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苑广阔 《社区》2012,(2):63
早就听说同事小丽的男友是个"小康男",直到去参加她的婚礼,才知道她的丈夫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收入中等,家庭条件一般。我很奇怪,婚礼之后问办公室的同事:"你们之前不是都说小丽嫁了一个‘小康男’吗,去参加他们的婚礼,也不觉得她老公很有钱啊。"同事白了我一眼,道:"你还真是又土又俗啊,我们说的‘小康男’,不是指经济上多富有、多有钱,而是指性格和心理上的健康、富有。"看我还是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同事继续解释道:"你别看小丽的老公个  相似文献   

2.
沉稳的船     
这里是城郊一处景色幽(yōu)僻(pì)之处。一天正刮大风,大侦探从河边经过,忽然他跳上一只小空船。侦探说:“你的船里有东西要搜查!”说着拿出了搜查证。船夫气极了,就揭开舱(cāng)板给他看,里头空无一物。侦探令船夫打开底板,打开之后,一看尽是走私手表、金块、银元。经过审讯,原来这个船夫是个大走私犯。有人问侦探是怎么知道这船里有走私物的,他说这同吹的风有关系。风和走私船有什么关系呢?被都船的别,大很风天今:案答它,船只这有只,晃晃摇摇得吹一,沉很它明说,动不吹却,小虽沉稳的船  相似文献   

3.
当企业在打造团队文化时,常常说到的所谓“木桶原则”又称为短板理论,使大家所共同认知的一个道理是: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依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判断出存在的两个基本形态:一是,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二是,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笑     
《华人时刊》2011,(12):63
玩真的小明数学不好,被父母转学到一间教会学校。半年后他的数学成绩全A。妈妈问:"是修女教得好?还是教材好?""都不是,"小明说,"进学校的第一天,我看见一个人被钉死在加号上面,我就知道,他们是玩真的……"  相似文献   

5.
周云龙 《可乐》2008,(1):57-57
儿子从香港玩一圈回来,突然问我:"爸爸,你是什么时候去香港的?"我故弄玄虚:"15岁时去的,去的是‘小香港’。"儿子十岁出头,不明白什么是"小香港"。我出生在苏北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十岁之前,生活半径几乎没有超过五公里。印象中,我特别向往一个地方——黄海之滨的渔港。它离我们村子一百多里路。乡亲们都说它是"小香港"。那时,大家隐隐约约知道"大香港"是个特别好玩的地方,但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绝大多数人都说不上来。不过,乡下人有乡下人的智慧,他们常常把那些热闹、繁华、富庶的集镇、小城命名为"小香港"。  相似文献   

6.
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陪同他的学生到郊外散步。当他们来到湖边时,苏格拉底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学生们:“你们谁能说出这湖里共有多少桶水?”学生们面面相觑,回答不上。过了一会儿,学生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有人说,这湖实在太大了,根本无法用桶来度量,所以湖水有无数桶;有人说,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湖的体积,然后除以桶的体积,就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桶水了。然而,面对学生们的回答,苏格拉底只是微笑着摇头。末了,苏格拉底来到一直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柏拉图面前,问:“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这个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在《青年运动的方向》这篇光辉著作中指出。“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毛主席号召一切革命的青年到工人、农民中  相似文献   

8.
点亮心灯     
佛门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在一座香火鼎盛的尼姑庵里,有一个老尼姑和一个刚出家的小尼姑。老尼姑奄奄一息时,她问小尼姑:你知道庵里的香火为什么这么鼎盛吗?小尼姑摇摇头说:不知道,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悟,却什么也悟不出。老尼姑说:别着急,慢慢来,告诉你一个方法,在房间里点十二盏灯,你以后就会知道的。说完,老尼姑便永远的闭  相似文献   

9.
幽默二则     
《老友》2014,(6)
正不在人事了小王在10楼人事部工作。一个月前,他被调到9楼行政部去了。小王的同学打电话到人事部找他:"小王在吗?"接电话的同事说:"小王已不在人事了。"小王同学:"啊!什么时候的事啊,我怎么不知道啊,还没来得及送他呢!""没关系,你可以去下面找他啊。"  相似文献   

10.
临近儿子生日时,我对台灯下埋头写字的小背影问道:“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 儿子转过身来,还我一张笑脸,继而摇摇头说了声“我不知道”,然后接着去写作业了。好像最重要的,只有他的作业。儿子的用功表现,与他班主任老师几天前的一句表扬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一、哲学的对象哲学研究的是什么内容?学习哲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能讲清楚,又讲不清楚。说能讲清楚是因为哲学并不神秘,也并不是高不可及;又说讲不清楚,是因为真正弄清楚一个哲学的概念是件难事,尤其是在哲学的具体内容还没有来得及学以前,想要了解得很透彻,确实不那么好办。哲学有什么用?在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里和在莫斯科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的宣言里都讲得很清楚,大家可以去看。哲学是讲世界观的,观谓之观点、看法。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看法。看法有大看法与小  相似文献   

12.
张正修 《社区》2010,(36):54-55
小丽是某普通中学的学生,长得文静秀丽,学习成绩也不错,但跟同学的关系处得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小丽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翻看同学的书包,哪怕不是很熟悉的同学的书包她也想打开看,而且这种愿望强烈到自己都难以控制。从小学时候起,小丽就有种想偷看别人隐私的念头。每当她一个人在教室的时候,她就会去翻看同学的书包,但从不拿他们的东西。她还喜欢看同学的信件、日记、短信等。为此,很多同学都很烦她,对她也比较警惕。  相似文献   

13.
“冲哥,你看,那边有一个小镇,看来还很热闹。我们可否过去一游?”“盈盈,你知道我对你的心意,不要说是游这个小镇,纵使是去游大江大河,就算是让我穿越那遥远的喜玛拉雅山走过那漫无边际的大漠,我又怎么可能说出半个不字。  相似文献   

14.
必须要说的是:你仍然无法面对。你所有的文字都貌似轻松,实则狡猾地与真相擦肩而过。你反反复复思忖的其实只是“安全”问题。死的阀门,一个简单的结论。惧怕的不是死亡,死亡是不可预知的,同时因为不可预知而变得遥不可及。你的文字没有建立起真实的自我问讯。有时,你为自己写不出一个字感到恐慌,竟然“一个字……”也不是,面对着白纸,就有点反胃,为什么要写下那些文字呢?却又想着已经很长时间了,拿不起笔,面对书籍也马上陷入烦躁,不知道惊慌的到底是什么?我用力地写下,刻画,夸大之词。我知道再也离不开这里了。生活已将我捕获,钉在墙上,随时都可以使唤、凌辱。我知道我时常处于一种隐蔽的癫狂之中,只有我知道,我的时间是断裂的,这种断裂由我一手造成:呼吸或者屏气,潜入水中或者浮出水面。直率地思考也是困难的,这种困难在于,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参与到罪恶之中去,不是罪恶托付给我,而是距离感消失了,不再有警惕,有时还乐于接纳。只有一个声音催促着我们去赢取生活,无论何时它都有足够大的力量。有时我知道无论那个你不必记住名字的人,怎么伪装都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作为小人物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他的自我认定的狂想虽然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小人物,我突然想到,...  相似文献   

15.
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能活到今天。小时候我并不懂得什么是活着,只知道活着是要呼吸的。可我知道什么是死——闭着眼睛,脸色苍白,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不管自己的亲人怎样哭喊。我见过和自己同住一个病房的孩子死了。我几乎不去想活着的事,那时太小了,只有8岁,但我已经朦朦胧胧地觉得活着不好,因为要打针吃药,要做手术……  相似文献   

16.
刑继芳 《社区》2005,(9):52-53
我妻子有个姐姐在黑龙江北安庆华工具厂化验室工作,姐夫也是该厂的工人。妻姐家有3个男孩,不知什么缘故,老大和小三耳朵先天失聪,不能说话。1979年春季,我到北安妻姐家串门时,第一次见到了老大小军,那年他11岁。小军悟性很强,性情比较文静、头发微黄,白皙的脸上透着稚气,一双不大的眼睛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望。见了我,十分亲热,比划着我不懂的手语。或许是我也有残疾的缘故(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所以对小军也特别理解和同情。1980秋的一天,妻姐突然来到我家,问小军是否来过?我和妻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听了妻姐的叙述,才得知小军和5个聋…  相似文献   

17.
我和邹碧霞的第一次碰头,是在一个暖暖的午后,地点就在她工作的大上海时代广场。出乎我意料的是,电话中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她只有18岁。从学校到社会当问到单位和学校有什么不同时,邹碧霞不加思索地回答:“职场的压力比学校大,主要是因为竞争激烈。”她还说,与社会相比,学校简直是“世外桃源”。在学校,只要全心全意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你就是出色的。一向成绩优秀的邹碧霞,于三年级下半学期被学校推荐到大上海时代广场。她因为谈吐不俗、文化  相似文献   

18.
生病也温馨     
《21世纪》2006,(6)
今天,一年级的中国妹妹病了,并没有什么疼痛的感觉,但总感觉肚子里面好像长了个东西,有个硬块。我们大家都劝她快去检查检查。在学校的医务所里,医生拿着拍出的片子大惊失色,决定立刻让她转到大医院去。我们还想打听转到哪里,如何去,医生就已经调来了两辆救护车,我们都被吓着了。来西班牙这么久,只知道出租车不是普通人打得起的,现在居然救护车来了。车行半个小时开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公立医院。急诊!她被抬上了担架车。验血、验尿、拍片、检查,折腾了一个下午,肚子里面确实有硬块,可就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得到的通知是:周五来这里重新检查。…  相似文献   

19.
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能活到今天。 小时候并不懂得什么是活着,只知道活着是要呼吸的。可我知道什么是死——闭着眼睛,脸色苍白,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任凭自己的亲人怎样哭喊。死的情景在医院里看到过,我见过和自己同住一个病房的孩子死了。我几乎不去想活着的事,那时太小了,只有8岁。但我已经朦朦胧胧地觉得活着不好:因为要打针吃药,要做手术,那一切太可怕了。  相似文献   

20.
小月亮笑了     
夜深了,天上所有的星星都安静地闭上眼睛睡了,只有弯弯的小月亮还淘气地睁着眼睛。“大星星,我睡不着怎么办?”小月亮压低嗓子问一颗大星星。“你闭上眼睛不就睡了?”大星星回答。“我就是一直闭着闭着闭着也睡不着啊!”小月亮的眼睛似乎睁得更大了,一点睡意都没有。“嗯……要不,你给我讲个故事吧!”“故事?你要听什么故事?”大星星皱着眉头。“我想知道为什么你有很多兄弟姐妹,而我却是独生子女呢?”小月亮张着天真的眼睛看着大星星。“这个……这个……”大星星看了看小月亮,又看了看深蓝色的天空,感觉这个问题实在很难回答。“嘻嘻,小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