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经历了成功和失败、挫折和胜利的曲折发展过程。其中发生过的三次历史性转变,不仅是党经受反复锻炼考验的缩影,而且雄辩地证明:党不愧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无产阶级先锋队,不愧为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强核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科学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理论上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与完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标志是形成了作为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并指导这次革命取得彻底胜利的新民主主义论。后者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毛泽东思想臻于成熟的标志。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指,作为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并指导近15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三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村正处在“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这是一个大趋势,是个历史性转变,也是八十年代中国农民从事经济活动的一个总的背景。我们在制定县的农业经济发  相似文献   

4.
试论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管文虎(一)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比.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这是一个需要若干代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但也离不开毛泽东个人的主观条件。毛泽东具有高超的领悟力,致使他理论功底深厚;一生注重调查研究使他对中国国情有独特的了解,提出了独特的思想;信仰坚定,百折不挠的特质,成就了他异乎寻常的功业;嗜好读书,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功底,为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特质,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在 2 0世纪的中国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结出了两大理论硕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其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这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这两次历史性飞跃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迪 ,其中主要有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永远常青的科学方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和解决中国问题的金钥匙 ;创新是我们党和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8.
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庆市委根据中央的部署和四川省委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领导班子的“四化”建设,对县级以上领导班子进行了多次整顿和调整。在推进领导班子“四化”建设中,大体经历了奠基、起步、突破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中的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国情的最基本特性 ,农民问题的理论是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体内容。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 ,走了“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之路 ,透视出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内在规律的正确把握和遵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认识,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引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过去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开拓前进。本文试图通过剖析两次历史性飞跃,揭示贯穿这两次历史性飞跃始终的创造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秉国 《江汉论坛》2003,46(4):70-74
我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新论断、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发展史上的历史性飞跃,即由邓小平同志完成的从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飞跃,由江泽民同志完成的从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陈金莹 《理论界》2001,(6):55-56
近代中国曾有过两次国共合作,即1924年到1927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和1937年到1945年的二次国共合作。两次国共合作有其各自的形成原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战胜强大敌人的需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加紧对华侵略,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既有各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压迫,又有依附于帝国主义掌握中央政权的大军阀和拥有各省政权的小军阀;既有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统治,又有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相勾结的官僚买办阶级的盘剥,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历过三次历史性的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第三次是自从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我们重温一下党在三次历史性转变时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与社会实践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反思中两次历史性选择的必然归宿。一是近代长达80年的历史反思中,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是党建立之后近20年的历史反思中,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反思都产生于世界大战的深刻变局中,贯穿着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历史主题,对中国走向独立富强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全国工作的着重点从今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移,反映了历史的要求,人民的愿望。举国上下正在紧张地动员起来,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奋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我们缅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探讨在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理论上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初学术的两次转变及其思想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我国学界出现了一股屏弃宋明理学、竞尚古经的思潮,史称朴学思潮,延至乾嘉终成气象。_其间,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学术方向的扭转,即朴学压倒理学,演成趋势;另一次是学术理路的改变,使经学研究偏离经世致用的传统,走上了纯学术化道路。第一次转变发生在社会新旧交替时期,属于“推翻一偶像而别供一偶像”的思想革命;第二次转变发生在一个学术思潮内部,属于朴学运动自身的发展与深入。事实上,也正是第二次转变。彻底终结了理学时代,迎来了朴学的全面昌盛。  相似文献   

18.
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子政策是党的政策总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重点考察了“文革”后党在政策上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肯定和重视 ,对如何改进与加强党对知识分子的领导提出了忠肯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革命史上 ,我们党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最重要的贡献 ,就是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从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指导思想 ,开辟了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道路。在纪念毛泽东诞生 110周年的时候 ,我们结合新的实际颂扬他的这一历史功绩和贡献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逐…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前期,这是从时空角度而言的。从地空角度考察,这个时期正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江西中央苏区的重要时期。江西中央苏区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心区域,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会治国安邦、实行“局部执政”预演的实验基地,也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内核开始架构、形成的发祥地和主要载体。本文以新的视野和大量史实,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丰富内涵、主要标志和活的灵魂,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萌芽于两湖地域、形成于中央苏区、成熟于陕北延安”的新见解,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