。湖南卫视一班节目策划人推出的“超级女声”原本是一个极度平民化的娱乐节目,但令这些策划人始料未及的是,“超级女声”在经历了2004年的风平浪静之后,2005年风行大江南北。这档娱乐节目吸引了15万人报名,2000万观众关注,各种评论和争议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节目影响甚至波及到海外。报名者中有最小4岁的孩童,也有最大89岁的耄耋之人;拥趸者中有…  相似文献   

5.
2005年湖南卫视的歌唱类选秀节目《超级女声》走红后,一时间国内外众多媒体对这一电视文化现象给予了重点关注。2012年《中国好声音》红透全国。2013年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再到《中国最强音》和《中国梦之声》,歌唱类选秀节目数量已达两位数。7年来歌唱类选秀节目之所以能够持续走红荧屏,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歌唱类选秀节目符合国际流行趋势、有群众基础、节目质量精良、成功营销推广。  相似文献   

6.
在《超级女声》出现之前,没有哪一类电视节目形态能像它一样复杂。它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一方面它有着如此高的收视率,另一方面却又被如此多的人唾弃。它本质上是一个娱乐节目,却又受到上层政治压力的影响。作为选秀节目的典型,超女身上所承受的东西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中国式选秀身上所带来的矛盾,使得他们自身就成为一个巨大的符号。政治学家把选秀当成中国民主启蒙运动,社会学家看到中国新一代的崛起,而媒体研究者则发现电视的  相似文献   

7.
“吵女”的出现“超女”好像一直在“吵”。看李宇春还是周笔畅?喜欢张楚格还是龚贺?一片争执之中忽然有大义存焉,于是就有了“吵女”:有人看“超女”入迷了,就干脆辞职,离开不喜欢“超女”的同事们;有人看“超女”动了气,到处嚷嚷要揭发东南西北各方诸侯……总而言之,老百姓哄吵超级女声是不是好玩意儿;知识分子哄吵超级女声是不是民主时代的预演。这一场“吵女”的事,已经成为今天电视文化中意味深长的现代景观。“吵女”的出现,也就意味着“电视广场”已经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所谓“广场”,乃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的关键空间。在柏拉图那里,…  相似文献   

8.
已经过去的2005年对于吴海军和他的神舟电脑来说可谓是风光的一年。早在神舟六号发射之前,同名的“神舟电脑”就已经借“超级女声”赚够了眼球。以闪电速度签约本年度超女冠军李宇春,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老吴此次何以出手如此之快,以至于抢在了联想和 TCL 的前  相似文献   

9.
佳音不断     
《现代交际》2005,(11):55-55
名称:《超级女声终极PK》艺人:超级女声语种:国语公司:上海天娱专辑简介:“超级女声”首张合唱专辑,收录了由网络票选出来的2005年前十名人气“超女”的精彩演唱,包括入围总决赛的周笔畅、李宇春、何洁、赵静怡等,也有各分赛区很引人注目的超女,如成都赛区的美女陈西贝,郑州赛区的夏颖、杭州赛区的丁叮、郑靖雯,广州赛区的谢雅雯等。每首歌曲都是知名制作人根据她们的特点量身定做的原创新曲。另外,还将有一首非常令人期待的合唱歌曲《Super Girls》,由十位超级女声一起献声。专辑中除了11首歌曲外,还将赠送两首MV及比赛的精彩花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观众迎来了中国娱乐节目的盛宴。Copy“超级女声”模式的节目在各大电视台层出不穷,也意味着娱乐节目将成为拉动传媒收益的新引擎。娱乐营销——整合企业与媒体合作的新模式相比于2005年“想唱就唱”的酣畅快意,今年的“超级女声”面临的情形是一个血染的“娱乐江湖”。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11.
来信     
”江西天悦超级女声的走红,是社会潜意识在技术进步和评选制度创新后的一次爆发。最鲜明的表征就是超女“粉丝”的闹市拉票和网络口水战。一场选秀游戏甚至吸引了“社会精英”们的倾情投入,这本身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娱乐概念所能厘定的。李宇春凭借350多万张选票成为中国第一个民选明星,恰恰说明了这点。“电信价格战对消费者“弊大于利”?信产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后,消费者对之充满期待,而“业内人士”和“资深专家”却“深感忧虑”:“如果缺乏监管,任运营商自行展开价格战,最终受害的只能…  相似文献   

12.
2007年,《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绝对唱响》等大型娱乐选秀节目纷纷启动,在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收视狂潮。此时,太原电视台却独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中老年群体。2007年9月,一个以老爸老妈为主要参与群体,打造健康、快乐、向上的节目——“魅力老爸老妈”活动诞生了。  相似文献   

13.
"吵女"的出现" 超女"好像一直在"吵".看李宇春还是周笔畅?喜欢张楚格还是龚贺?一片争执之中忽然有大义存焉,于是就有了"吵女":有人看"超女"入迷了,就干脆辞职,离开不喜欢"超女"的同事们;有人看"超女"动了气,到处嚷嚷要揭发东南西北各方诸侯……总而言之,老百姓哄吵超级女声是不是好玩意儿;知识分子哄吵超级女声是不是民主时代的预演.  相似文献   

14.
选秀节目越多,死亡周期越短。"湖南模仿海外,全国模仿湖南",中国电视的恶性循环正发生在中国选秀节目上,它们毫无意外的重演娱乐节目的衰亡史,只不过消逝时间更快。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办了十多年,而《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只有三年,从原来的饕餮大餐变为现在的垃圾食品,选秀节目变质速度之快超乎人们的想象。中国传媒大学的苗棣在2006年针对选秀节目就说道,"一种节目样式被热烈的跟风复制,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春捂秋冻。莉莉和飞飞对医学常识懂的不多,却偏偏记住了这一条。在春天,皮褛穿到5月份;到了11月份,邻家女孩开始穿毛衣皮服,她俩却经常裸肩露背,一幅“美丽冻人”的样子。不久前的一天,沉浸在“超级女声”火热中的长沙陡然降温,莉莉和飞飞发扬超女精神,穿着吊袋裙上街,结果双双被冻进了医院。  相似文献   

16.
羽军 《伴侣(A版)》2007,(2):40-42
<正>厉娜,2006年引人瞩目的“超级女声”全国五强之一,同时也是最受争议、人气最旺的“超女”;先后受到“诚信门”、“签约门”、“偷拍门”等的诸多非议,却也以非凡的形象气质和鲜明的舞台风格,积聚了无法阻挡的超强人气,近  相似文献   

17.
如果爱下去     
于帆 《现代交际》2007,(1):66-66
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个奇妙的造星工程,它让平民文化有了新课题。所幸,这一娱乐盛事是个值得称道的索引,歌坛上可以有新的身影,耳边可以有新的靓音缭绕。“海豚公主”张靓颖无疑是大家公认的实力歌手,对她新专辑的期待也是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8.
选秀节目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一种,具有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和商业性等所有娱乐节目共有的特点,而相对其他电视节目类型,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持续获得较高收视率和回报率,成为一种典型的、普遍采用的节目样式,甚至作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引起广泛争论。如果说2005年点燃了中国选秀节目的导火索,那2006年可算得上是中国选秀节目全面爆炸的一年,主办方秀、选手秀、评委秀、秀场秀均达到白热化。而2007年两会前夕,“选秀节目播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半月”这道广电总局的“限时令”使得选秀节目在新年伊始就遭遇了“寒流”。央视率先表示停办《梦想中国》,等待批文同样是几个卫视必须面临的问题,不久之后,江苏卫视《绝对唱响》率先宣布拿到广电总局批文,而湖南卫视《超级男声》、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也终于实现了“软着陆”。2007年,又一年电视选秀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选秀活动又将遭遇一道“紧箍咒”,广电总局将限制全国范围内选秀活动的播出时间。去年三大选秀节目(东方卫视的“好男儿”、央视的“梦想中国”、湖南卫视的“超女”)在进入全国总决赛后纷纷靠拖延时间来一较高下,活动时间都在四个月之上,“超女”的周期最长,主办方凭此不仅增加收视率,还赚取大把短信费。针对这一现象,广电总局下文规定:选秀类活动的播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半月。(《东方早报》2月27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娱乐兴起于九十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娱乐节目成为电视台收视率的强力支柱。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一直处于缺乏创新的局面,自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大获成功之后,整个内地电视娱乐选秀类节目遍地开花,但都难超越2005年的那场全民狂欢。也因为整个娱乐节目的创作缺乏新的动力,导致了其整体收视不理想。随着娱乐选秀节目的发展,为了更多的吸引观众的眼球,各种节目各出奇招,内力娱乐选秀节目中一度充斥着煽情、炒作与毒舌。"受众即市场"的观点就是大多数媒介机构的基本观点,电视节目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取巨额利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媒介播出的节目必须满足受众的需求,为受众服务,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形成一定的受众群体,从而打造自己节目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