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处于初级水平,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完善,在贫困地区大多数老年人由于缺乏收入和服务保障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他们是当前最需要关注的群体。然而,了解贫困地区老年人家庭的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为此,文章利用"河北省贫困地区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老年人家庭的贫困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老年人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Ordinal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第一经济来源以及家庭规模等因素对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家庭的贫困-富裕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梁鸿 《南方人口》2001,16(1):42-46
贫困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富裕农村社区贫困问题研究往往容易被忽视。从贫困负面影响而言,富裕社区的贫困问题,对社会所构成的负面影响和压力更大。本文利用苏南农村调查资料,探讨了富裕农村社区贫困问题,包括测量标准和家庭特征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老年人的贫困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注弱势群体的状况 ,对这一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已经在全社会取得了共识。贫困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中更加脆弱的人群 ,了解他们的基本状况是开展社会救助的基础。本文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 2 0 0 0年在全国 2 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 ,在各地区贫困救助标准的基础上 ,运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等值系数方法 ,测算了城市老年人的贫困率 ,并对城市贫困老年人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而且初步探讨了造成城市老年人贫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四个调研县的数据调查资料为背景,定量地评估与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户的健康状况以及健康存量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虽然贫困地区人口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着农户健康存量普遍不高的现象: 不过,实证研究还显示,个体健康存量与其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和农户脱贫致富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提高农户健康存量是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5.
外出务工、家庭老人特征及农村家庭贫困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效应面板泊松回归模型,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中2006—2011年间四次调查面板数据,分析家庭外出特征及家庭老人特征与家庭贫困发生次数的关联性.实证结果显示,家庭外出次数、 有无老人及老人生活质量等变量与家庭贫困发生次数有显著的相关性.进一步对家庭外出特征研究发现,家庭老人特征、 贫困发生次数及上年是否从事农业等变量对外出特征有显著的影响,且外出次数与外出人数也呈现出显著相关性.为消除内生性影响,引入工具变量外出工资收入后,发现外出工资收入与外出次数、 人数都有显著正相关性,老人生活质量变量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外出次数,家庭有无老人变量显著正向影响外出人数,老人有无慢性病变量显著负向影响外出人数.  相似文献   

6.
纪竞垚 《人口研究》2020,44(3):53-70
利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6)数据在探讨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生命历程理论、机会成本视角以及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构建了中国本土化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国居家老年人家庭-社会照料模型。研究发现,总体上社会照料可以减轻家庭照料负担,但两者关系并非线性,而是因社会照料类型、老年人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经济资源禀赋的不同表现为或替代或补充的关系。对中国居家老年人家庭-社会照料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精准匹配社会照料资源需考虑老年人主观能动性及健康状况、照料类型、家庭经济资源禀赋等微观因素,同时当宏观层面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照料政策等作用于个体行为时,需结合城乡发展实际并注重供求对接。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混合截面数据,以农村老年人家庭人均农业收入中位数的40%测量经济相对贫困,实证分析慢性病对农村老年人经济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慢性病对农村老年人经济相对贫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罹患慢性病不仅没有增加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相对贫困风险,反而使他们陷入经济相对贫困的概率发生比降低了10.74%,农村老年人罹患慢性病的背后,并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负效应,而是农村老年人勤奋劳动损耗的身体再现。不同的慢性病对农村老年人经济相对贫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罹患血脂异常、心脏病和哮喘的农村老年人经济相对贫困发生风险越高,罹患关节炎、肾病和肺病的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相对贫困风险越低。慢性病对农村老年人经济相对贫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基于上述分析结论,文章的政策启示在于:积极看待慢性病带来的负面效应,慢性病发生的背后是农村老年人勤奋劳动的具体反映;政府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有助于降低农业劳动对劳动力身体的损害,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导致的慢性病患病率;加强农村老年人...  相似文献   

8.
贺丽丽 《西北人口》2007,28(6):117-122
家庭养老是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主要的养老保障形式。对甘肃省镇原县张老庄村家庭养老现状的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对家庭和子女的依赖性较强,尽管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较低,但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较高。笔者从历史、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对家庭养老长期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时期家庭养老的诸多弊端,提出了家庭、社区、社会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9.
多维贫困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贫困地区农户生活状况。本文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数据对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量,并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低收入农户经受着更为严重的多维贫困状况,低收入农户和中等偏下农户多维贫困状况对贫困线变动更为敏感,但贫困线的提高更为显著地增加了中等偏下组农户的多维贫困贡献率。因贫困人口数量的不同,各省农户多维贫困程度和其贡献率并不一致。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多维贫困状况致贫原因中,地形因素的影响大于民族特征因素。贫困维度分解表明,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农户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饮水问题而非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未来老年人的收入形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经济和心理自立能力呈增强趋势。但是,即将经历老龄化和高龄化最快时期的未来老年人中相当一部分人目前处于贫困或贫困的边缘。这种状况一方面会通过非正式支持对上下两代贫困风险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影响到他们老年期无论是来自自身的,还是外部的支持情况,表现出老年期资源累积不足的倾向。因此,延续性贫困可能是未来老年贫困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从不同性别的子女在增加家庭劳动力和经济收入、家庭养老保障等方面分析,贫困地区不同性别子女对家庭的价值差别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表面上的差别已与实际情况发生分离.追求生育男孩已由生产生活的需要为主转变为精神、观念上的需求为主,其动力源主要在社会方面而不是在家庭内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老年人养老家庭支持力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北京市大多数老人选择了家庭养老,因此家庭支持力对这些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2005年北京老龄协会调查数据,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支持和精神慰藉支持三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北京老年人养老家庭支持力及老年人对这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换的年龄轨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视角,借助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在巢湖农村进行的历时9年的四期纵贯调查数据,构建起代际交换变动的多层曲线增长模型,对老年人在60岁及以后的整个生命阶段中,个体年龄、出生队列和家庭生命阶段三方面因素对家庭代际交换的效应进行了分解,并描绘了代际交换的年龄发展轨迹。结果表明,代际交换的发展动力源自于社会、家庭、个体三个层面,其动态轨迹既是个体发展过程和历史过程,也是家庭策略,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时间、历史时间和家庭时间的同步。  相似文献   

14.
加强中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贫困治理需要准确把握其致贫原因。本文回顾外来务工人员贫困的理论观点和微观调查,提出涵盖个体特征和社会结构两类致贫因素的多个假说,基于北京、深圳、惠州三个城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多值和二值Logit模型对各假说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外来务工人员主要的致贫原因有家庭抚养负担重、遭遇伤病、教育程度低以及务工工龄短,外来务工人员总体而言有较明显的"消费贫困"特征,原因则在于外来务工人员的"赚钱回家"心理。  相似文献   

15.
《人口学刊》2019,(4):72-83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别考察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意愿,重点分析两类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大部分老年人仍然认同"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养老责任主要应由子女承担,在家庭中养老仍是最为老年人接受的方式。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相比,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更偏好独立居住,对子女养老责任的期待更低,但对子女精神支持的需求更高,同时更加企盼来自政府和制度的养老支持。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共同塑造了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但对两类老年人的影响不同。从个人因素看,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会更为显著地影响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特别是影响其对机构养老的态度。从家庭特征看,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配偶发挥的作用似乎超过了子女,对其养老意愿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夫妻健全"的独生子女父母更偏好独立养老。"养儿"对两类老年人均有影响,但意义不同。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显著影响的是"在自己家还是子女家养老"的家庭内部决策;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则显著影响了其养老地点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抉择。  相似文献   

16.
王萍  潘霜  王静  李逸明 《人口研究》2020,44(6):35-48
利用专项追踪数据考察家庭结构变动对农村老年人死亡风险影响的年龄差异。结果显示,"一直为直系家庭"显著降低了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的死亡风险;"直系家庭变动为单人家庭或夫妇核心家庭"对低龄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在控制老年人代际支持和健康后由显著降低转为显著提升,同时显著提升了高龄老人的死亡风险;"单人家庭或夫妇核心家庭变动为直系家庭"仅显著降低了高龄老人的死亡风险。结果揭示了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与现代的家庭结构更迭共存时期,基于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以迎合老年人多维养老需求的家庭结构变动有利于拓展其健康寿命,关注家庭结构变动下低龄老人群体的养老支持和健康发展对塑造未来高龄老人群体健康态势未雨绸缪,促进中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快速老龄化和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结合老年人储蓄偏好和消费特点,构建家庭消费计量分析模型,文章利用CHARLS2011、2013、2015年微观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随机效应模型划分年龄层次和消费类别逐级估计,重点考察老年人储蓄对其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老年人储蓄水平越高,对家庭消费的促进能力就越强;分城乡来看,农村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贡献更大;按年龄组别来看,中、低龄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显著,高龄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不显著;按消费类别看,老年人储蓄偏重于家庭基本生活、教育文化、健康等刚性消费支出,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储蓄对不同消费类别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日常支出、医疗保健和耐用消费品等方面。此外,研究还发现,老年人拥有房产对家庭消费具有非常明显的提振作用,家庭收入和老年人借贷对家庭消费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8.
韦璞 《南方人口》2007,22(1):45-50
本文利用笔者在贵州贫困少数民族山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贫困少数民族山区农村老年人社会运行综合网的人数规模及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不同社会角色提供的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原新 《南方人口》2016,(2):71-80
中国老龄化进程与少子化伴行,家庭子女状况对老年人休闲生活有重要意义。使用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 CGSS )数据,分析是否有孩子、孩子数量、孩子性别对老年人休闲生活的影响。结果发现:孩子越多,老年人休闲生活的频率越低;儿子对老年人休闲生活以负向影响为主,且1个儿子的强度最大;女儿对老年人休闲生活以正向影响为主,且1个女儿的强度最大。重视家庭子女对老年人休闲生活的影响,对提高老年人休闲生活频率、推进健康老龄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文章通过Logistic多元估计模型与倾向值匹配等量化方法,以代际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分析为切入点,回应了代际合作与家庭效用关系的经典命题.结果表明:父代经济收入与子代数量,影响着子代投入与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之间的关系.在三代的代际交换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产生显著性影响,并且存在着稳健性的正向效应.在三代的代际合作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家庭效用产生了正向显著性影响.文章指出了代际合作与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之间的正向关系,生育偏好成为影响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的重要参数,并说明了代际交换的不平衡以及子代家庭效用增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