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关于孙中山晚年的文化思想,特别是他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和取向问题,近年颇为研究者所关注。①笔者曾撰有《从三民主义演讲看孙中山晚年的文化取向》一文对其加以探讨,②然而该文仅就孙中山1924年所作的《三民主义》演讲而立论,似尚不够全面,今特扩大其范围,根据孙...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文化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世纪之初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为背景,按照孙中山先生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线索,分别对其早年含有西化意识的“对欧洲文明采取开放态度”,民元以后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前的“保守固有之文明”“作成一中西合璧之中国”的理念,及至晚年具有明显的文化复归倾向的“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等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构建思想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轨迹作了分梳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跨入21世纪之际回首和反思本世纪之初的先行者们对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艰苦探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在民是孙中山民主共和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是孙中山以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等社会政治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欧美民主共和政作为楷模,在充分认识本国封建专制政体的腐朽的基础上确立的。如何实现主权在民?孙中山提出“权能分治”思想。此方案的核心是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政府听从人民指挥。孙中山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权能分治”实施的结果又必然使人民失去真正的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5.
6.
7.
8.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摆到同等重要地位,并且我国第四次修宪又将政治文明首次写入宪法,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新历史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孙中山思想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政治文明思想,对之予以研究一方面能弥补孙中山思想研究中此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孙中山的政治文明思想具体表现在:培植先进的政治心理、加强政治道德以及培养革命精神等方面的政治意识文明思想。创建五权宪法、实行民主共和制以及缔造资产阶级政党等方面的政治制度文明思想。倡导知难行易,鼓励国民求知乐行;规范集会结社,训练国民基本参政行为能力;设计军政、训政、宪政,保证国民系统参政等方面的政治行为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9.
晚年孙中山高度重视宣传在革命和建国中的作用,对宣传的概念和内涵、宣传与革命的关系做了深刻的论述.报刊宣传与党员宣传是孙中山最为关注的两种宣传方式,他对两种宣传方式的作用都做出了积极的评价,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重视报刊宣传向重视党员宣传转变是晚年孙中山宣传思想的显著特征.孙中山还注意探讨宣传技巧,提出了不少精辟见解.孙中山的宣传思想不仅应被视为其革命建国思想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中国近代政治传播史中也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11.
论孙中山的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大陆近数十年的孙中山研究中,人们对这位近代中国的伟大革命家在政治上的思想主张、活动实践和历史建树都十分重视并作了高度的评价,而对他的内容颇为丰富的经济思想遗产却有所忽略,这是不足为奇的.由于过去历史研究工作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就往往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前提出发,对孙中山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进行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几乎不屑一顾;尤其在一度强调封闭式的自力更生、以社会主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外债的国家而感到自豪的政治环境中,更把孙中山开放思想的研究视为禁区,偶尔有所涉及,也对他所提出的引进外资等主张多半是简单地斥之为 相似文献
12.
13.
14.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们把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称之为早期民生主义,并从政治经济角度就其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作一粗浅探讨。 一、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与他的早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思想,并不是同步产生的。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只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尚无“平均地权”一说,即当时尚无民生主义思想。在此八年后即1903年秋,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革命军事训练班时,才首次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经济政治主张,从而初步形成了民生主义思想。1905年10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正式问世。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5.
16.
普及教育思想是孙中山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辛亥革命前、民国建立后最初几年和五四后这三个阶段,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一直在演进,后一阶段均是对前一阶段普及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从中看出,随着国内外形势的逐渐变化,孙中山普及教育思想中的空想成分不断减少,而合理因素与可行性成分则日益增加。孙中山晚年之所以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非偶然,孙中山普及教育思想不断地演进这一因素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为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思考新中国教育问题和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提供了珍贵的思想材料,甚至迄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中依然具有某些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平等思想是孙中山平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主要来源一是古代大同思想和洪秀全的均贫富思想,二是他在西方国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孙中山“经济平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孙中山所主张的经济平等是建立在富裕基础上的均等,认识到通过振兴实业对实现全民经济平等的重要性。局限性是平均地权仅涉及分配领域,未触及所有制制度,“节制资本”带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点,同时孙中山对实现“经济平等”目标的过程存在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涎生以前最为进步的经济思想之一.几十年前,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关于发展国有经济的一些思想和主张,对于我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的发展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宇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孜孜探索富国利民的精神,顺乎历史潮流而不断创新的精神,背负民族希望奋发向前的精神,日益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求实精神,为振兴民族经济和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基调,使它永垂后世,日换星移而不朽。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宝藏中的明珠,值得我们回顾和研究。孙中山先生为振兴民族经济,毕生致力于民主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进程中,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公元1866—1925年)是中国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杰出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中国哲学史上,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对中国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知行学说,以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论述了“行先知后”的反映论思想,自觉地将他的哲学思想与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