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主题是个人和城邦共同体的善,个人与城邦共同体的和谐完善状态具有“伦理正义”的理论旨趣。与古希腊哲学崇尚至善的伦理正义不同,“市民社会正义”注重守护个体权利,从而丧失了共同体的崇高性目标。为了扭转市民社会的私利性,黑格尔诉诸伦理国家解决个体利益与公共善的矛盾,但他只是阐发了国家的形式主义。经由对黑格尔哲学的反思,马克思通过市民社会批判重构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正义,将伦理正义的实践主体由精英群体扩展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颠覆雇佣劳动实现自由劳动,最终在自由人联合体的伦理共同体中实现伦理正义。马克思的正义观超越了狭隘的分配正义和法权正义,是建立在个体和共同体善的基础上的具有终极关怀的伦理正义。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关于国家的学说,存在着现实主义理论和自然法理论的对立,黑格尔在某种程度上综合二者并超越二者,但他把国家视为市民社会与家庭组织的本质、目标和真理。在马克思之前,国家被看作代表伦理要求、最终目标、普遍利益的、永恒的、能动的组织机构,而马克思则视国家为工具性的、代表特殊阶级利益的、从属性和过渡性机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突破了原子式个体和国家伦理实体两极对立的政治哲学研究方式,从现实的、具有社会特质的个人出发,提出了人民主体性的国家建构思想.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立宪君主制的国家观,揭露了黑格尔通过国家伦理实体规范个人、实现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统一观点的抽象思辨性,并同主张通过抽象个体间的契约形成"公意"的国家观划清了界限.马克思把民主制作为同国家的人民基础相契合的制度,主张建构人民性的行政权和立法权有机统一的国家体系,以便解决市民社会和国家分离、劳动和享受分离的问题.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的政治哲学研究方式、重视国家解决社会利益矛盾效能的观点、把建构人民主体性的国家作为实现人民自由的重要途径的思想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立足于市民社会,剖析了黑格尔的行政权思想,揭露了官僚政治以维护普遍利益的面目维护特殊利益的本质。马克思阐明,市民社会存在着私人利益冲突,同业公会是维护共同利益的虚幻形式,建立在同业公会基础上的行政权是违背人民利益的官僚政治。马克思批驳了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行政权同一的论证,提出了克服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离、铲除官僚政治、建立体现人民主权的行政权的初步构想。马克思的论述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西方政治统治的弊端、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治理念产生于古希腊城邦的“生活模式”以及文化精神和公民政治共同体,其表现为自由、平等、正义等理性精神,是城邦公民政治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作为人类政治文化的智慧,是古希腊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自然与礼法的关系是政治哲学的重要主题。古希腊悲剧是描述城邦中自然与礼法冲突的典范。本文试图以《安提戈涅》为例,在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实践哲学解读的基础上,从城邦立法与政治智慧的角度,重新审视如何处理城邦中自然与礼法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各种利益关系中,个人利益是前提,也是基础,社会的其他利益是在个人利益的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而言,个人利益对应的是社会利益(共同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国家利益);而特殊利益对应的是普遍利益,如果把共同体利益等同于普遍利益,实际是把普遍利益的内涵缩小,而把共同体利益的外延扩大了,实际是把共同体利益扩大等同于普遍利益.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就是批判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的共同体利益替换成社会的普遍利益.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阐释了其官僚制理论,认为官僚制代表了普遍利益,在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起中介和调节作用.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批判黑格尔颠倒了官僚制的本质,指出官僚制是将自身的特殊利益伪装成普遍利益,固化了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是一种内容上的形式主义,并提出用民主制替代官僚制度的设想.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要借鉴马克思官僚制批判思想,警惕权力的异化,遏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赋予人民更加彻底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9.
在古希腊的城邦社会,政治信用伦理被视为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价值,是城邦国家特别是统治者与臣民之间应遵循的主要德性与规范.在中世纪,政治信用伦理与神学糅合在一起,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政约--守信"关系,被认为是神的旨意.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股否定政治信用伦理的非道德主义思潮.但随着社会关系由"身份到契约"的转变,随着以市场、民主与法治为基本内容的近现代文明的出现,政治信用伦理在西方民主社会得到高扬,成为西方民主政治运行的道德基础和价值根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出发,考察了柏拉图推崇的理想生活范式。柏拉图以共同体存在的三种目的作为探讨城邦共同体的出发点,即满足公民需要、维系城邦存续和应用自然法对城邦进行管理。对比古希腊时期的社会状况,柏拉图的主张是特定时代具体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是在承认既定社会分工基础上对社会生活加以规制的建议书。因而,理解柏拉图构造社会共同体的基本意图,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