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致力实现的目标提出以后,关于“法治”这一概念的理解就成为学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其中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观点是:十五大的“法治”与此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法制”不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十五大首次使用“法治”一词是一个质的飞跃,似乎“法治”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远不是“法制”所能包括得了的。如果单从字面上看,“法制”最容易被认为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而“法治”则是“法律的治理”。但是这种解释即使是仅从字面上看也是站…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法治”与 “法制”的概念比较, 阐述了对“法治”概念的认识,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进行观念更新, 应当树立起“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 树立正确的权力与权利观念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并就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凸现出邓小平对民主法制实质的理解和把握,竖起了一面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准确地理解应为法治思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厉行法治,“树立法律的极大权威”,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目标;“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方针。以上构成了邓小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它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法制”与“法治”两个概念有本质区别,但常常被混淆。 “法制”或法律制度,是为区别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其他类别制度而存在和使用的,“法治”则一直是在与“人治”相对应、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的,包含价值判断;“法制”属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上层建筑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法治中国”是实践“法治国家”具体的地理和空间平台,它使得“法治国家”的建设“脚踏实地”,它汇聚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各项具体价值要求,它在适用地域上呈现出“国家法治”与“地方法治”的特色.作为“法治中国”的整体化特征,必须先有“国家法治”,然后才可能出现“地方法治”,“地方法治”不能脱离“国家法治”而存在.在实践法治精神的过程中,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没有特权,都必须按照统一的法治原则来制定法律、执行法律和遵守法律,“法治中国”正是从一个具体的主权国家概念的角度来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具体法治”的各项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德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需要运用法律来调控经济活动,但“法治”的强制性又决定了其局限性,因此,还必须加强道德建设,只有“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入世"两问     
WTO是一个有相当“法律约束力”的“世界政府”,中国加入WTO,会改变我们的经济运行规则,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改变我们的法律、法治和法制、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终于使人们意识到法治优于人治,认识到民主法制化和法制民主化是依法治国的本质。现在不仅要“依法治国”,而且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均要依法治理。本文试就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校的关系、依法治校的作用及如何落实依法治校作点探讨。 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校的关系 1.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 从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组成看。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是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的实践过程就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各种法律得到遵守和适用的过程。法治国家的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一个以宪法为基础、包括一系列重要法律在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在依法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与“治”虽一字之差,却反映出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天下大治,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法制是一个多义词,它往往在三种意义上被使用。第一,法制可以指国家的制定法律的活动。例如,新中国建立后,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曾经存在过法制委员会、法制局等机关,这里的法制一词,就是指国家的制定法律的活动。第二,法制可以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例如,中国法制史这门科学,就是指中国法律和制度的历史。在以上两种意义上,各种不同历史类型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制。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法制,都是剥削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工具,是建立在剥削阶级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法制,则与此相反。第三,法制是指依法办事,而依法办事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必须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国家制定全国统一的法律;另一方面是有法必依,这就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必须认真执行法律,一切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一般”的法制,只有资产阶级法制和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11.
法治作为一种与人治相对的治国方略,是指在治理国家中,法律居于统治地位,任何人都要服从公正的法律.法制强调的是法律制度本身,任何阶级社会都会有"法制",但不一定有"法治".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其法律思想经历了从"法制"向"法治"的演变.他前期主张"法制",强调用法律来巩固和维护执政党的地位与利益;后期主张"法治",强调法律主治.  相似文献   

12.
社会法治调查被看作是获知社会中法律运行和法治建设的真实情况,是确保法学研究科学性、确保法制改革有效性的手段。真实性是社会法治调查的基本要求,也是进行法学研究、做出法律决定的基本支点。“主诉真实”和“客观真实”是社会法治调查中最基本的两种真实类型。只有针对不同的调查类型,做好调查前期准备,合理设计调查提纲或调查问卷,娴熟运用调查技巧,才能提升社会法治调查的真实性。从意愿上的“主诉不真实”到意愿上的“主诉真实”,从意愿上的“主诉真实”到能力上的“主诉真实”,进而从“主诉真实”到“客观真实”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不断逼近客观真实的社会法治调查的真实性之链。  相似文献   

13.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 ,国家在清朝法律的基础上 ,进行了法制建设 ,使法律初步符合共和国体和现代法治原则。宪法、刑法、民法及一系列的法令条例构成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法律体系 ,推动了中国法制现代化 ;同时 ,符合现代法治原则的法律 ,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 ,加快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党在对法制建设问题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是我们走出法律虚无主义的陷阱,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里程碑。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而完整地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治国方略载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是我党对民主法制建设认识上的又一个飞跃,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飞跃。邓小平同志在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法制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5.
法制现代化是一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其目标就是“法治”的实现。传统法律资源是前近代以前的古代法律。传统法律资源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所谓“法治”,并不等同于“法制”,也不只是“依法管理”,或是什么“管民”、“治官”的问题,而是具有深刻的内涵与严格的条件要求,其中包括民主制度、法律至上、良法之治、公民权力保障与公共权力制约等几备内容。从理论上正本清源,澄清观念上的盲区与误区,是当前顺利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目标的认识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法制间四个方面的关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是法制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规模和领域的扩展,市场体系日益复杂庞大,市场经济关系的覆盖面、触及面越来越广,简单的契约关系已不适应其发展要求,即单靠“私权自治”或“意思自治”的自发运行发展已不可能,其契约关系就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出现,对整个社会实行法治。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保证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实际上宏观调控手段中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最终也必然归结为法律手段,必须由法律来武装和整合,受法律的监督和限  相似文献   

18.
所谓“法治”,并不等同于“法制”,也不只是“依法管理”,或是什么“管民”、“治官”的问题 ,而是具有深刻的内涵与严格的条件要求 ,其中包括民主制度、法律至上、良法之治、公民权力保障与公共权力制约等必备内容。从理论上正本清源 ,澄清观念上的盲区与误区 ,是当前顺利推进依法治国 ,实现法治国家目标的认识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教育法制问题是我国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教育对国家和民众十分重要,而法治在国家的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方面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面对我国教育法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不仅是法律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总书记在这一段话中,同时使用了“法制”与“法治”这样两个概念。本文拟在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谈谈我国从法制走向法治国家的必然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