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杨戈 《社区》2005,(5):56-56
在北京城区中轴线、地安门大街西侧,有一个地方叫做什刹海,它包括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大约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据说什刹海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有所谓“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之说,许多人文古迹散落在此地周边,如恭王府、宋庆龄故居、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深厚的历史文化都积淀在这块“巴掌大”的地区。什刹海自古以来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冰床围酌等,吸引着附近居民,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里就像天堂。近年来,对什刹海地…  相似文献   

2.
张田 《北京纪事》2014,(10):103-107
积水潭的形成七八月里的什刹海有着一年当中最美的光景,碧波荡漾、垂柳依依,千顷荷田上,绽放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微风拂过幽香入鼻,晴空万里便见远山如黛,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说的就是此景。这一带风景优美交通便利,不仅是权贵的聚焦之所也是众多寺观的汇集之地,据文献记载这里曾有寺观祠庙一百余处。就连什刹海这个名字,也是因周围十座古刹而得名。  相似文献   

3.
"游"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特定的审美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儒家的游和道家的游各有不同的特点。道家的游是超脱之游、虚己之游、隐痛之游;儒家的游是入世之游、实己之游、显痛之游。  相似文献   

4.
李怀宇 《市民》2006,(9):86-89
北京什刹海一带如今成了老北京“胡同游”的胜地,清晨时分走在颇有几分古意的巷子里,让人暂时忘了现代化生活的喧嚣。推开杨宪益家的大门,我们走进了—个古朴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5.
"出游"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旅游的精神,而"游"的传统精神理念也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的优游槃乐、远游求道、周游适志,以及比德而游、逍遥而游、旷达风流之玄游等等形态,构成了中国传统旅游精神丰富的内核和理念,辉映出传统文化精神的深邃内涵.  相似文献   

6.
无意中画了一些画,画了一些圈圈,自己觉得还是有些意思,想给它们起个题目,想来想去,冒出了"游·象"这样的词。我似乎很喜欢或者说很向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游"的概念。"游"在中国的文化话语系统中,是一个具有很强精神性的词汇。儒家所谓"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家的"游心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乘物以...  相似文献   

7.
侯建中 《北京纪事》2013,(2):107-111
说起洋车并不是现如今什刹海“胡同游”拉着老外串胡同的三轮车,而是19世纪末从日本引进的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车,因此也叫东洋车。最先引进的是上海,当时的东洋车车身很高,木头车轮包铁皮,走起路来哐啷哐啷响,颠得厉害,坐着很不舒服,一般人都不愿问津。  相似文献   

8.
"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油条哥刘洪安"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最美"——唯有把我们的学生、我们的乘客、我们的顾客放在心里,用真心对待,才当得起"最美"。人性的美好不外乎人心的真与善,用人心的真来对待自己的乘客、自己的学  相似文献   

9.
百姓心声     
《山西老年》2013,(4):13
让"最美"成为社会风尚在我们身边涌现着许多最美的身影: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警察、最美清洁工……他们都是我们身边最普通、最平凡、最真  相似文献   

10.
颜玉华 《中华魂》2014,(12):28-29
正最近,我有一位在某县担任宣传部副部长的朋友高兴地向我报喜:他所分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受到了上级表彰,获得了一项大奖,其主要政绩就是在全县自上而下,普遍开展了寻找和评选"最美x活动"。什么叫寻找和评选"最美x活动"呢?朋友告诉我,他发明了一道"万用填充题"。全县只印一种表格,表头是"最美____评选表",最美后面的下划线上填写"最美机关干部"、"最美基层干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正5近日,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举办的2018年度全国"最美中学生""最美中职生"寻访活动结果正式揭晓。672名中学生和324名中职生被授予全国"最美中学生""最美中职生"称号,温州共有5名学生上榜。其中获得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的有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叶锦阳、平阳中学吴延蕾、泰顺中学王晨阳、苍南县灵溪镇第一中学吴涛,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马玉芳获得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2月2日《温州都市报》)  相似文献   

12.
如今,"最美"似乎已成为网络上最流行的词语之一,"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油条哥刘洪安"……"最美"在此刻已经超出了一个形容词的含义,它代表的是人们对文明新标杆的敬佩,对美好道德崛起的呼唤。其实,在这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13.
杜甫一生处于"游"之中,是"游"成就了杜甫"诗圣"、"诗史"之誉,又是诗歌记录了杜甫"游"的一生.杜甫之游有种种,归纳起来,大致有四,即为追求济世报国理想的实现而宦游;为友谊、结交名人而交游;为好奇养气、满足文化兴趣而赏游;为改变个体生存的饥困状态以及难以安宁的心境而不得不客游.其中,宦游是杜甫之"游"的主要形式,交游、客游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仕宦为其目的,"客游"是终其一生之"游"的总状貌,而"苦游"则是终其一生之"游"的总性质.杜甫之"游"是屈原之"游"的一脉相承,与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实质不同.  相似文献   

14.
"美",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看到漂亮的花朵,我们会说"美";看到特别的风景,我们会说"美";看到可爱的姑娘,我们会说"美"……其实,在"美"的另一面,其意义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好看"和"漂亮"。"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油条哥刘洪安"……"最美"的他们  相似文献   

15.
在我5岁的时候,我们家搬到什刹海北岸的南官坊口(即现在的南官房胡同)。儿时的记忆是美好而且充满梦幻的色彩,不论我走在哪里,都忘不了什刹海的情结。多少次,我在梦中又回到了碧波荡漾的什刹海边,吃着刚摘下来的莲蓬,喝着甜甜的冰镇酸梅汤,看着采莲人划着小船穿行在荷叶之间……60多年了,就是忘不了我的什刹海!  相似文献   

16.
"游"是庄子美学的核心范畴,代表了庄子美学的精神。"游"的提出有其个人和历史的原因。"游"有游玩、游戏、游心和幻游等丰富的内涵,其特征具有超越性、内指性、自然性等。庄子"游"的美学对于中国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抢救恭王府     
正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三代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时28年终于完成,成为中国唯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编者"一切照原样修复"恭王府位于北京的风水宝地什刹海地区,以其富丽而被称作"城中第一佳山水"。时至民国,为生活所迫,恭王后裔先将府邸和花园抵给了西什库教堂,尔后卖给辅仁大学。  相似文献   

18.
"游于艺"的阐释纷繁且莫衷一是,孔子天理流行的言说方式为"游于艺"提供了巨大的阐释空间。传统的"游于艺"阐释在大的时代学术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学术色彩;而现代的"游于艺"阐释则将"游于艺"纳入审美自由的范畴,用西方的话语体系对"游于艺"进行着阐释。通过梳理传统与现代的游于艺阐释,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游于艺"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的"君子"是古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人格,时代"最美人物"是对"君子"的继承与升华,两者在不同的时空境域中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最美人物"亦是新时代的"君子",它彰显着丰厚的时代意蕴:以人为本的哲学价值、道德自觉的伦理价值以及和谐的美学价值。因此借鉴古代"君子"的培育养成方式,有利于从常态上构建完善的"最美人物"评选机制、激励机制与宣传机制。  相似文献   

20.
拒绝冷漠     
2011年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热词,就是"最美"和"冷漠"。一面是一个又一个的"最美",一面是一个又一个的"冷漠"。虽然"冷漠"远远没有"最美"多,但这个词却像冬天里的寒风,不时地从我们心头掠过。所以有人建议,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就应该是"拒绝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