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文学文体学旨在阐释文本中有主题意义与美学价值的语言形式,是文学译本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傲慢与偏见》王科一、孙致礼、张玲与张扬三个译本在语域、修辞、句法手段、言语呈现模式四个文体层面进行了评估,认为三个译本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体不当,并在三个译本均不理想时给出了参考译文.  相似文献   

2.
2001年,法国巴雅尔出版社和加拿大保罗传媒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一部全新<圣经>法译本.该译本由来自法国和加拿大27位(圣经)研究专家与20位作家合作,历时6年多完成.<圣经>内在特征、其法译本现状、新时代要求以及译者的文学追求是促成新译本问世的主要原因.对<圣经>文本诗性维度的重视是该译本区别于以往大多数译本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包括对原文本词语色彩、口语化特征、多样性特征及艰涩行文风格的尊重和再现.此次<圣经>翻译活动对于我们进行其他经典文本的翻译具有多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肯总统的传世精品——《葛底斯堡演说》,是演讲中将文体学运用到极致的典型代表,也是这篇文章能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演讲词措辞精练,句式有层次感,语言真挚,感人肺腑.该文有很多版本的译本,文章将从文体学的视角出发去分析其中广受欢迎的两个译本,张培基译本和许渊冲的译作.语音、词汇、修辞和句法这些表层的形式能服务于特定的效果,因此这些层面的文体学能适用于评判译本的水准.这也为赏析译本提供了新的视角,恰当领悟和使用文体学特点是可以为好的译本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人生颂》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诗人亨利.朗费罗的《人生颂》是西方第一首被译为汉语的诗歌。自清代以来,该诗就出现了各式中文译本,其中,黄杲炘和黄新渠的两个译本最具代表性。运用消极修辞对这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可看出,在选词、词序和句式结构三个方面,黄杲炘的译本要优于黄新渠的译本。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是世界文坛的一朵奇葩,不少翻译家译过该作品.文章对其中两部较有代表的中译本--大陆翻译家海观译本和台湾翻译家宋碧云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侧重于它们对原著简洁、凝练语言风格的再现程度.通过对两种译文的量和质的比较,可以看出,宋碧云的译本在再现原著语言风貌方面要优于海观的译本.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文学译者的创造性.文学翻译是译者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是译者的语言艺术再创造.文学译者是文学译本的再创作者,文学译本中渗透着译者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力量.译者重塑文学语言和重写文学译本的艺术再创造,使文学原作的生命得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存活.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各种意识形态纷繁芜杂的时期,各种思潮的碰撞给翻译文学带来了生机,杨缤女士在这样的环境下翻译了<傲慢与偏见>.她的译本是该作的首个中译本.鉴于尚未发现对此译本的研究,拟通过对该译本的分析,从选材、翻译策略的角度证实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控.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翻译的<水浒传>是最早的英语全译本,出版后即在美国获得成功.该译本虽在国内曾一度受到诟病,但是在西方读者中仍享有很高的声誉.本文结合历史语境,从文本特色分析出发,认为译本在文学范式、叙事形式、形象构建和语言特色方面所体现的多维度的陌生化取向,是译本赢得西方读者喜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浩如烟海的儒家经典中,辜鸿铭首先选择翻译的是《论语》和《中庸》,他的译本和其他译者(包括汉学家)的译本比较起来有诸多特别之处,他本人也在《论语》译本的副标题中表明他的是一种特别的翻译.在决定译文这种特别面貌的各种因素中,辜鸿铭本人独特的离散经历对他的翻译心理、译本的选择及翻译策略的采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汉语白话欧化始于"五四"时期.事实上,在这之前就有了一些白话欧化的早期表现.官话译本《天路历程》被认为是这一表现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与原作、《红楼梦》等传统白话作品及其他译本对比,考察官话译本《天路历程》连词、介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的欧化现象,由此可以了解其作为汉语白话欧化早期文本的具体样貌.  相似文献   

11.
评艾米莉&#183;狄金森诗歌的五个汉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括了国内对艾米莉·狄金森的研究,并评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五个汉译本,指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即江译本简约,蒲译本流畅,孙译本抒情优美,吴译本通俗干净,王译本通俗夹雅.  相似文献   

12.
<狼图腾>英译本在国外大受欢迎,但人们对其翻译方法却褒贬不一.本文借用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用描述性的方法分析译介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试图跳出单一的语言学译学范式,从更广的视角分析这个译本,从而对译本作出公正的评价.经分析,其译本是一个中国文学打入国外市场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3.
<周易>理雅各译本和卫礼贤/贝恩斯译本是<周易>重要的英译本.这两个迥然各异的译本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产物,译者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出于各自的翻译目的和翻译过程,采用了不同的解经角度和译文体例,从而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译文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形式与意义的对等是诗曲翻译的最高境界。对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多个英译本进行研究分析时,对源文的理解特别是对"昏鸦"的"昏"字等有新的定义;并在Schlepp译本的基础上,集翁显良译本,周方珠译本,丁祖馨和Burton Raffel译本等之所长,进行了修改。因此特与Schlepp及众家商榷。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国友主编的《大学章程》第四卷是《牛津大学章程》的汉译本.此译本将学位“Master of Arts”译成“文理硕士”似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从译本对学位名称-“Master“Arts”的翻译、“Mas-ter of Arts”的汉译举隅、牛津大学学位-“Master of Arts”解析和牛津大学学位-“Master of Arts”的汉译技巧等四方面对此译本的翻译加以评论,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出发,分析《雨霖铃》原词的音韵、语句形式及意境特点,并据此讨论许渊冲与徐忠杰的两个英译本在音韵、形式及意境三个方面对原词特点的再现,通过原词与译本、译本与译本之间具体的对比分析,得出两译本的优劣。两译本虽然整体上都是不错的译本,但许渊冲在其理论主张下所译的译文很好地再现了"音美、形美、意美",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唐代佛经翻译的繁荣与发展与处于统治地位的皇帝的支持密不可分,是一种权力操控下的产物.作为"赞助者"的朝廷操控了佛经翻译的全过程,包括译本的选取、翻译策略及译本的流通.他们操控的目的在于取得政权、稳固政权.  相似文献   

18.
运用理解本体理论,论述了文学作品翻译的本质和重译的必要性,并对斯托夫人的名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两种译本的不同风格进行了文学分析.林纾的《黑奴吁天录》和黄继忠的《汤姆大伯的小屋》无论在译本诞生时的社会意识形态、译者的前结构、还是与译者同时代读者的期待视野都有差别.通过比较分析提出译本风格体现了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译者们对原作的理解差异,这种理解差异既具有时代性,又打上了译者个性化的烙印,都不失为是对艺术的一种再创作.  相似文献   

19.
A Rose for Emily的语言风格主要是繁复的,但同时也是简洁的.本文采用比较与对照的方法,通过考据连同举例,集中研究William Faulkner的A Rose for Emily以及杨岂深先生的译本<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认为杨先生的译本是一个融会贯通、形神兼备的译本.希望此项研究有益于文学翻译者和文学创作者.  相似文献   

20.
已有的《红楼梦》英译研究多属赏析性研究,主观性较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不够.基于《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研究者可以统计霍译本和杨译本的形符数、类符/形符比、平均词长、高频词、平均句长等,发现两者的不同特点.总体上,较之杨译本,霍译本显化特征更明显,这有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杨译本更强调译作对原作的重视,同时更强调译作的文学性,因而表达方式更加丰富、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