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游戏的表意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图像时代网络游戏中两种表意符号(语言与图像)的张力关系,揭示了它区别于文学和影视艺术的特征。通过相关实例,文章还重点对网络游戏中的这两种表意符号在意指过程中的三种关系加以论证,试图以此阐释图像时代文学活动所面对的新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艺术媒介,网络游戏的表意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有鉴于此,文章探讨了图像时代网络游戏中两种表意符号语言与图像的张力关系,揭示了它区别于文学和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通过实例,文章还重点对网络游戏中的这两种表意符号在意指过程中的三种关系加以论证,试图以此阐释图像时代文学活动所面对的新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图像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传统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影像时代的到来使得两者的关系渐趋复杂, 影像时代图像叙事凌驾于语言叙事之上仿佛成为一种共识, 由之引发的情绪化判断不绝于耳。图像兴盛的视觉迷相和语胜于图的传统观念造成了一系列误读, 然而由于图像叙事自身表意的局限, 特别是其自身叙事的不完整性, 叙事形式的浅表化与泛化倾向, 以及由之带来的钝化的接受模式和惰性的接受意识, 使得图像叙事不可能取语言叙事而代之。影像时代语言叙事、图像叙事乃至声音叙事之间的弥合和互补将成为常态, 而语言叙事和图像叙事之间二元对立状态的消解和互融的一体化趋势才是影像时代语图关系的真正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21世纪的数字网络媒介语境中,用图像符号进行叙事表达渐成主导。文学文本中的图像符号的功能也在扩大,有的图像符号在文学文本中主要起装饰美化和引发读者兴趣的作用,有的图像符号的叙事功能已经无法被语言文字取代。图像符号作为文学的辅助性符号,与语言符号一同在文学文本中组织叙事,这不但影响了文学文本的形态和审美,对文学的形态、形象和意蕴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读图时代,话语霸权已经让位给图像霸权,"触电"也因之成为小说叙事拓展生存空间的文化选择,它直接导致了传统小说叙事的危机。小说叙事与图像叙事应该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艺术品格,忽视这种差异性的结盟可能就是一场自相残杀,只有恪守这种差异性,两者的结盟才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7.
后现代是当今世界流行的文化思潮,在其语境下的广告叙事方式经历了从文字到图像的转型。具体变化是在叙事目的未改变的前提下,叙事内容、叙事话语和叙事动作都出现了顺应后现代语境的转向,呈现出内容虚拟性、符际互补性和叙事非线性等新特征。这既是对新环境下媒介特征的适应,也反映了信息传递过程中互动主体心理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图像是人类社会个体观察与认知世界的重要载体与工具,它有静态与动态之分。随着视觉读图时代的来临,人们的"图像化生存"反映了图像化的信息以其富有变化的构图设计、多层次的色彩搭配以及延展性的想象空间建构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图像叙事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重要手段,是时代背景、历史经验、艺术目标等多重因素交织生成的必然选项,其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发展成就、日常生活世界三重符号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叙事也会产生一些负面问题,如图像创作主体对图像内涵的把握不到位、传播受众单纯的视觉消费会遮蔽图像的内在价值蕴含等,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消解或减弱存在的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图画书中,图像不仅是一种辅助文字的形式,而且是表征现代的符码。这种“图画现代性”深度地参与了中国儿童文学文体现代化的创构。《小朋友画报》以其独特的图像叙事的表意机制和图文的语法关系,超越了图像自身的限制,型构了图像的“出位之思”。具体来说,“滑稽”儿童形象的大量出现,“田园”与“现代”的风景凝视,以及现代交通所带来的时空观的革新是其图像艺术现代转型的重要表征。“故事画”是《小朋友画报》中的重要栏目,对儿童错误行为的提出与反思折射其现代儿童观念的在场,图文合奏的形式丰富了图像的叙事功能,并促成了故事画向图画书的演进,助力了图画书的文体现代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作为演绎于语言场域的修辞范式,视觉顶针的审美实践依循于这一辞格自身的形式逻辑,而图像不同于语言的形式特征及其现代视觉文本的表征结构,赋予了视觉顶针更为多元的实践形态。它在呈现顶针辞格视觉生产独特景观的同时,也将现代视觉叙事的技术机制与跨媒介结构,以及现代视觉的叙事语境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图式纳入这一辞格的动因体例进行考察,进而在确证这一辞格合法身份的基础上为现代视觉辞格谱系的确立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视觉文化的发展,图像已成为人们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从叙事角度看,传统叙事转向图像叙事已成为必然。武术非遗能够进行图像叙事主要由于图像独特功能和地位的确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武术的图像传播经验、视觉范式的转变等方面的原因。武术非遗的图像叙事在内容展现、大众关注、隐喻价值、引导认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也要处理好感性突出、娱乐性放大、过度虚拟性、碎片性的冲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提升武术非遗叙事者图像运用水平,发挥武术非遗图像叙事的优势;构建新时代武术非遗图像叙事文本,提高武术非遗图像叙事的质量;培养武术非遗叙事对象的图像素养,提升武术非遗图像的辨别力;改善武术非遗图像叙事条件,优化武术非遗图像叙事环境,从而更好地利用图像进行武术非遗故事的讲述。  相似文献   

12.
丽江壁画始创于明代并存留至今,它展现的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所崇奉的释道众神形象,而寓言性的附加意义则蕴藏于图像表层之下——白沙壁画是木氏土司集体性心理图式和王朝观的视觉呈现,是由图像符号讲述的神话,壁画的视觉形式之中寄寓了西南边疆政权的上层政治精英对国家、地方和族群的文化想象。身处汉藏夹缝之中的纳西族木氏历时数代经营宫室壁画,凭借图像来进行叙事,界定族群身份,并表述帝国、边疆、华夏夷狄的族群与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以及图像符号表征的常态策略,隐喻超越传统修辞场域的视觉生成不仅取决于热奈特、伯克的修辞学拓展,同时奠基于巴特图像修辞观的正式确立。而作为现代图像符号的意指实践,基于形式相似基础上的联想机制、意指生产的公约机制以及符号意指的情境语境成为现代隐喻视觉生成的内在动因。视觉时代图像主导范式的确立、技术媒介的发展以及大众文化与消费意识的渲染则成为视觉隐喻现代扩张的外在推动力。正是内外动因的协力塑型了现代视觉隐喻的常态范式与意义供给,也为当下视觉研究的"向内转"提供了一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青春之歌》中李孟瑜即江华的提前出场及长时间缺席,可以看出《青春之歌》中爱情叙事与革命叙事的不同形态及所表现出的叙事裂缝,这也揭示出《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在写作时的矛盾及困惑:到底是让卢嘉川与林道静演绎一场革命时代的完美爱情,还是让江华与林道静完成对革命时代爱情的完美讲述,成为作者给自己设置的一个悖论式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异的存在,他的代表作《桥》通过玄妙的构思、跳跃的语言、浓缩的意象,构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合一的诗意画面,极具意境美.废名的《桥》颇具图像叙事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为时间的空间化、空间的时间化和语言的场景化.文章从图像叙事的角度出发,结合《桥》进行阐述,分析文本背后的图像叙事的表达形式,以窥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网络角色游戏将来有可能与文学、影视、雕塑、绘画等等艺术样式并列独立为一种新的艺术门类.因为,它已经基本具备了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应当拥有的艺术特质,且一旦当网络游戏加入更多人类共有的精神价值与积极传统价值之后,通过其与生俱来的强大力量,网络游戏将有可能自我拯救,甚至可以改变世界.如果这样,网络角色扮演游戏(RPG)不再是生而有罪且无法赎罪的待罪羔羊,它将拥有无限艺术追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给樱桃以性别》是一部典型运用多种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将历史、现实、未来合为一体,对爱情、欲望、性别身份、历史、时空等现代主题进行了哲理性探讨的文本。从图像叙事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呈现的图像符号及其意义,能够揭示它们对传统性别身份的解构以及温特森通过视觉形象对身份主题的艺术性表达,从而取得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的互文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系统语言学日益关注语境如何塑造各类交际活动的语言模式,语类概念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Toolan称之为社会语言学的语类转向。回顾语类研究的传统,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讨论故事语类中叙事次语类与社会文化语境的互相建构,指出叙事语篇的语类结构,特别是韵律式地分布其间的评价部分为解读意义、进而进行批评性分析提供了一把钥匙。系统语言学研究叙事结构时,关注语言模式的情景性和文化嵌入,这一视角很有启发意义,但语境是生动的、活泼的,我们不应把充满互动的生活机械地分割成若干语类。要真正反映语言与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动态关系,还需进一步理清语篇建构的内在张力与外在制约。  相似文献   

19.
图像是人类创造的文化遗迹,也是人类叙事的载体。图像叙事就是通过图像叙说故事,实现穿越时空、还原历史本真之鹄的。基于图像学、考古学和美术学的融合视角,图像不仅是“物”,而是器、道、美的统一,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旨归,不同领域的学者皆可利用图像提供的证词发现生活细节和时代特征。首先,图像是无言的见证人,自带“证史功能”;其次,图像是文化的承载者,蕴含“载道功能”;最后,图像是生活中的美品,具有“展美功能”。  相似文献   

20.
乔纳森·萨福兰·弗尔小说《特别响,非常近》因其大量插入图像而引发广泛的争议。然而,作为语言或文字外的另一叙事媒介,图像之于小说有其积极的建构意义。小说中的图像呈现单幅图像叙事模式,亦表现出系列图像叙事模式,他们共同构成图像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图像与文本之间形成互文关系,图像与社会历史形成更大的互文关系。故图像叙事具有文字叙事无法比拟的审美效果及深度寓意,成为后“9·11”时代一种特定的基本语言与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