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法律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实效是法律的实际效果,是法律的功能和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其实现程度是判定法律实施运行情况和法治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判定一件法律的实效情况可综合根据概况性标准和具体性标准.影响法律实效的因素很多,既有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直接因素,又有个体、体制、法律监督、法律环境等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2.
法治必须追求实效,法治建设如何取得实效是理论和实践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相关研究已经实现了从法律实效向法治实效的跨越,已经从定性走向量化研究阶段. 皮尔斯的实效主义思想可以为法治实效理论及实践提供借鉴,实践、实验、检验是法治实效得以实现的三个重要方面. 中国法治建设客观上成效不佳,法治实效研究尚需深入推进. 法治评估既是检验法治实效的方法,也是提高法治实效的一条重要路径. 法治评估应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 在法治评估的研究和应用中,要特别强调切合实践、运用实验方法,并保证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3.
法律实效指谓法律的实际功效或效果,法律效力指称的是法律的国家强制作用力,法律实施蕴涵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过程,而法律实现诠释的则是法律的目的、要求、功能和价值的实现。法律实效是法律效力的条件,法律效力是法律实效的源泉。法律实效着眼于状态,法律实施偏重于运行的过程。法律实效表征的是"点",法律实施囊括的是"段",而法律实现则是"段"和"点"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法律基础课在实施中的误区,即公共法律教育与专业法律教育混淆或与政治理论课等同以及重知识传授轻道德养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教学实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重情感是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实效的先导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人的任何认识和活动又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支配下完成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种宣传教育,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有了情感共鸣,才能收到思想共识的效果。因此,重视情感交融是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实效的先导。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大大增强。他们思想比较解放,喜欢表白自己的观点,不欢迎无情乏味的"我说你听"的教育方式,对那些动辄就训人、批人的人尤为反感。做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坚持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的原则,把群众当…  相似文献   

6.
论德育实效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实效是德育期望功能与现实功能的吻合程度,是德育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德育目标的达成程度,是德育效果、效益和效率的集中体现.它具有多层次性与多维度性、外显性与内隐性、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延时性与反复性、可测评性与测评的模糊性的特点.因此,对德育实效的评价应是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根据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整个评价客体进行全程评价.对于评价结果应当认真研究,不妄下断语.  相似文献   

7.
科斯的方法特别强调相互性,从而导致我们从总体的角度看待法律问题.交易成本是法律经济学的关键词,交易成本主要来自于策略行为,所以现实中的科斯命题放在法律博弈论框架下会得到比较好的理解.纳什均衡的自我强制性为法律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了基础,由此我们初步提出了法律实效主义大纲.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提高其实效性.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工作与制度建设和管理的有机结合,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条件;而思想政治工作与本单位及群众个人的发展相结合,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催化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针对社会的新情况,群众思想、心理的新特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学教育的实效性不彰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且有持续扩大之势,而科学教育过去取得的实效却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评价,潜在的消极作用不容低估。事实上,建国初期在高校中开展的科学教育改革,不仅很好地满足了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而且在制度上保障了科学技术在高等教育和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许多高校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所培养的学生在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多学科知识和综合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绝不可置若罔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资产关系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衍变,数量和复杂程度都有很大的增长。然而,我国有关国有资产的法律虽然庞杂,但在调整实际的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严重的法律失效问题。通过国有资产法律实效函数的分析可知,影响国有资产法法律实效的主要因素是国有资产数量和有关法律社会成本;国家对国有资产法律实效感到满意的状态,应是国有资产关系数量与法律社会成本处于国有资产法律实效综合曲线中的Lo点的状态。因此,在法律社合成本投入有限、法律社合成本投入对法律实效增长的边际效用递减的前提下,只有适当调整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才能解决国有资产法律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法律实效指谓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规范在社会实践中为其所指涉的对象遵守、适用与执行的程度和状态.法律实效在本质上是实然的,不是应然的,具有实然属性.法律实效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动态性、渐近性和量化性.对法律实效进行深入探究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信仰     
石茂生 《南都学坛》2002,22(2):90-92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灵魂 ,只有在全社会成员中形成法律信仰 ,法治社会才能建成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发自内心的虔诚的信任、相信和崇拜 ,它包括对法律的神圣情感、对法律的科学态度和对法律活动的积极参与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法治实践又是法律信仰的条件和源泉。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态度     
一、法律态度的性质和结构 法律态度是一种综合性的法律心理过程,是由法律认知、法律情感和涉法行为倾向三个要素构成的心理定势。法律认知是指公民对法律或法律现象的知觉、理解、信念和评价。它不仅包括法律知识,而且包括对法律现象的评论,如赞成、中立或反对。法律情感是指公民对法律或法律现象的感情体验,如尊重或轻蔑,喜欢或厌恶,无畏或惧怕,等等。涉法行为倾向是公民对法律或法律现象必须或愿意作出某种行为前的准备状态。一般来说,法律态度中的这三种要素是一致的。比如,某公民了解法律、尊重法律,就可能主动地用法和守法。相反,某公民对法律一无所知,蔑视法律,主动用法并守法则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4.
论法律移植     
法律移植是比较法学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我国法学界在围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讨论中所提出的一个热门话题。作者通过评析法体移论理论中的不同观点,澄清了理论分歧中移植含义的模糊认识:通过对实践中法律移植的分析,认为只要移植的法律能转化为接受国自身的发展需要,法律移植就会成功。文章论证了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法律移植是我国法律改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继承     
一个民族的存在必以其历史为基础。一个民族的法律只有与该民族的历史相沿承、与其本土资源相适应才能存活。法律现代化的口号喊得再高、再响,使法律与本土资源相适应终是其根本途径。在我国,法律移植轰轰烈烈地进行了近百年,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最终还是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对历史的继承上来。本文以重新探索法律现代化路径之选择,检讨法律移植之得失,审视历史沿续的不可避免为出发点,以社会的法律和社会的文化之一致融合为落脚点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法律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移植是法律文化中常见的现象,它通常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种法律规则或制度移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而在比较法学界,法律移植却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这一争议主要不在于法律是否可以移植,而在于对法律移植可能性程度的不同估价,即如何使移植获得成功,如何使移植过来的法律更好地发挥其效用。本文对法律移植理论进行了初步评析,论证了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在分析法律移植方式的基础上总结了法律移植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律位阶论     
法律位阶制度是解决法律冲突的一项法律制度 ,性质上不应当仅仅是一种立法制度而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司法制度。目前 ,我国的法律位阶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移植     
评析法律移植理论的不同观点,澄清对移植的模糊认识;通过对实践中法律移植的分析,认为只要移植的法律能转化为接受国发展的需要,法律移植就会成功。论证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法律移植是我国法律改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论法律行为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 法律行为一词最早出现在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中,当时是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代名词而使用的。现刊行的各种法学词典中虽然都有法律行为的条目,但大都认为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简称。实际上法律行为现在已经超出了民法的范围,几乎涉及到一切法律部门,在法理学中人们也不断地运用法律行为一词。从涉猎到的有关论述看,人们对法律行为概念认识很不一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体系     
在回顾与反思法律体系演变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作了认真的阐释,并概括地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从而对于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她的科学内涵和认真贯彻执行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