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龙凤融城”,就是龙山、来凤两县在经济发展中,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互惠互利,使龙山、来凤两个县城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资源共享、交通共利、经济共荣、文化同辉、人民同乐的边区同城经济板块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湖北省来凤县与湖南省龙山县同处武陵山区,两县一水相依、一桥相连,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2011年,经国务院批复,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以下简称“龙凤示范区”)设立,成为继成渝、北部湾后国家规划的第3个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也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唯一设立的跨省经济协作示范区。13年来,两县紧紧围绕“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线”,深化跨省区域协作,深入推动龙凤示范区一体化建设,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上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于兰生 《民族论坛》2012,(15):40-42
<正>在共和国的版图上,湖南龙山、湖北来凤两个小红圆点紧挨标记,土家族母亲河酉水在这里由北向南蜿蜒流出省界,一河接两县,两省共一城,两地相距4公里,全国仅有。龙山和来凤,"县款县"(俗语,指县城挨着县城),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民同俗。同处于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龙山、来凤分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两县人民傍酉水而居,唇齿相依,心心相连,两岸60%的家庭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12,(9):32-32
日前,湖南龙山、湖北来凤、重庆酉阳交通部门达成协议,同意按照“同标准、同规模、同建设”目标,加速交通对接,携手打造武陵山地区交通枢纽。据悉,龙山、来凤、酉阳一水相依,酉水河是3县共同的母亲河。近年来,酉阳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来风、龙山多次组团到酉阳进行考察,3县交通部门建立定期会晤制度和信息交流通报共享机制,保持沟通渠道和工作平台长期有效,实时对接重点项目。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明确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两县按照规划一体布局、基础设施一体对接、公共服务一体优化等“六个一体化”原则,着重交通布局。来凤、酉阳交通部门则在今年4月签订了《共同加快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出口公路规划建设协议》。3县还将携手构建鄂湘渝交界地区旅游经济圈,3县交通部门已就酉水河流域码头建设、实现水上交通航道对接等方面初步达成了共识,届时龙山以里耶古城为龙头,酉阳以酉水河湿地公园为引擎,来凤以打造仙佛寺旅游景区为重点,合力开发酉水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4日,位于湖北来凤与湖南龙山两座县城之间的湘鄂情大桥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工程车来往穿梭,工人们昼夜不停地施工。来凤县委书记肖作文说:"湘鄂情大桥是连接来凤、龙山两座县城的战略性工程,工程竣工后,以酉水河为纽带,两县人民期盼已久的‘一水双城、两省一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12,(17):32
<正>日前,湖南龙山、湖北来凤、重庆酉阳交通部门达成协议,同意按照"同标准、同规模、同建设"目标,加速交通对接,携手打造武陵山地区交通枢纽。据悉,龙山、来凤、酉阳一水相依,酉水河是3县共同的母亲河。近年来,酉阳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来凤、龙山多次组团到酉阳进行考察,3县交通部门建立定期会晤制度和信息交流通报共享机制,保持沟通渠道和工作平台长期有效,实时对接重点项目。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明确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两县按照规划一体布局、基础设  相似文献   

7.
"冲破各自为政的保守思维,来凤、龙山携手共建酉水新城,是我国民族地区团结进步的一面旗帜。"正如国家民委所评价的这样,以早先的团结桥和如今的湘鄂情大桥为象征,来凤与龙山多年以来讲团结、求和谐,完美地展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风采,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双子星",连续五次同时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相似文献   

8.
1983年12月1日成立的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第31个成立的自治州。它位于湖北省的西南部,面积2.4万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土家、苗、侗等民族的325万余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共139万,占全州总人口的42.8%。其中,土家族有118.5万,占全国土家族总数的41.8%,苗族有1.7万余人。全州辖利川、咸丰、宣恩、来凤、鹤峰、建始、巴东七个县和恩施市。州首府设在恩施市。  相似文献   

9.
粟冰 《民族论坛》2012,(9):32-32
8月19日,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发展战略规划发布会暨龙凤示范区专家顾问组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等14个国家部委领导,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专家顾问学者,湖南、湖北两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民委、扶贫办及湘话、恩施两州政府、发改委、民委等部门负责人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据悉,该“规划”由湘鄂两省发改委联合批复,这是继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后第一个率先编制完成并经省级批复的县级规划,开创了在全国由两省联合批复地方性发展规划的先河,标志着龙凤示范区建设迈入了新的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11,(11):10-27
10月9日至23日,“穿越酉水·探秘湘西”文化科学考察队沿酉水流域对花垣、宣恩、来凤、龙山、永顺、保靖、古丈、沅陵等县进行了系统的、综合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因凤凰飞临的传说而得名,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土归流”建县,总人口33.44万,国土面积1342平方公里,下辖8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4个村,12个社区。来凤县是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原生态摆手舞之乡。自2016年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来凤县倾力打造以摆手舞、南剧为代表的“一县一品”,全面拓展以张富清先进事迹“一馆三点”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为来凤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2.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脉中段,与湖北、重庆、贵州三省市交界,历史上素有“湖南盲肠”之称,贫穷、落后、匪患与湘西如影相随,土家苗汉饱受歧视之苦。解放后,我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湘西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全州现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辖吉首市和古丈、泸溪、凤凰、花垣、保靖、永顺、龙山7县,人口265.6万人。州内聚居着土家、苗、汉、白、回、瑶、壮等4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109.8万人,占总人口的…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州民族工作部门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江总书记1998年视察巴州时“加强民族团结、繁荣巴州经济”的题词精神,坚持以民族团结为基础,发展民族经济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政策,为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001年我委获得了国家民委系统“1996—2000年度法制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我们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一…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12,(23):38
<正>12月5日,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一水相连的湖北省来凤县、湖南省龙山县举行。会议由湖南、湖北民(宗)委和湘西自治州、恩施自治州联合主办。国家民委和湖南、湖北两省相关部门,湘西自治州、恩施自治州政府相关部门及龙凤示范区专家顾问组参加会议。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叶红专主持会议,恩施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天  相似文献   

15.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四川省主要的藏族聚居区,全国惟一和最大的羌族聚居区。在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藏、羌、回、汉等23个民族,现有人口85万。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52.3%,羌族占17.7%,回族占3.2%,汉族占26.7%,其它少数民族占0.1%。建州50年来,全州先后召开了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有421名先进个人和204个先进集体分别受到国务院、省、州的表彰。涌现出了“模范人民武装干部”扎江、“抢险救民模范班”阿坝武警六中队七班和先后受到国务院、省两次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壤塘县人武部等。为促进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州…  相似文献   

16.
“条条银河盘山绕,颗颗明珠挂山寨”。如今的湘鄂西山区,青山迭嶂,绿水掩映,公路盘绕,梯田层层。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儿女,正在和当地苗、汉各族人民一道,用他们的辛劳和智慧,躯走那种“滴水贵如油,点灯用桐油”的艰难岁月,缔造美好富裕的天堂。土家族有人口77万,绝大部分聚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和鄂西的来凤、鹤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其余部分也都分布在湘鄂西地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语族。  相似文献   

17.
<正>“旋龙河连坡,基础设施无着落,全靠肩挑和背驮;干部各搞各,经济很薄弱,人民群众牢骚多。”这是10年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长梁镇旋龙村的真实写照。旋龙村位于建始县城北部,离县城仅17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324户1286人。近年来,该村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炫”出一条民族团结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不到5年时间甩掉贫困村的“帽子”、撕掉软弱涣散村的“标签”,先后荣获“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省百佳村民委员会”等殊荣。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 隅,位于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海南州于1953年建政,辖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5县,总面积4.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5万人,有藏、汉、蒙、回等23个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61%。自治州地域辽阔,山河瑰丽,宝藏荟萃,拥有农牧业、矿产、水电、旅游和中藏药材等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9.
民族团结示范村——示范出团结互助,富裕文明 2005年11月,国家民委、云南省民委在对镇沅县苦聪人生产生活基本情况入村到户调研后,由国家民委安排100万元,省民委配套安排50万元,将镇沅县者东镇帮海村小户南自然村和和平乡丫口行政村大红毛树自然村纳入了创建”苦聪人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陶涛 《中国民族》2023,(6):36-3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融入“河西走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持续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阿克塞县先后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17年荣获“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2022年荣获“第八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