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时期的新闻文体发展中,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她在“追悼会新闻”和会议新闻的写作中,率先突破“ 新华体” 的僵化模式,拓展了会议新闻写作的新途径,并逐渐在新闻写作中形成了其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由此奠定了她在新时期新闻文体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引领了新时期的新闻写作改革.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报纸新闻文体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纸新闻文体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中国社会不断加快的发展速度,媒体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以及读者需求的变化,愈来愈明显和强烈地影响到中国报纸新闻文体的基本格局和体式。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将朝着回归、深入、未来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新时期我国新闻写作学研究的特质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伴随新闻改革的历程,我国新闻写作学研究从内容到方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四个层面的研究重点,呈现出三大研究特征,并出现三种值得关注的跨学科视角与方法,学术界开始寻求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从1978年以来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的内在理路看,大致形成了三种基本范式:宣传范式、故事范式和专业范式.三种范式并非按时间先后顺序产生,常常共生于同一阶段,甚至共存于同一家报纸之中.新时期的新闻文体正是在三种范式的互动与博弈中得以不断发展与革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展示了1978年以来我国新闻写作教材的变迁轨迹,并对其基本特质进行了深描。作者认为,新时期以来新闻写作教材经历了一个从经验总汇到知识地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新时期新闻写作教材对新闻文体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闻文体的变革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对"通讯和散文"、"通讯和杂文"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并阐述了逐步形成"散文化的通讯"、"杂文式的通讯"是新闻文体变革的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7.
刘勰《文心雕龙》文体论进行“囿别区分”的辨体讨论,针对“谬体”、“讹体”、“变体”、“失体”的蔽端提出“正体”的要求,从“六观”、“六义”、“四法”中把握“体性”、“体势”的内涵和实质,从而使其“辨体”说具有深远的文论及其批评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当前新闻传播中典型报道的改进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报道在我国新闻传播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强大的新闻舆论引导功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典型报道如何改进与创新,这是传受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针对近期典型报道更加注重从平民视角反映时代精神、加强双向互动、策划与整合等新特点,及其重视突出新闻性与探索传播技巧,注重缩小与受众心理距离等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对于新闻传播中颇具影响力的典型报道,不断关注其新的发展势头,积极探索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在西方称为解释性新闻 ,通过大量的背景材料以解释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揭示新闻事件的全信息和深刻含义。本文是通过深度报道产生和发展过程与新闻背景材料间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展开论证 ,说明了有背景材料不一定是深度报道 ,但深度报道一定少不了新闻背景材料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大舞台》是谈歌走出了“三驾马车”心态,以一种超越政治与功利、世俗与道德的自由潇洒的心态完成的一部成功的长篇巨制。作者采用了边叙述边批注评说的一种新的小说写作方式,其精彩的批注或点评,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批判意识和思想深度,而且与小说的叙述融为一体,犹如在过去与现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搭建起一座座桥梁,使读者跟随作者自由地在其中游走穿行。这是创新小说文体形式的一种成功尝试。在人物塑造上,着重表现人物自身性格的内部矛盾冲突,达到了人物内心的真实和人性的深度,表现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学研究的绿色转向主要体现在:新闻价值上的生态中心主义定位,新闻写作上的风险转向与新闻教育研究上的科学转向。这些变革同时消退着传统新闻学研究之人类中心主义、经济价值判断与传统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3.
新闻作品既有逻辑思维,也有形象思维。一般说来,在导语中宜用抽象概括,而正文中可用形象概括。好的新闻作品应将抽象叙述与形象叙述结合起来。这种记叙特点。在我国古代历史文学中已有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隋唐两朝志传>的林瀚序是可信的.万历时林家一门依然兴盛,书贾当不敢冒名以作伪.此书虽为罗贯中原本,内中亦有林瀚纂辑的份额.罗贯中不满足于演说动乱分裂的历史,隋唐史是他创作统一王朝全史的全新尝试.从全书结构看,罗贯中用42回的篇幅,填补了240年和平时期的史事,虽只占全书的34.42%,但这一填补对后世全史演义的写作,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继承老一辈革命家新闻理论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更加明确而系统地阐释了新闻的喉舌论 ,强调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新闻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以及如何从本质上把握新闻真实性、新闻自由和新闻透明度 ,新闻队伍必须打好思想政治和业务根底等问题。这些重要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 ,是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思想指南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新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歌剧是舶来品,但在歌剧文化的中国化过程中,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成就中,依然可以总结出汉语文化自信问题。中国歌剧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是中国歌剧相对于外国歌剧所具有的文化优势。 黎锦晖、田汉对中国歌剧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黎锦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卓越贡献首先体现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推广方面,将中国歌剧中的音乐发展至少向前推进了二十年。田汉开辟了中国歌剧“话剧加唱”的传统,这体现了中国民族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共同优势,也同时体现了中国歌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8.
美国报纸新闻写作中暗含着不容忽视的文学审美追求。普利策新闻奖获奖文本中凸显出来的文学审美因素至少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印刷媒体扬长避短的必然选择、现代受众接受心理的客观需要、新闻文体源自文学的历史渊源、报纸推进深度报道的现实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诗歌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问题亦存。面对当下新诗日益边缘化的尴尬局面,重新审视新诗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就显得势在必行。新诗文体秩序的失范一直困扰着新诗的持续发展,因此重新建构新诗文体秩序将是新诗未来不断成熟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文体论中,“文体”范畴的基本内涵是指具有特征性的文章整体;而在西方stylistics中,style的基本内涵是指具有特征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文体”与style尽管具有一定程度的异语对应性,但仍然是无法等同的两个异质范畴:从具体层面看是文章整体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区别,从本体层面看有生命整体观与工具(语言)本体观的不同。差异的揭示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古代文体论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