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巴渝文化源远流长 ,巫山原始文化、巴族巴国文化、三国文化、丰都鬼文化、巴渝竹枝词民间文艺、大足石刻艺术、宋末抗元军事文化、明玉珍大夏文化、辛亥革命文化、陪都及红岩文化等构成了巴渝文化的完整系列。  相似文献   

2.
最近召开的“巴渝文化研讨会”就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一是有关巴渝文化及重庆人文精神的讨论;二是有关三峡文化、巴渝文学的探讨;三是有关巴渝民俗民间艺术的分析;四是有关巴渝历史考古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重庆是一个拥有丰富城市形象资源的城市。它壮美瑰丽、特立独行、璀璨梦幻的激情景观:豪爽耿直、热情火辣的激情民风;吃、穿、行、玩、说的激情生活;热情奔放的激情艺术;凌寒吐艳的山茶花,热情粗犷的黄桷树,浴火重生的火凤凰;直辖以来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的激情发展;钟灵毓秀的山川地理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长期受巴渝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交融的历史文化等。所有这些元素都是对激情的诠释,“激情之都”无疑是对重庆历史特点、现实优势和发展趋势最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矗立于重庆大门的文物珍品《朝天门广场赋》孕含丰富文化内涵。载体为辞赋,具铺张适度,张弛有致;骈散间杂,善于用隅;引典精当,推陈出新;抒情状物,自然天成等特色。实体凸现巴渝文化的多维性,涵盖古城的传统文化、山城的近代文化、抗战的陪都文化、革命的红岩文化以及新重庆、大重庆的都市文化。  相似文献   

5.
重庆是一个拥有丰富城市形象资源的城市。它壮美瑰丽、特立独行、璀璨梦幻的激情景观;豪爽耿直、热情火辣的激情民风;吃、穿、行、玩、说的激情生活;热情奔放的激情艺术;凌寒吐艳的山茶花,热情粗犷的黄桷树,浴火重生的火凤凰;直辖以来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的激情发展;钟灵毓秀的山川地理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长期受巴渝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交融的历史文化等。所有这些元素都是对激情的诠释,"激情之都"无疑是对重庆历史特点、现实优势和发展趋势最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高校素质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基地建设为契机,思想素质教育为基础,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巴渝文化为特色,红岩精神为主线的新格局。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有必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战略,突出素质教育的个性化,树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精品化意识,注重素质教育的"内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略论巴渝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渝文化与蜀文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导致了巴文化与蜀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的特色。巴渝文化与楚文化有紧密的渊源关系 ,这主要是由地域的相接 ,族属的渊源 ,文化基底相同及历史上交融互渗这些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8.
重庆直辖,国之盛事。重庆未来的发展,牵及长江上游、中国西部乃至全国之大局。巴渝(传统)文化、陪都(抗战)文化、红岩(革命)文化,三峡(天人)文化构成了新重庆文化的四大母题,并孕育出“自强不息,和合创新”的重庆文化精神。两江汇流、亦山亦水的独特自然环境与本世纪三次大规模移民所造成的复合型地域文化特色及人才资源,是促进新重庆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重庆文化的现状与重庆今日的地位极不相称,新重庆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再创辉煌,在把重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经济“首富之地”的同时,也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文化的“首善之区”  相似文献   

9.
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重庆巴渝地区,远在二百万年前便有人类居住繁衍。原始社会后期,因其所在之地大巫山盛产鱼盐丹砂,形成独特的盐丹文化。进入夏商以后,古老的巴族活跃在这里,建立起泱泱巴国,创造了自成一系的巴文化。降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巴渝以其丰富的物资及勇武善战的巴渝民众,这里又成了支持中原王朝统一大业的柱石和后方基地,其军事文化又成为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陈抟、周敦颐、程颐、谯定、来知德等著名易学大师在巴渝大地的学术活动,使易文化与巴渝文化共生共荣,进而形成巴渝易文化。巴渝易文化有三个特点:(一)是一种民间易学、隐士易学,而非书斋易学、学者易学、官方易学;(二)以象数易为主体;(三)驳杂多元,与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鬼神文化、巫文化相互冲击又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1.
巴渝民族是巴渝历史文化研究最为重要的对象之一,已有成果主要集中在巴人(巴国)及文化、僚人、元明清土司(土家族)等方面,主要涉及民族的源流、治理、思想、文化、地理等内容。巴渝民族跨区域性、史料分散性及主要附于民族传(条目)下等特点决定了史料整理存在跨区域与巴渝地区(渝东南)、综合性与专题性相结合的特点,具体包括:以目录、提要为主的工具书类资料;方志类史料的整理、出版;汇编类史料的整理,包括正史、实录、地理志书、族谱、方志、碑刻等。  相似文献   

12.
红岩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特定时代方位、特有文化土壤、特殊斗争环境中生成的具体革命精神,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质。准确认识红岩精神的生成逻辑,应着力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去把握。从理论之维看,红岩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近代重庆地方文化的土壤,是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的传承发展。从历史之维看,红岩精神熔铸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奋斗历程,是伟大建党精神初心使命的延续传承。从实践之维看,红岩精神凝结于中国革命重要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对伟大建党精神鲜明特质的内在彰显。  相似文献   

13.
巴渝主要指重庆市及周边地区,是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其方志记载的民俗内容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至民国的巴渝方志目前能看到的有30多种,其中除少数方志外,大多数巴渝方志都记录有民俗内容,包括冠礼、婚礼、丧礼、节序等。研究发现,冠礼在巴渝久废,但在古代巴渝男女成婚前一日,为男命字,为女加笄,是为加冠,但只通行于乡绅家庭。婚礼中的六礼在巴渝各地不尽相同。丧礼中的“复山”为古代部分巴渝地区独有民俗。节序中的“倒牙”流行于川蜀而不流行于巴渝地区。从中可以看出,巴渝方志民俗文献有其研究价值,不仅能从巴渝方志中考察民俗演变过程,还可以从中找到演变原因,探讨巴蜀民俗的异同,其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巴渝文化与重庆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文化底蕴。弘扬重庆 (巴渝 )文化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色 ,对创立重庆特色名品 ,促进重庆经济的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对巴蜀地区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川剧亦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因移民原籍地差异、移民数量多寡,形成了川剧的四大流派.移民、会馆、重庆商业都市,对巴渝川剧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巴渝川剧深深烙上了移民文化的印迹.  相似文献   

16.
巴渝古崖居的分布与地理、地质、交通等诸多因素有关,以成渝交通要道、长江干流和支流为线,串起沿途各个点,由线成面,呈现出渝西、渝东北两头集中、整体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大多开凿于明清晚期,这一时期巴渝许多地区战乱频繁、匪患猖獗。古崖居的集中分布与这些地区相吻合,从侧面印证了巴渝古崖居的空间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的广泛开凿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婚姻作为人的生息与繁衍过程,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含义。巴渝婚俗作为巴渝地区的日常性存在,是解读巴渝人文内涵的一把钥匙。巴渝婚俗的地域文化人格,源于巴渝人对人生的关注和热爱。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说,巴渝婚俗虽然是中原婚俗文化这个大文化圈中的一个次文化圈,但从其文化品性来说,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它与中原婚俗文化除了具有共通性的一面外,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挖掘包括巴渝婚俗在内的风情民俗,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红岩英烈诗书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中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国统区顽强斗争中铸就的英雄史书,它蕴含了鲜明的红色基因,真实地记录了革命英烈的真情实感、家国情怀及使命担当,汇聚着深厚的历史意蕴与崇高的精神境界。红岩英烈诗书生动地彰显了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新时代应当弘扬传承的先进文化。文章立足于红岩英烈诗书所蕴含的历史意蕴与精神境界,对其育人价值及传承进路进行条分缕析,提出红岩英烈诗书是中华民族推进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对中国共产党人立德修身及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于此,新时代传承红岩英烈诗书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当助推其春风化雨般地渗入党政机关、学校课堂、家庭教育、社会生活和网络媒体等诸场域,使红岩英烈诗书所彰显的红岩精神在历史沉淀中经久不衰,在时代征程中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9.
媒体在红岩文化的传播及其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传统媒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挖掘热点新闻——大屠杀惨案,为红岩艺术作品提供展示平台,记录并参与红岩文化活动,引导广大读者认知红岩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网络媒体积极创建传播红岩文化的电子景观,集聚丰富的红岩文化信息资源,构建红岩文化的交流空间,开展互动体验活动,释放其文化传播的巨大能量。红岩文化是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媒体传播有力地推动了红岩文化的发展,影响和重塑受众的观念世界,增强了红岩文化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巴渝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但巴渝文化研究起步较晚,系统整理更为薄弱.笔者拟就其非物质文化部分进行梳理,扼要论述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文化、自然科学、文学、艺术、教育、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等八个方面主要内容及其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以推进巴渝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