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伦理视域里的鲁迅进化论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迅家庭伦理思想产生的主要思想理论基础是进化论、个人主义、人道主义。就进化论思想来说,鲁迅的进化论思想可以说直接来源于严复的影响,但是通过在日留学其间对于进化论思想的相关文献的直接研究以及章太炎"俱分进化"思想对其的影响,促使其形成了以重青年、重精神、重现在为特色的进化论思想,由此使得鲁迅主张父母要解放了孩子,改变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尼采式“反启蒙的启蒙”的个人主义具有启蒙与反启蒙的两歧性以及“排众数”与“觉民众”的内在紧张,其以“超人”为典范的“立人”理想难免带有浪漫主义审美乌托邦的虚渺。五四以后,从《娜拉走后怎样》起,鲁迅开始疏离尼采及其早年任个人、重精神的启蒙主义,并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尼采的个人主义位于现代思想光谱的左右两极,作为资本主义19世纪文明的批判者,他们都提供了各自矫正与补救现代性的方案。鲁迅是一个启蒙者和现代性批判者,他批判“至偏而伪”的资本主义19世纪文明,而冀望于20世纪新文明。当鲁迅的尼采式个人主义幻灭,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提供了可替代的人类解放的新理想。  相似文献   

3.
张永泉先生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从周树人到鲁迅》(文化艺术出版社 ,2 0 0 1年 )是建立在历史语境再现的基础上 ,研究鲁迅早期思想的转折、悖论 ,在大量阅读了鲁迅同时代人的有关论述和鲁迅著作本文的基础上 ,确认鲁迅的历史坐标 ,追寻鲁迅何以成为鲁迅的。对鲁迅早期思想转变的研究 ,已经有许多学者作出了大量的贡献 ,也不乏有创见的论文、著作。但他们大都过于强调鲁迅前后思想的统一性 ,认为他“五四”时期的思想是对在早期确立的“立人”思想的继续 ,抹杀了鲁迅思想的发展性及蕴涵的矛盾性 ,不承认鲁迅对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认…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伤逝》文本的解读,发现涓生在建构自我形象中经历了"启蒙导师"、"个人主义者"、"反叛的强者"等形象的转换,在自我形象的不断转换中经历了严酷的内心搏斗,小说以涓生"手记"这一自白体,将坦露与掩饰、追问与忏悔、真实与空虚等复杂的情感与思想交织于一体,展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自我生成的困境与可能性。《伤逝》作为探寻鲁迅思想转变的关键文本,分析涓生自我形象的建构过程,可以更深刻理解鲁迅先生1925年之后如何回应和深化其早期的"立人"思想。  相似文献   

5.
曹建玲 《南都学坛》2004,24(5):66-69
鲁迅对于西方文化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 ,即是实现人性的健全与解放。他尊崇科学 ,同时反对科学泛化对人文精神的抑制 ;提倡民主平等 ,又反对绝对平等 ,强调民主要建立在民众人性健全基础上 ;他吸收尼采“超人”哲学中对个体人的重视 ,又扬弃了其极端个人主义的观点。鲁迅向西方文化学习时呈现出不拒斥、不盲从、批判性吸收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祝宇红的《张爱玲小说的个人主义探寻》一文多有失判。该文认为“在个人主义的问题上,张爱玲的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就颇有所呼应”,这点并无依据。该文认为《祝福》中“‘我’不肯回答祥林嫂的‘灵魂有无’质询”“源于信仰失落造成的虚无感”,这是祝宇红和当前不少学者对鲁迅《祝福》的误读。该文对张爱玲的个人主义与政治关系的判断尤其牵强,因为张爱玲的政治观察和个人主义诉求一脉相承,不存在任何“拷问”情形。自恋、自欺和虚无不全是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扭曲变态心理,自恋和自欺本是一般国民心理,虚无也多源于中西文学传统。要言之,祝宇红对“张爱玲小说的个人主义探寻”话题的研究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鲁迅前期思想的形成时,学术界一般比较重视外国思想家、文学家对鲁迅的影响,而对中国近代思想家对鲁迅的影响则研究得不够,尤其是对严复、梁启超这些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对鲁迅的影响研究得更少。本文拟谈谈鲁迅与严复的关系,着重论述在世界观和社会政治思想上鲁迅受到严复的哪些影响,这种影响有多大,以及在这些问题上鲁迅与严复的区别何在。在政治立场上,即是否要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上,鲁迅与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严复是截然对立的。但是,世界观、社会思想与政治立场是既有联系而又有根本区别的不同概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的忏悔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对鲁迅有重要的影响,使鲁迅的忏悔不像基督徒面对牧师说出自己的罪过一样,是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良心的安宁,也不同于歌德笔下少年维特的烦恼,卢梭的自剖,在忏悔中包含超越世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骄傲。而是在本质上接近托尔斯泰的忏悔,是良知审判与道德规范的融合,在忏悔中包含着灼热的忧国忧民意识。这种影响融化在鲁迅的创作中,在《伤逝》中体现为涓生与《复活这》中的聂赫留朵夫一样具有深沉的忏悔意识、执著向上的精神、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统一的思想模式,而且由于主人公忏悔的苦痛、执著追求与黑暗现实之间的冲突,两部作品都弥漫着忧郁感伤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西方功利主义在中国近代戊戌时期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并没有生成如西方功利主义那样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思想,而是产生了基于群己和谐的功利主义。形成此种功利主义思想的成因有两个:一方面,进化论思想的理论预设使得功利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成为可能,它肯定了个体利益追求的可能性,为“进步”提供了衡量的标准;另一方面,民族主义的思想预设又使得功利主义并没有走向个人主义,但也没有完全走向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而是在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和谐上找到了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的现代性与非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在文化属性上既具有"现代性"的一面,又具有"非现代性"的一面。这一特点主要来自鲁迅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其他复杂心理因素之间的矛盾性。鲁迅小说的这一特点使其内涵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声音",造成了其思想意蕴的复杂性和人们阅读理解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