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全面考察《普通语言学教程》,对全部运用比喻的内容进行分类分析。分别从"语言学概念的比喻"、"语言理论的比喻"两个方面研究,对晦涩的语言理论进行更生动清晰地剖析,并对传统上中外思维方式差异引起语言差异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生态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生态的问题,主要分为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两种研究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语言观和生态观,尝试探讨韩礼德模式的生态语言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继承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包括语言的社会性、语言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以及语言建构观。其生态观深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解”的影响,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反生态的,并对其展开批判。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出“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语言学界在研究语言与生态之间相互关系问题上,长期认为豪根理论与韩礼德理论为两种研究范式,同时将语言生态学与生态语言学称之为等同术语。豪根理论与韩礼德理论这两种研究范式实为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即语言生态学和生态语言学,它们有各自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无论是语言生态学还是生态语言学,都是很年轻的学科,严密、完整的学科体系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对语言生态学和生态语言学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戴维·佩珀在对自然的理解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对深生态学、无政府主义错误的自然观点进行了分析与批判,提出了一种既不同于后现代绿色思潮的生态中心主义,也不同于新人类中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佩珀的生态自然观实现了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转变。  相似文献   

5.
域内外生态语言学研究流变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语言学作为生态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语言自身内部的生态问题、语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语言和生态之间的交互作用。由于生态语言学极具前瞻性、实用性以及现实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青睐,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文章追溯了迄今域内外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流变,尝试性地提出了未来生态语言学关注的主要话题及发展趋向。文章旨在通过厘清生态语言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揭示当前生态语言学研究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向,以期为中国语境下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开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其目的是克服极端的人类中心的、机械主义的世界观,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生态语言视阈下,文学批评要消除人类至上的观念,确立生态整体观念、自然万物都具有重要价值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7.
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语言学是在生态语言观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兴边缘学科。语言学者论证了语言物种属性、语言全息态、语言生态系、语言进化律等新的理念,使生态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得到了拓展深化;提出了"零排放"语用伦理、语言公平、RLS工程等生态语言学应用理论,显示了对语用实践特有的指导意义。生态语言学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学科体系也必将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是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态语言学为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依据,但国内文艺学、美学界对它一直较少论及。生态语言学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外语学界对它关注激增,但这一学科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这使得无论从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的结合研究来看,还是从生态语言学自身发展来说,都需要我们对这一学科的产生、发源、发展与趋势有更清晰的把握。生态语言学的产生经历了从"语言生态学"到"生态语言学"的概念转换,这两个概念标志着两种不同的问题领域和研究范式,在环境概念理解上也有差异。产生之初的生态语言学与社会、心理、地理等表现出一种复杂关联,当今的生态语言学在批评范式、批评对象和学科属性等方面则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对此加以钩沉描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起着指导作用。文章分析了华兹华斯的生态观,从生态学的角度试图揭示华兹华斯语言有机生态的原因,指出华兹华斯把自然优先绝对化是形成其语言生态的主要特征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提出逆置、顺置、虚置等生态环境概念实证了其语言的生态有机性。  相似文献   

10.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其核心思想是指在语言系统和语篇层面上剖析语言的非生态特征,以揭示现实语言中不利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思想,强调语言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