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战争的爆发当然是有其不可调和的矛盾,有着经济、政治、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然而,当我们透过血雨腥风,追寻战争的源头时,却惊异地发现,点燃许多战争导火索的,有时仅仅是……  相似文献   

2.
公元七五一年和七五四年,即唐玄宗天宝十载和十三载,李唐王朝曾两次出兵云南,讨伐洱海地区的南诏阁罗凤政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洱河战争。 唐王朝在西洱河战争中被南诏打败,损兵二十万,初唐百余年间对云南的惨淡经营付之东流。由于南诏叛唐而附吐蕃,唐朝以云南牵制吐蕃的战略被打破了。战后不久,安史之乱起,唐朝边军调入内地,南诏和吐蕃乘机攻唐,河西、陇右大片土地被吐蕃占领,大渡河以南地(唐巂州、南宁州和姚州三都督府,相当于今云南全省及四川的西昌、凉山地区)全为南诏所据。  相似文献   

3.
陈蓉 《社区》2010,(35):43-44
古往今来,战争的爆发当然有其不可调和的矛盾.有着经济、民族、政治、宗教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然而,当我们透过血雨腥风,追寻战争的源头时,却惊异地发现。点燃许多战争导火索的,有时仅仅是一个小细节。  相似文献   

4.
胡子之战1136年,法国国王路易七世与阿奎丹公爵的女儿埃拉诺结婚时,得到法国南部两个省的陪嫁。路易七世留有漂亮的胡子,埃拉诺非常喜欢。但路易七世从十字军中回来后剃掉了胡子,并且不愿再留。埃拉诺认为国王没有以前英俊了,开  相似文献   

5.
中苏关系的恶化,不仅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交互作用的产物,而且也是两国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以及在这一时期应该如何看待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这一理论分歧在实践中的反映则是中苏两国内外政策的背异,而此恰是具有"铁板"之称的中苏同盟迅速瓦解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17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发生了数百次战争,其起因大致可以分为13种类型。本文的统计和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起因引发的战争的比例和趋势在变化,我们试图从中寻找出战争发生的规律。鉴往可知未来,研究欧洲历史上战争起因的目的在于分析未来欧洲有哪些问题可能引起战争。当然,知道未来可能引起战争的原因并不等于把握了战争就会真的发生以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但希望它有助于人们对欧洲安全进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唐末时期,艳诗创作呈现出全面泛滥的态势,出现了群体性的大规模创作和彼此间的艳诗唱和。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艳体组诗。唐末艳诗往往显得情感单薄,充满感官刺激。这种艳体诗风的泛滥是当时士人颓废心态的反映,也是当时浮华放荡的士人风尚的产物,更与当时士人的审美趣味和诗学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唐懿宗成通九年(868)七月,武宁军戍卒许佶、庞勋发动桂林兵变,率八百戍卒擅自北归。关于此次事件的性质,前辈学者虽多有论述,但并未将其与之前武宁镇的历次兵变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而笔者试从唐中后期武宁镇历次兵变的特征来重新分析“庞勋之乱”的性质,认为庞勋之乱只是武宁骄兵兵变的升级,从而进一步阐明庞勋之乱对武宁镇及唐朝后期政局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满族是少数民族中人数比较多的一个民族。汉满两个兄弟民族在历史上长期混居杂处,在经济文化方面互相促进,在生活习俗方面互相影响,逐渐自然融合,形成今天的局面。这是汉满民族关系的主流。但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双方也有冲突与斗争,甚至兵戎相见。明清战争就是后者的突出表现。在今天,正确评定明清战争的性质及其是非功过不仅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总结,而且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民族团结。对此想谈几点粗浅意见,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唐末五代是中国中古时代的最后阶段,期内藩镇混战达至白热化,使武人的战略文化日趋成熟.现以将领间的骑斗为例,析述变革期间一种独特的军事部署,从而说明军阵的开列、阵前的骑斗、两军的合战所形成的战争步骤.武将的骑斗即视为大战前的序幕,相方的战技与应变,随时左右着两军的胜负.文中举证各种战例,说明武人骑斗的客观条件、骑斗的战具内容、骑斗的心理谋略等方面,并对统治者重视骑斗表现进行了背景析述.从比较论而言,中国中古骑斗表现的好武之风,可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互相辉映,反映乱世中武力重建秩序的发展通则.就挑战与响应上说,武人的单挑和应战,同样说明战争机制的发动,按着主动和被动方式推演,继而产生战术上的微妙变化.武人骑斗只是变革期内众多军事文化项目的一个考察例子,冀于探讨由唐入宋的战争时,能提供较为动态的战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唐末的混乱政局较其前更恶性发展,并有异同之处.唐末牛李党争已经结束,但朝官间矛盾更突显,而宦官和藩镇问题仍然存在,且更恶化严重.此时宦官更为专权跋扈,不仅主宰朝官的命运,甚至握有废置皇帝之权.而其时南司则反击更烈,且宰相崔胤又密结强藩朱全忠大肆捕杀韩全诲等大批中人,杀戮宦官几尽.藩镇问题也更复杂而矛盾纠结,强藩多挟天子以自重,勾结个别权臣,贬诛朝士.在此政局下,战乱频仍,灾荒连年,士人们处境更为艰难险恶,运途多乖,遂有漂流奔避、艰于一第,遭贬杀、退隐、入道、远避他方等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2.
南诏建立后,结束了西南地区长期纷争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与唐中央王朝的联系,经济文化繁荣,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长期坚持不断地学习汉文化,到唐朝后期南诏已经是"礼乐具修,车书必会",由原来落后的蛮荒之地,变成了"馨香礼乐之域"。南诏的书面文学以诗歌和散文著称,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多具有唐代文学的风采,不少作品流传内地,深受好评。南诏大理国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理应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一八一二年美英战争的起因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美国,历史学者们对一八一二年美英战争(以下简称为美英战争)起因问题曾作过种种不同阐述。一种论点认为,美国西部移民对加拿大土地抱有野心,同时对英国支持印第安人阻挠他们西进颇为不满,这种野心及不满情绪,即所谓的“西部因素”,是导致美英战争的根本原因。另一种论点,根据美国西部农场主和南部种植园主分别对  相似文献   

14.
唐代南诏国的法律制度既受到唐王朝政治和法律文明的深刻影响,又在军事、礼制和司法等方面继承了彝族蒙舍诏固有法律的诸多特性.南诏的法制呈现出多元、分散的特征,其官方立法主要涉及官制、军事、土地制度和重大刑事犯罪,关于调整日常生产与生活秩序的刑民事法律,则缺乏统一的规定,而主要依靠南诏国内各部族的习惯法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5.
清口之战是唐末汴、扬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本文分析战争起因、经过及双方胜负的原因 ,并对其历史地位进行考察。作者认为 ,这一战役阻止了北方军事集团势力的南下 ,稳定了杨行密在江淮地区的地位 ,并最终奠定五代时期大江南北的基本政治格局 ,其历史地位类似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16.
黄巢起义失败后,唐朝完全失去对地方藩镇的控制。各地藩镇互相吞噬,朝内南衙北司之争亦愈演愈烈。宰相崔胤结交宣武节度使朱温,宦官则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为外援。天复元年六月,崔胤谋诛宦官计划泄露,促令朱温进兵关中,宦官遂挟持唐昭宗迁往凤翔。当年十月,朱温率兵西进,凤翔之战爆发。这场战争持续到天复三年正月,最后以凤翔兵败求和而结束。凤翔之战不仅使宦官遭到毁灭性打击,而且改变了北方藩镇格局,凤翔、河东等镇被削弱,宣武朱温控制朝廷,唐朝由此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7.
"诗风词化"为唐宋诗歌最显著的特征.这主要取决于唐末诗坛独特的创作群体以及唐末社会复杂的生存背景。从"诗风词化"所具备的新颖的文学审美特征中可以看出,诗词二者的兼融和嫁接,实质上促进了词的发展和繁荣。诗动词兴,对于文学样式的进化而言,具有深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唐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黑暗的时期。无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还是思想、文学等方面,到了唐末都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前期的宏观风貌。时代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学的主题。哀伤、绝望、矛盾是唐末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在诗歌体式方面,唐末诗人有意识地侧重近体诗的创作,并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9.
唐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黑暗的时期。无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还是思想、文学等方面,到了唐末都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前期的宏观风貌。时代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学的主题。哀伤、绝望、矛盾是唐末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在诗歌体式方面,唐末诗人有意识地侧重近体诗的创作,并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20.
南诏国和水西土司与中央王朝战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诏和水西土司与中央王朝都发生过几次战争,而战争结果却不相同。这是两者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在治军方法上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结果。而其“寓兵于民的思想”不仅是彝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