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4,(47):28-29
正11月18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指出,到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的总量为2.45亿,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我国流动人口2.45亿,超总人口1/6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通知》明确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最新的2011年和2012年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主要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大城市的农民工工资水平比小城市高,但这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技能水平更高。其次,城市规模扩张能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农民工工资对城市规模的弹性系数在4.0%~4.2%之间,但该系数明显低于已有文献报告的城市当地工人的相应系数。最后,综合考虑到城市间的工资、生活成本和便利性差异等,农民工从大城市获得的真实实际工资或效用水平更高。改革户籍制度,减少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性障碍,将使得农民工更受益于大城市。本文控制了农民工潜在的城市选择性偏差,克服了当前城市规模的潜在内生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城市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城市功能齐全、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环境优美的文明城市.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与此同时,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消防治安、环境卫生、社区结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有着巨大差异的"城中村"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协调发展、功能提升和市民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的突出问题."城中村"问题目前已成为各级政府面对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加强对"城中村"的改造和管理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目前消减城市功能似乎成为了缓解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人口压力的一剂良方。文章定量测算城市功能定位的人口规模效应,解析城市功能定位影响人口规模的作用机理,力图寻求破解城市人口膨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最优城市规模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政策的一个主要依据。本文利用亨利·乔治定理,根据Kanemoto等学者(1996)的方法,用可获得变量估计城市的总地租和庇古补贴,并计算其比值,将这一比值进行35个中国大中城市间的比较以判断某些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否过大或过小。结果显示,部分城市在相似等级城市的比较中,规模已经超出最优水平,处于集聚效益递减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也不断发展并迅速扩大,如何确立最佳的城市规模并引导其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借用俱乐部理论讨论了城市的最佳适度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新经济地理的中间产品模型引入新新经济地理的异质厂商集聚理论,揭示了城市规模所包含的下游市场需求和上游中间产品供给对制造业企业的门槛效率存在筛选效应,同时城市可容纳的中间产品部门与制造业之间会形成中间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使用中国653个县级及以上城市118988家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样本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对异质性厂商低分位数效率水平的筛选效应至少相当于集聚外部性的80%,而城市中间产品效应可减轻大城市对本地厂商的筛选,因此城市规模扩大意味着市场竞争性和包容性的同时增强。估计结果还表明,地级市与县级市的城市规模对门槛效率的筛选作用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但东部城市的筛选效应普遍更强,而国有企业即使效率更低也不易因城市门槛效率的限制被淘汰。  相似文献   

8.
推荐度指数以2009年提出建设"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为标志,武汉在不断拔高城市定位的同时,不断加码城建计划,更是带来债务规模的扩大。2013年和2014年是武汉市政府的偿债高峰时期,其中,2013年偿债规模为310.59亿元,2014年偿债规模为311.76亿元,这意味着最近两年武汉市政府每天都要偿  相似文献   

9.
上海股票市场"规模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祥建  徐晋  郭岚 《管理科学》2004,17(3):35-38
"规模效应"是股票市场上一种重要的异常收益现象,反映了股票收益与公司规模之间的反向关系.选择沪市所有A股为样本,以流通市值来衡量公司的规模,验证了1997年1月~2002年12月间沪市股票(组合)的平均收益与公司规模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月横截面回归分析进一步检验了公司规模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证明了沪市"规模效应"的稳健性.上海股票市场"规模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操纵和公司购并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区域城镇建设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长三角地区和成渝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五级城市规模构成、城镇化率、城市首位度三个方面,对这两个地区的城市规模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两个地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集聚经济的外部性理论为依据,利用2003-2008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从城市规模的视角就多样化、专业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来说,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在特大型城市中,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专业化的影响较弱;在大、中、小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中,专业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产业多样化则给中小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阻碍.上述结论将为我国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调整提供丰富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人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总体来讲,就是不能只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土地的城市化,而是要进一步将农民化进城市。关于"人的城市化",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特别关注城郊农村的城市化,认为应当开放小产权房,从而让城郊农民"自主城市化";第二种观点尤其关注进城农民工的城市化,认为城市化的重点就是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可以在城市住得下来的房子。笔者主张一种"可逆的城市化",或者说是主张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式进行了分析,这些方式包括描述法、比例法、成本——收益法、货币需求决定法和储备需求函数法。不同角度的分析达成了统一的认识,即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适度规模。运用博弈论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改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外汇储备总量改变的难处。从金融安全和巩固投资信心等角度提供支持外汇储备规模的依据。并对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夏邑县强力实施"以城促工、以工带农"的发展战略,以经营城市为突破口,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第三产业,增加资本积累,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财政实力.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0.2亿元,同比增长14.2%.  相似文献   

15.
陈旺年 《经理人》2013,(9):22-22
底特律破产再一次告诫世人,一个城市的规模一定要以产业为支柱,用产业的规模来决定城市的规模,同时城市发展不能过度依靠单一产业,应该不失时机地主动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可行的产业多样化,否则就可能走向衰落,甚至难逃破产厄运。  相似文献   

16.
吴云 《经营管理者》2011,(12):22-23
天府新区的开发建设用地达650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的人口达600万。无论是土地规模还是人口规模,都略大于现有的中心城区,如此大的区域,如果城市和产业发展协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交形式"生产可能集,对于具有多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生产部门",给出非参数方法所确定的多个变量的生产函数,进而讨论了当投入规模增大时,判别规模收益将处于递增、不变、递减、"饱和"和"拥挤"状态的充分必要条件.这对于每个决策单元("企业"或"部门")相对而言是否需要扩大规模和如何扩大规模给出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易鹏 《决策探索》2014,(16):56-5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但同时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城乡差距扩大,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压力巨大等问题。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兴产业在城市区域的发展壮大,大量的人口开始由农村迁移到城市,城市规模日益增大,出现了土地紧缺现象,引起了人们对未来土地利用和保证程度的关注。本文依托对湖北省十堰市中心城区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对人口和城市化率的预测来测算规划期内合理的城区用地规模,寻求“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中的用地平衡。  相似文献   

20.
在梳理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发展主要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归结为四种主要观点:大企业创新优势理论,小企业创新优势理论,大、小企业不同创新优势理论以及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呈倒"U"型关系的理论。文章对大企业创新优势理论和小企业创新优势理论的理论支撑进行了阐述,并在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