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平则鸣”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平则鸣”意为“情激则鸣”,这创作动力论可以说是韩愈创作论的核心。它与韩愈的文学或载道或娱戏的功能论并行不悖。所谓“气盛言宜”,说的是内容充实中气足则“言宜”“易好”;而“穷苦之言易好”的实质是,心愈不平愈“郁于中”愈“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则鸣得愈好。从“发愤”而作→“不平则鸣”→“穷苦之言易好”到“穷而后工”的发展看,这一历史性命题,强调的是不如意的生活遭际有助于激发艺术家创作出优秀作品,同时包含着文艺创作是一种心理宣泄,必须表现真挚强烈的情感,必须专一用工掌握艺术技巧法规,以至于包孕着必须深刻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等等涉及创作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创作论角度审视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理论 ,指出韩、柳都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 ,柳比韩更重视作家的艺术修养 ,但二人对作家生活阅历修养重视不够 ;在创作动力上 ,柳宗元“思奋其志略”说比韩愈“不平则鸣”说更进步 ;在创作风格上 ,韩、柳虽有自觉的风格追求 ,但没有形成明确的理论认识 ;在文辞观上 ,韩力主创新 ,柳重文更重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唐代古文运动中,直接承受韩愈影响的“韩门弟子”在散文理论和创作上所作的探索和尝试,以李翱、皇甫湜为主,兼及樊宗师、孙樵。他们继承了韩愈“文以明道”的主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的传统;追求意新词工,主张怪与奇,丰富了散文的表现技巧。他们的探索时有失误,其创作成就也赶不上韩愈,但都各具特色,别具风貌。作为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的积极成果,值得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4.
韩愈在《原道》篇中明确界定:“道”是为国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写古文首先是内容富有社会意义的革新。韩愈提出“不胶”、“外胶”两个特殊概念,阐明造艺过程中主客观关系,前者为专心致志、楔而不舍的创作精神,后者为深入生活、不平则鸣的创作动力。由于对“道”的推崇,韩愈反对远离现实,超然物外的枯淡心境。他倡导古文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希望建立一种独立于今于古内容形式全面革新的散文文体风格。由此他主、张创作之“异”,其内涵有三:反“循常”、反“因袭剽贼”、“词必己出”。如果说反“循常”重在廓清骈俪余风,反“因袭剽贼”旨在摈弃复古守旧,“词必己出”则正面提出古文要写出独立的风格,写出作者的个性及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5.
论韩愈文艺思想与庄学精神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指出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与庄学思想中的"自然"观有内在联系,韩诗"诙俳"、"嘲戏"的创作特点反映了《庄子》"正言若反"之立言精神的深刻影响,至于韩愈的"为文精专"说则与庄子"凝神"巧专"观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韩愈提出的三组矛盾的文学审美命题,包括“修辞明道”与“以文为戏”、“师古贤人”与“陈言务去”、“不平则鸣”与“其言蔼如”,揭示出韩愈文论观表面的矛盾性与内在的统一点,认为这种理论上的互相补充呼应,对立而统一,使得韩愈的文学思想成为自给自足的圆满系统。  相似文献   

7.
理解“不平则鸣”的关键是对“不平”的理解 ,“不平”既有不公平之意 ,也有不平静、不平衡之意。因此 ,“不平则鸣”既包括失意者自鸣其不幸 ,也包括得意者自鸣得意及鸣国家之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牢骚”之言不时充塞于耳。君不见,那街头巷尾,各种公共场所,三人一伙,五人一堆,大发牢骚。其中不少是干部职工,有些离退休老干部也参加了这个“牢骚族”。而大凡鼓励自己或怂恿别人大发牢骚者,大都振振有词:“不平则鸣”嘛! 据考,“不平则鸣”源于韩愈《送孟东野序》文中“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相似文献   

9.
关于韩愈文学见解,除一般文学史、批评史、理论史,及文论选著皆有叙述选介外,早有多位学者发表专文和专书,大致都已得到共同的结论:韩愈文学理论,要可区分为创作目的论与创作方法论两大类.自创作目的而言,可见“文以明道”、“不平则鸣”之说;自创作方法而言,则于为文的涵养与态度,都有阐明.本文便在此基础上,将之与佛法行持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以明道的观念指导创作,经常会造成作品的僵化与艺术性的匮乏,使作古文的风气难以普及.韩愈、柳宗元努力发展真正的道在文学中的表现形式,由文以明道--发展为对道、气、文关系的梳理--提出不平则鸣说,他们一步一步消解了明道说的功利性给创作带来的包袱,以对文学独特规律的领会和把握,达到了"知"与"力"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李翱创造性的继承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在创作论上,他接受了韩愈的文以明道、陈言务去、不平则鸣论点,并对这些论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深化了这些理论;在风格论上,他接受了韩愈提倡的平易畅达的风格,并以自己的古文实践使这一风格进一步推广,对唐中叶至宋代的文风的改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重要文学理论,它与"不平则鸣"一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于韩愈的"不平则鸣"理论来说,"气盛言宜"更侧重于散文方面。韩愈在粱肃文气观的基础上提出"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的观点,在"气"与"言"的关系及如何养气等方面多有开拓,从而影响甚大。在"气盛言宜"理论的历史发展中,宋人的理解与接受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从胡瑗到李涂,不管是文学家还是理学家,在接受韩愈这一理论时都各有特色。宋人的接受亦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杜牧不仅是晚唐的著名诗人,而且在散文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是继韩愈、柳宗元之后又一兼长诗歌与散文的名家。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卷2说:“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惟韩、柳、小杜三家。”此可谓确论。1 在决定散文创作的文学理论方面,杜牧与韩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韩愈文论的核心是文以载道和文体革新。文以载道是目的,文体革新是手段。他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也?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者,本志乎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他的创作活动实践了他的理论,在继承前人的基  相似文献   

14.
对韩愈及其作品之研究,历来甚多。对韩愈碑志文之研究,却微乎其微。而韩愈碑志之作约占韩文总数百分之三十,数量不可谓不多;其中不少篇什,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质量不可谓不高。然而竟遭冷落,少人问津,这和长期以来所谓韩愈“谀墓”有重要关系。 刘禹锡说韩愈:  相似文献   

15.
论及韩愈思想,专门谈其对待人民态度问题的甚少,即使有所论述,也多是持否定态度。尤其对韩愈的“诛民”说,一些学者更是直接斥责,毫不留情。这些都不十分符合韩愈的思想实际。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韩愈的“诛民”说,我们不妨从“诛民”说之出处谈起。“诛  相似文献   

16.
韩愈“气盛则言宜”说在文学史上备受称引,影响很大。它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人们的认识与评价颇不一致。旧时学者在“尊韩”风气笼罩下所作的种种阐释且不说,时贤论著的评价也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如有的说:“韩愈这里所谓的‘气’,主要指文气,即文章的气势,当然也包括作者的志气和精神毅力等在内。”有的说,韩愈这一说法,“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了,以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而来。孟子  相似文献   

17.
一宋代一些作家、评论家认为:以文为诗,是韩愈创作上的严重缺点;因此就批评他的诗“不工”、“非本色”、“押韵之文耳”、“终不是诗”等等;甚至说他“于诗本无解处”。此外,还怪他变了传统的诗格,坏了诗法。连非常佩服韩愈的苏轼都说:“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有人还把韩诗这种变格和批评宋诗散文化的倾向联系起来,以突出其影响之坏。对韩愈这些片面性的指责,不但成为一时口实,而且展转载入许多论诗专著,影响后世,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18.
韩愈《双鸟诗》意义晦涩难明 ,引起许多争论。总括起来有四种观点 ,即韩愈前后之执政者说 ,佛、老说 ,李白、杜甫说 ,韩愈、孟郊说等。但从《双鸟诗》文本出发 ,参之以相关文献 ,“佛、老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的诗歌创作道路依据他的生平际遇可概括为两个时期: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北宋积贫积弱,改革举步维艰,使他不得已用诗歌抒发自己忧患之情;后期的创作是“穷而后工”,晚年罢相以后,他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在中国诗歌史上有所建树。他从”不平则鸣”到”穷而后工”的转变,有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等原因,并受其个性因素的影响,是必然的,有典型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一宋代一些作家、评论家认为:以文为诗,是韩愈创作上的严重缺点;因此就批评他的诗“不工”、“非本色”、“押韵之文耳”、“终不是诗”等等;甚至说他“于诗本无解处”。此外,还怪他变了传统的诗格,坏了诗法。连非常佩服韩愈的苏轼都说:“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有人还把韩诗这种变格和批评宋诗散文化的倾向联系起来,以突出其影响之坏。对韩愈这些片面性的指责,不但成为一时口实,而且展转载入许多论诗专著,影响后世,直到现在。苏轼把韩愈改变诗格和颜真卿的破坏传统书法相提并论,而对杜诗、韩文、颜书又都称之为“集大成”的成就。他既对旧传统的破坏表示惋惜,又对这些作者的卓越创造表示敬佩。他的思想矛盾,反映了这个问题内在的辩证关系。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要对原来形态有所改变,不可能原封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