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历来有之。自19世纪后期杜威建立实验学校,到20世纪早期兴起的教育行动研究,再到新近兴起的专业发展学校和实践共同体,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完成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范式转换。从历史、哲学、政治学视角以及知识与权力共生、认知与情感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对其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对理解当前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实践,以及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与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香港中文大学"大学与学校伙伴协作中心"的项目活动,是大学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协作机构获得政府和民间的资助并吸引协作伙伴的参与,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为此,协作机构的工作人员应有良好专业素养和饱满的协作热情,合作项目设计应具有创造性和贴切性,协作服务应便利、专业和个性化,教育专业理论指导应与中小学"校本发展和自我完善"相结合.此外,协作机构和学校伙伴须定期组织一些大型活动,以便推展和交流经验,催生新项目,吸引新伙伴,使大学与中小学的协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带动了教育领域内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使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伙伴协作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协作关系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推动学校变革的学习共同体。广西师范大学通过“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项目实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及其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建设,进行了“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益探索。下一个10年,广西师范大学还将以职后特级教师工作坊为主体反哺教师职前教育,以教育联盟学校为基地提升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品质,以此拓展“大学-中小学”的伙伴协作关系,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小学教师研究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依据成员构成和组成动机的差异,可以将教师研究共同体分为不同的类别。教师研究共同体能够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的改进与提高,加强教师间、学校间的协作与沟通,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与创新。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教师研究共同体研究内容封闭化和同质化严重、活动主体虚空化和形式化凸显、成员身份缺乏认同感等问题。要突破教师研究共同体实践发展的困境并取得长足的进步,需要从三条路径进行优化:一是开展以"课堂"和"课题"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研究共同体的效能;二是营造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实现"我者"与"他者"的互助共生;三是加强外部合作主体的引入,促进教师研究共同体的"内外联建"。  相似文献   

5.
UGSS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又称"UGSS教师教育共同体",是长江师范学院在"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理念指导下,为突破人才需求主体与培养主体之间的机制体制壁垒,激发地方高校、区县政府及其所辖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活力,推动地方师范院校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变革,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提出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组织形式。长江师范学院积极构建、实施UGSS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开放与协同为主要特征的农村教育人才培养新机制,开辟了地方师范院校聚焦农村教育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拓展了教师教育共同体全面深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功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在科层管理体制下,分割的行政区域管辖和部门管理体制容易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陷入“碎片化”困境,从而偏离流域整体性治理和公共治理要求。为此,需要推动治理模式从科层管理向流域共同体治理转变,使政府、企业、公众等主体基于伙伴信任关系与共同利益形成参与、合作、共同担责的流域社会集合体。从法制层面看,为实现流域共同体治理目标,应在借鉴域外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推动《长江法》立法进程,构建权义明确、多元融合的共同体治理主体制度,形成中央引导、流域管理机构协调、地方参与的磋商合作制度,构建完善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制度、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制度和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流域共同体治理提供政策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推动教育持续进步的根本力量。在传统的教师教育发展模式下,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鲜活性、个体性、差异性很难得到体现。实践共同体模式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这一模式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共同参与、反思的特点,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课堂教学反思、提升课堂设计能力、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在实践共同体中,经过专业知识积累与思考、教学反思、新旧观念思辨、创新和改进等四个环节,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香港的院校协作教师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校协作是指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协作关系.院校协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措施.香港的院校协作教师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平等协作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对内地当前的教师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首先,院校协作共同培养教师;其次,倡导实践理性在教师教育中的价值;最后,建立真正的院校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正>《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明确师范院校办学定位,优化师范生培养工作布局""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加强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打造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的发展共同体"。本期刊发的两篇论文与以上内容息息相关。第一篇就新师范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发展面临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制度化的产物。运用共同体理论,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一共同体构建的三个制度维度,即管理的制度、规范的制度和认知的制度,从而为建构大学——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共同体指明了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整个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群体,小学男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我国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上海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梳理影响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小学男教师自身、中小学、师范院校、政府部门等四个维度,提出促进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制定发展规划现状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发展规划是高等学校自主发展的需要,是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是高等学校创新发展的需要。由于我国高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加之院校管理研究滞后,我国高等学校制定的发展规划存在学校定位和办学目标趋同、校情分析不透、发展思路模仿性强等问题。为提高高校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学校领导要提高对发展规划作用的认识,加强对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的领导;发展规划部门要加强对院校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制定发展规划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度,把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变成一个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非常注重实践训练,其实践课程计划完整包括了对课程结构、教学实习内容、指导教师角色以及实习教师的评价等多方面要求。由此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教育实践课程应当建构科学的教学实习内容与序列,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的逐步获得;重视通过现场见习建立感性认识,为实习做准备;明确对实习教师评价的标准和预期;以过程管理与指导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实现实习教师、学校合作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共同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尚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需要明确教育硕士培养特点,改变教学方式,建立与基础教育接轨的课程体系,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管理和中小学教学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课程作为高师中文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其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通过反思当前高师中文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有效的建议,改革和完善高师中文专业的课程结构,促进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对接。  相似文献   

16.
高职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即应具有传统体育教育的共性也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普通本专科院校的体育模式、课程体系以及使用相同的体育教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术技能外,还要强化身体锻炼。所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应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前做好职业体能的相关训练。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社会择业的瓶颈问题,使高等学校公共关系处于比较危机的状态,协调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同步一体关系,是高等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当务之急。做好公共关系管理工作,首先要认清高等学校公共关系的本质,认清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达到社会需求标准的重要性;其次是要紧紧抓住高等学校公共关系的主体方面。由于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相互关系所决定,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公共关系的主体方面。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要得到人才使用单位的认同与支持,高等学校必须在公共关系的管理上实施开放式战略,充分发挥社会行业专家的桥梁纽带作用,敞开校门办学,与社会需要同步运行,这样,大学毕业生社会择业的瓶颈问题就有希望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契合地方高校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诉求。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地方高校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学生中心地位不突出、实践教学实效不显著、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多元困境。解困之路径,一是以生为本,坚守基于学生中心的师范特色,优质资源配置向师范类专业倾斜;二是实践为重,提高基于产出导向的教学实效,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的深度融合,丰富师范生的学习体验;三是协同推进,构建基于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联动机制,校内质量监测常态化,校外质量反馈持续化。  相似文献   

19.
"去专业化"思潮给传统的教师教育带来了危机与挑战,削弱了教师教育机构的地位,引起了人们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质疑与批判。这也暴露出教师专业知识缺少根基、教师教育课程"碎片化"、教师专业训练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等问题。为此,应重构基于实证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课程,强化教师职业的实践性,使教师的"临床实践"成为一种惯习,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