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具有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对话特征。"对话"是复调小说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全面揭示小说中作为思想形象的人物个性、思想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主人公与作者的对话、丈夫与妻子的对话以及丈夫与自我的对话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温顺的女性》,更深入地探讨小说的主题意蕴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学者巴赫金的"复调"是西方结构主义文论家关注的话题之一。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正好契合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从叙述声音的多重性、多重叙述视角的转换入手,揭示该小说所具有的复调特征,进而发掘其丰富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从三个方面,即主人公、文本结构和小说语言,对文本内容与形式进行解读与分析,揭示出作品主人公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不确定性;小说的结构形成了大型对话;作品的语言明显具有双声性特点,这些方面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复调特征,复调性给作品带来了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中国古典小说《禅真逸史》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与陀思妥耶夫的复调小说对话性的特性的对比,对《禅真逸试》是否具有对话性进行阐述,并探求其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露丝·尾关的新作《不存在的女孩》中,主要人物处于孤寂隔离的生存状态,充满虚度时光的焦虑感,而小说文本创造了多层多边对话空间,对巴赫金的"复调"理论进行了精彩演绎和拓展,让文本内外的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想象各种可能而独立的自我中克服存在的焦虑感,获得更为完整的存在体验。  相似文献   

6.
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的《美国狂人》以极端直白和灰暗的笔调揭示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的道德真空。以往对该小说的评论多集中在其讽刺与说教的维度上,而忽略了其极具特色的叙事艺术。本文采用巴赫金的复调文学理论,分析了该小说在叙事上的复调特征。贯穿整部作品的宏观对话、微观对话以及三种不同意识的相互追逐与缠绕证明了该小说是一...  相似文献   

7.
《押沙龙,押沙龙!》—直被视为威廉·福克纳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中,福克纳充分展示了他的精湛技巧和艺术天赋。文章以俄国文学批评家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为基础,分析该部小说所体现的三大复调特征:主人公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对话性和未终结性。  相似文献   

8.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从三个方面,即主人公、文本结构和小说语言,对文本内容与形式进行解读与分析,揭示出作品主人公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不确定性:小说的结构形成了“大型对话”;作品的语言明显具有“双声性”特点,这些方面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复调特征.“复调性”给作品带来了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樱桃园》作为契诃夫戏剧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不仅展现出动荡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还通过人物之间的多重对话,折射出不同角色内心活动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为契诃夫《樱桃园》中众声喧哗的复调社会和多姿多彩的复调人生提供了宝贵而独特的阐释视角。从复调理论的多声性、对话性和未完成性三个特征出发解读《樱桃园》,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契诃夫笔下人物复杂的生存状况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复调理论是俄国哲学家、文论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最早提出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进行重新解读。解构这篇小说的写作方式,印证了复调小说理论的某些观点——对话,主体性,环境描写和叙述时间。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并非巴赫金理想的复调小说,陀氏的小说只是部分地体现了巴赫金的复调小说观.由此我们就可以顺利地理解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分析元小说,指出元小说处于小说与评论的边界,艺术与现实的边缘,其本身是艺术与现实对话交流的结果。本文旨在为元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小世界》是英国当代小说家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之一,其小说根植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采用新批评方法、结构主义观点以及巴赫金诗学观进行创作,在深入挖掘学院小说中体现的文学危机、文学理论危机和高等教育危机同时,凸显了作品对话性、复调性的艺术原则。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技巧呈现出"去中心"或"拼凑模仿性"等狂欢化的艺术形式,鲜明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秀拉》在西方被公认为描写黑人女性寻找“自我价值”的力作。可从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和会话分析的角度,对文本中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复调体现,及具有代表性的会话场景进行分析,从而说明以主人公秀拉为代表的广大黑人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之艰辛。  相似文献   

15.
雪漠的长篇小说《野狐岭》是一次对历史的重新叙述。借助对汉蒙两支驼队失踪真相的追踪,小说返回了清朝末年的历史现场。在这一重新叙述的过程中,小说引入民间的视角,来对抗并试图拆解官方话语。同时,小说在形式上借助巴赫金式的复调小说,一方面对民间传说也进行拆解,另一方面则从内部撕裂了自身。这种复调形式导致的拆解使《野狐岭》意图寻找的真相再度失落,并在某种意义上使小说的重述趋于虚无。  相似文献   

16.
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托马斯·品钦将“熵”的多重概念运用到短篇小说《熵》中,表达了对生命、环境和宇宙惨淡未来的深刻担忧,但对于小说中体现的种种问题,包括如何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流与沟通,如何解决熵化现象,如何拯救世界与宇宙等,却没有给出完整清晰的解答.文章拟将巴赫金的杂语理论和复调理论相结合,在分析该小说语言特征的同时,试图寻找后现代社会中缓解熵化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往对雨果小说的分析多从内容与思想内涵入手,而其叙事结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借用"复调"这一批评术语,尝试对《悲惨世界》进行结构分析,理出卞福汝主教与冉阿让的"模仿式复调"、冉阿让与马吕斯的"对比式复调",以及冉阿让自身的"微型对话"三条脉络,从而对作者精心安排的叙事结构形成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8.
梳理复调小说产生的艺术内外的原因,为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正本清源,从而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质特征;以鲁迅小说为例指出研究者对复调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论《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 ,其主人公意识相对独立于作者意识。其叙述策略有着复调小说多声部叙述的特征。小说人物有着复调小说人物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莫里森创造了一组鲜丽生动 ,富有种族健康感的黑人人物群像 ,与黑人文学传统发生着一场革命性 ,生成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写作理论认为,既住的文学和文化布满了男权意识.女性作家在争取话语权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独特的叙说策略.本文结合巴赫金"复调"/"对话"等小说理论解读梅娘的两篇小说,分析了其中蕴涵的丰富内容,揭示了梅娘作品对女性命运的关怀,及对男性社会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