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陆川是时下炙手可热的一个名字。这个年仅38岁的新生代导演面容文弱,可光芒却远远盖过了众多前辈。从《寻枪》《可可西里》到《南京!南京》,巨大的光环背后,陆川的成名之旅可谓曲折多艰。  相似文献   

2.
从上海向北,就到了南京。 2007—2008年间,我到了南京。我的工作地和住地从上海转到了南京。 为什么要到南京?为什么是在这个时候到南京?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两次到南京。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境中,对于这段史实,却有不同的表述。挥兵占领“敌国首都”南京时,松井洋洋自得,对已经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态度是“在所难免”,故作姿态而实际并未严明军纪。而当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追究其作为甲级战犯的战争责任时,松井声明自己并不知情,反复声明自己已经尽责,企图与南京脱离干系,但在起诉方的质证下全面“失守”,渎职之责暴露无遗。松井的南京之行,需要面对“他者”的印证,兼为上海派遣军参谋长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被告方证人的饭沼守的观察和陈述,生动地体现了场境转换的影响。对松井石根南京之行三个方面不同的描述,反映了南京大屠杀丰富的历史之维,也体现了历史记述和书写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南院六味     
因半岛工程报道之需,我最近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简称“南院”)进行了一次采访。这是一个有70多年历史并且享誉国际的著名水科院。短短的几天时间,不仅了解到了大量的报道素材,而且感染到了南京水科院特有的文化氛围。现将一些感受,整理为短文若干。如能作为他山之石,引人思索一二,那就谢谢了。  相似文献   

5.
盘点经济危机中的2009年南京经济发展全局,从一度阴霾到逆势而行,走过了一条不平坦之路。2009年,在“保增长促转型、保民生促和谐”的工作主线引领下,全市机关大力开展“攻关服务年”,为2009年的南京经济发展谱写出动人之曲。  相似文献   

6.
从普通译员到外交部发言人,到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又到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及驻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吴建民始终认为,爱国主义是外交官必须具备的第一品德,其次才是出色的业务水平。 去年深秋,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驻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吴建民大使,因公路过南京,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踏进新落成的南京中日友好会馆,在宁静中我轻轻按响了吴大使房间的门铃。他热情,健谈,深邃和睿智的目光显出儒雅的风度。话题渐次展开,那翻飞突涌的外交历史风云,那波澜壮阔的人生长河,使我为之凝神,为之感慨……  相似文献   

7.
来到南京的人,如果想欣赏瑰丽的自然风光,体味纯净的明文化风情,位于溧水的天生桥旅游风景区肯定是导游们推荐之地。“在体会城市风光之余,到这里可以呼吸道一缕自然的气息。天生桥景区作为南京植树的‘基地’之一,在南京申办青奥会成功之后,很多人更是选择来这里种植下希望的树苗,共创绿色青奥。”天生桥景区副总经理张统智说道。  相似文献   

8.
南京在中华民国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然民国时期政局纷乱,南京的地位频繁升沉,而其作为国都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亦饱受质疑。一系列质疑之集中表现者,即为数次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首都论战。在此过程中,“为南京作强有力辩护”的史地学派积极推动西方地理学的传播,发挥史地之学致用功能,开展长达30年的对南京的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对国都问题的关注,既体现了该学派在政治与学术之间寻求平衡与发展的努力,亦反映出民国时期西方地理学的传入和在地化应用。史地学派对南京的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集中表现为张其昀、沙学浚等人全面、深度参与近代国都论战,“为南京做强有力的辩护”。此论战第一阶段为1928年前后张其昀与北派地理学者白眉初等论证南京作为都城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第二阶段是抗战胜利前后,沙学浚、李旭旦等多次回应首都论战,对南京位置价值、空间价值和都城价值进行新的阐释与评判。史地学派从初涉南京史地问题到全程参与国都论战的过程与其知识凭借,既是学派成员在学术与政治之间选择的缩影,亦是西方地理学传入和运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下关,这个被冷落的有着“金陵北大门”之称的百年商埠恢复到过去的繁华盛景一直是下关人的心中之愿,而把沿江一公里岸线打造成富有文化特色、经济充满活力、旅游市场繁荣可与上海外滩相媲美的“南京外滩”,更一直是下关人的心中之梦。  相似文献   

10.
时间过得真快啊!到南京读书已经三年了。初到南京时,觉得这儿天气热得要死,以为自己在南京呆不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有了许许多多的朋友之后,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南京了。  相似文献   

11.
春天,几位来自樱花国度的日本友人抵宁访问,他们都是研究昆曲的学者。南京昆曲指导委员会在河海大学礼堂为客人们举办了一场昆曲演唱会。金陵姑娘字正腔圆、炉火纯青的精湛表演,使日本友人为之倾倒。他们感到诧异的是,昆曲这门古老、高雅的艺术,虽起源于江苏昆山,但清中叶后在民间逐渐衰落,只囿于皇室流传。如今能正宗表演这门艺术的人并不多见。当他们得知这几位曲友的演唱得益于一位在南京的皇室后裔指导时,惊讶之情溢于言表,庆幸自己在南京能够欣赏到如此纯正、地道的昆腔。 这位皇室后裔,便是爱新觉罗·毓  相似文献   

12.
汤文慧 《金陵瞭望》2011,(16):85-86
白下区游府西街(原党公巷18号.始建于1922年.民国期间曾是南京市电话运转中心。抗战胜利后.南京电报局迁到这里与之合并.改称为“首都电信局”。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全局1800名员工共同努力发动“护局运动”,抵制破坏,维护了通信电路畅通.把全局的通信设备、物资器材.完好地转交到了人民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久负盛名。中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域的居民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活习俗和丰富多彩的生产活动,于是自然而然地形成各自独有的工艺美术特色。江苏是工艺美术大省,有"东方工艺美术之都"称号。而著名古都、省会城市南京人文荟萃,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工艺大师和工艺美术名人,整体实力在全国领先。南京工艺美术门类全,精品多,充分显现南京的资源优势和民俗风情,引起海内外众多嘉宾、鉴赏家、收藏家的广泛兴趣。记者最近就南京工艺美术特色和发展以及在海内外的交流情况,重点采访了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等几家知名单位,其间让我们深深感受一番浓郁的艺术韵味,也挖掘到一些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园萱 《金陵瞭望》2007,(19):32-32,33
取自然之灵性,得山川之灵趣。南京以其“据龙盘虎踞之誉,依负山带水之胜”的优越地理条件,近现代更以“绿城”名闻遐迩。尤其是2002年实施“绿色南京”战略以来,南京的园林建设正在走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建设东部城市绿色中心”,朝着“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目标大踏步地迈进!  相似文献   

15.
袁枚的吃戒     
关于饮食之道的讲究,到了清代,堪称集之大成。而在清代的美食家中,袁枚的饮食观尤其值得重视。 在江苏沭阳等地做过几任殉难县令的袁枚,耻于官场的虞诈,退隐于南京的随园,《随园食单》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南京明孝陵住所有明清帝陵格局中 最为雄伟辉煌。想当年,整座钟山都是明 孝陵的陵域范围。且不说环绕明孝陵的 外郭红墙长达22.5公里.这个长度相当 于国都城墙长度的三分之二,可见规模 之庞大;单说钟山之北呈拱卫状散护着孝陵陵寝的明代开国功臣墓就有十多个,可见气势之宏伟。 歪打正着:从提出“申遗”设想到世界遗产委员会派员实地考察只用了两年时间 1997年,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新任局长王学智一到任,即明确提出了“一定要实现世界遗产零的突破”的工作同标。当时提出的申报项目为中山陵,没想到却歪打正着。  相似文献   

17.
我们看过南京人、外地人写南京的文章,而外国人如何看南京呢?不忙,让我们看一看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精心打造的《金陵物语》,就可以一饱眼福了。从明朝利玛窦眼中的南京到史沫特莱笔下的南京南京自六朝建都以来,就不断有外国人到访。从印度的达摩到明代的利玛窦,他们万里迢迢来到南京,或在这里停留,或在这里居住,自然用一种不同于中国人眼光观察着南京的一切;并且用不同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考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最后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笔触记录下南京的历史,为美丽的南京留下  相似文献   

18.
“有自然之理,成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此为南京古代园林之特点。  相似文献   

19.
《金陵瞭望》2009,(7):9-9
又到了阳春三月,到了南京草长莺飞,百花竟放的时刻,到了南京一年中最美、最活力四射的季节。也就是在这个季节,我们经过全新升级改版后的南京第一本城市文化杂志《金陵画报》也全新登场了!  相似文献   

20.
“一二八”事变以后,在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之下,为了联合一切抗日力量,中国国民党政府希望加强韩人抗日力量,并使之组织化,以便携手抵抗中韩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韩人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纷纷聚集中国的首都南京,从而使南京成为在中国的韩人抗日运动的大本营,一直到“七·七”事变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