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允康 《浙江学刊》2005,4(6):207-211
现代社会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核心问题是婚姻中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矛盾冲突.今天,个人主义增长,个人对婚姻的权力和选择被强调,一些人以个人幸福主义的观点对待婚姻,只想享受婚姻家庭权力,不想履行婚姻家庭义务,然而婚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婚姻依然是社会行为,因此发生了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分析现代婚姻中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矛盾统一,引导人们理性地对待婚姻家庭问题,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8):69-72
中国的婚姻家庭法在维系婚姻家庭关系的基础上也同样重视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效果。利他主义是伦理的动机,也是实现家庭功能的基础,它能够有效增强家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家庭幸福感。夫妻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父子无私奉献、舔犊情深;亲属有远近的有序排位都彰显着基于婚姻家庭法中的利他主义。文章通过对阐述婚姻家庭法中的溯源和意义,表明了在婚姻家庭法中的利他主义的价值与重要性所在。  相似文献   

3.
《社会》2002,(12)
泸沽湖摩梭社区实行以“母系制家庭为主” ,多种婚姻家庭并存不悖的“阿夏走婚制” ,这种独特的婚姻家庭形式塑造了摩梭人“伙伴式”的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 ,是女性社会学界所追求和倡导的社会模式。它为研究人类社会两性关系、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婚姻与家庭的产生、发展与未来 ,提供了典型的环境和珍贵的资料。为使渴望全面了解、真实感受和深入研究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的人们提供考察、学习和交流机会 ,重新确立和认识人类社会两性关系与社会结构 ,为当代社会的婚姻家庭问题以及未来社会人际关系的走向提供启迪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  相似文献   

4.
《婚姻法》修正案已于2001年4月28日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这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在婚姻家庭法中,离婚制度历来占有重要地位,而离婚的法定标准则是离婚制度中  相似文献   

5.
在中共黑龙江省委的大力支持下,经有关方面批准,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研究所于1986年1月在哈尔滨市正式成立。该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研究婚姻家庭问题的专门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通过科学研究,摸清我国婚姻家庭的现状,研究我国婚姻家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找出现存的共性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探索其发展规律,寻求解决办法和途径,预测未来的家庭模式、婚姻变化和发展趋势。为解决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婚姻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6.
婚姻法也叫婚姻家庭法.它究竟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还是属于民法的一部分在我国法学界至今还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婚姻家庭关系,不是契约关系,更不是商品关系,把婚姻家庭法纳人民法体系中是不合适的,而应将婚姻家庭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另一种意见认为,根据传统的民法体系,并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考虑到婚姻家庭制度与民法的其他制度的联系,笔者认为,婚姻家庭法应纳人民法体系.其理由是: 一、根据传统的民法体系,婚姻家庭法包括在民法中在世界各国的立法中,无论是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在英美法系国家,婚姻家庭法都包括在民法中.这一点,在以罗马法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罗马法学家盖尤士在其著作《法学阶梯》中,对罗马法的结构,即罗马私法的编制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他以权利的主体,客体和保护为思想脉络,将罗  相似文献   

7.
李丹  秦伟 《社会》2002,(5):24-26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婚姻家庭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剧变。本文应用文献分析的方法 ,观照了《社会》杂志从1981—2000这20年来有关婚姻家庭领域的文章 ,从中折射出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 ,中国人婚姻家庭状况及观念嬗变的历史轨迹。问题的提出婚姻家庭不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且也与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我国自1979年重建社会学以来 ,学者们对婚姻家庭的研究极为重视。有人曾对20年间社会学所关注的选题倾向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选题最多的是婚姻家庭 ,而在已经出版的社会学类书籍中 ,婚姻家庭研究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何珊  王茜 《社会工作》2010,(13):37-38
2007年8月,南昌市青云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率先在江西省成立了婚姻家庭指导工作室,通过与社区社会工作室合作,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服务,帮助夫妻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婚姻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9.
婚姻家庭观念是一种伦理道德规范,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正确与否,也会影响家庭的巩固和社会的发展。家庭的道德和法共同维系家庭的巩固和稳定,家庭道德观念不是强制性的,但它比法具有更广泛更强大的约束力量。我们虽然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在婚姻家庭观念以及其他观念上,还有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和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我们要分清哪些观念是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的,需要批判和反对,哪些观念是社会主义的,需要坚持和发扬,以促进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团  相似文献   

10.
婚姻、家庭立法的类型前面我们讲过许多婚姻家庭关系方面的问题。保持一个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对人们愉快地生活和稳定社会秩序都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保持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呢?一靠法律,二靠道德。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古今中外的统治阶级都很重视运用法律这个武器来稳定婚姻家庭秩序,从而维护他们的统治,同时也利用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道德观念来达到这个目的。我国也是同样。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各个朝代的法律,例如汉律、唐律、宋律、明律、清律都包含有婚姻家庭的内容,而封建礼教又起着维护和巩固封建婚姻家庭秩序的重要作用。在我们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本质和过去大不相同了,但是从运用法和道德来维护和巩固婚姻家庭秩序这一点来说,和过去仍是一致的。在婚姻家庭问题上,道德规范比法律规范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1.
袁济喜 《求是学刊》2002,29(1):85-90
中国古典美学论及艺术之美的内在依据时 ,强调艺术美对于自然界的依存与回归 ,以物我合一为最高的境界 ,形成了意境范畴 ;在论及艺术美的主体性时强调情感的真诚自然 ,认为艺术只有进入真诚无伪的情感之门时 ,才能产生撼人的美学魅力。这些美学观念在今天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乡镇政府处于国家政权的最基层,其向上承载着庞大的国家机构体系,向下则连接着九亿之众的广大农村社会.乡镇在客观上担负着调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职能,它以独特的方式调处、化解形形色色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形成一套颇具特色的乡镇纠纷解决机制,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乡镇却面临着社会与自身的双重转型,并深深地陷入转型期的不适与痛楚之中,这种境况严重制约了乡镇调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职能的发挥.因此,乡镇需要通过制度与机制的创新,从而获得与其职能相匹配的调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诗歌在探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牛郎织女传说中,无论是在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研究,还是对牛郎织女传说以及推动各地民俗活动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研究诗歌的历史文化传承作用,借鉴这一文学形式,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对于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积极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培养企业发展所需人才.该文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对当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应澳大利亚麦考利大学等校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一行7人最近赴澳大利亚、新西兰(以下简称“澳新”)考察了人力资源的有关情况。考察团先后访问考察了澳大利亚麦考利大学、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莫纳什大学,以及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并与这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专家、学者及高层管理人员,就人才的招聘、解聘、考核、培训、工资和经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当前中国超大城市中具有不同人口结构特征的北京、重庆、成都为例,试图通过比较三个城市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和实施效果,找出一些可资借鉴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思路,以推进全国的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7.
疆域的界定应建立在文献学、考古学的证据的基础上 ,箕子朝鲜、高句丽、渤海的疆域的确定 ,首先是在对它们的民族渊源、民族归属以及政权性质与归属的综合判断基础上给予科学的论定。而文献学、考古学的综合分析归纳又是中国历史疆域理论原则产生的基础。中华民族观、中华疆域观与中华文化观是中国历史疆域界定的三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在国际国内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因为只有对党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才能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才能彻底肃清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才能克服和消除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的历史语境下文艺学研究遭遇的"合法性危机",多学科、多视角的范式重构是时代的必然。理论范式的每一次转型背后都有文化权力、社会力量的角逐,多元文化力量的博弈并不对等。文艺学多元范式的对话、协商、平等竞争应是文艺学研究的常态,它们将共同建构文艺学研究的新格局。只有洞悉范式背后的文化权力,才能领会范式的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