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从“人观”的角度对道教与基督教进行了比较 ,即从人的起源、人神关系、人与自然、人性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这一比较不仅揭示了道教与基督教对“人”的不同理解 ,而且从中可看出道教以人为中心 ,人神同质 ,人可通过修炼得道成仙 ;而基督教以神为中心 ,人神不同质 ,人也不能变成上帝 ,人只待上帝拯救的不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奥运会基本上是随着希腊城邦制度同步诞生、发展、兴盛和衰亡的,而希腊城邦制度中所具有的人人平等的公民权利为这种竞技性的体育运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政治环境.与之不同的是,从横向的对比来看,在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等"四大文明古国"中,既未出现过希腊式的民主政治,也未曾有过"公民""平等"之类的政治观念,其君主专制政体所带来的"等级制度"或"种姓制度"在客观上不利于平等竞争的竞技运动,因而也就不可能孕育出奥林匹克运动.从纵向的发展来看,在希腊城邦制度建立之前,由于克里特、迈锡尼王朝推行着类似于东方的集权统治和等级制度,因而未曾孕育出奥林匹克运动;在希腊城邦制度消亡之后,由于罗马帝国抛弃了希腊的民主制度,否定了"公民""平等"之类的政治观念,又使得延续了上千年的奥林匹克运动戛然而止、销声匿迹;到了近代,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西方的确立,平等观念再次深入人心,终于又使得奥林匹克运动重焕新生.如此说来,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的赛事,而且是一种政治运动的结果,其所伴随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值得我们加以深思.  相似文献   

3.
1.人学研究的立足点何在?人学研究必须立足于当代人类发展。这一点是由人学研究的特点——研究对象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总体性、过程性和超越性——所决定的。 人首先是一种总体性的存在。所谓总体性的含义有二:一是指人的存在的整体性,人是不可分解的。当人们被简单地分解后,人又在哪里呢?没有精神活动的肉体存在是物而不是人,没有肉体做基础的精神活动是神也不是人。人是不可独存的。具体的人都是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是一场因洪秀全受梁发《劝世良言》影响而爆发的排满运动,但当时只有传教士与部分中国人了解这一点。是谁将太平天国与基督教结合起来的呢?更直接而言,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梁发与其著作《劝世良言》是从何时开始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的呢?从中国的基督教历史来看辛亥革命,当初作为排满象征的太平天国,是经过基督教界的“发现”梁发后,才与革命相连接的。开始注意到太平天国带有基督教色彩的,主要是辛亥革命后活跃于地方社会的基督教徒,以及与太平天国关系密切的粤港基督教徒。辛亥革命为再度诠释太平天国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文学作为基督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苑中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独特而璀璨的景观.随着近代基督教在中国较为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基督教文学这一传统也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得到了传播和延续.虽然中国基督教文学的发育不甚充分,但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提倡和实践,基督教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作为中国基督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公教文学从理论倡导到创作实践,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6.
国内哲学界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的评介,有一个较为普遍的提法,即认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把运动变化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外部的驱使而没有内部的推动,即只承认事物运动变化的外因而否认内因。对于这一结论,笔者总感到有点绝对化了。众所周知,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伏尔泰、卢梭、拉美特里、狄德罗、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这六人总的来说是决意从基督教的神学禁锢中挣脱、冲决出来的战斗思想家。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他们在唯物主义大道上前行的幅度并不一一等距。像伏尔泰、卢梭,他俩虽然竭力反对把事物运动变化的终极原因归属于基督教的世俗神,可却以自己创造的自然神取而代之作为“第一推动力”。如伏尔泰在《形而上学论》中就断言:“整个自然界,从最遥远的星辰直到一根草芒,都应当服从一个最初的推动者”。卢梭虽说从“自我”形体中察觉到人具有传来的运动和自发的运动这两  相似文献   

7.
论孔子"仁"的伦理与政治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提倡“仁”是具有复兴周政治的非常鲜明的政治理想背景的。“仁”主要是衡量人对于他人所负责任的一个伦理——政治的德行评价标准。“仁”是一种博爱精神,它发自人的内心,由亲亲(孝)的天性出发,经过同情心推及其他的人。它与基督教文化和大乘佛教文化提倡的(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的无等差的“博爱”区别在于一、它不是神性的,而是人性的。二、它具有伦理和政治的等差。  相似文献   

8.
三说到身体,就不能不说到心灵。人是有身之人,亦是有心之人;人生活于世,既要靠身的躬行力作,亦必定有心的关注和筹划。当人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于某项事情时,身体运动与心灵取向便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人的身心既相对区分又能够相契相合,表明人的身心在根本上是统一的。所以如此,就在于人的肉体生命活动具有自返自省或自觉自明能力,藉此能力,人得以分辨有无、利害、是非、善恶、美丑、圣俗,从而取所当取,为所当为,实现自身的自主和自由。而依古人所见,并非身体的任一部位皆有此能力,只有身体的特殊器官———心和脑———专司此职能,心之官则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和西方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基督教所代表的文化系统是一种神圣目的论的世界观;中国宗教所代表的文化系统是非 神圣目的论的世界观。第二,在神灵体系上,中国是多神论;基督教则是典型而且严格的一神 论。第三,中国宗教认为人性本善,在道德实践上强调“人皆可为圣贤”;基督教则以原罪论为 其基础,强调人性的不完满,在道德实践上追寻上帝的启示。第四,在对人生的关注上,中国 宗教追求现世苦难的解脱和现世幸福的获得;基督教则追求彼岸的幸福,强调对现世苦难的忍 受和顺从。第五,中国宗教以人为中心,强调依靠人自身的努力得到解脱,对神采取功利的态 度,可称之为“役神”;基督教则以神为中心,强调神对人的拯救,把人的活动视为神的意志的 体现,以荣耀神为人生的使命,可称之为“敬神”。  相似文献   

10.
生命意识作为一种主体意识,它是对人从精神生命到肉体生命的各种价值和意义的涵盖。从女性文学近百年的曲折发展证明,女性经历了由神到人至女人再到人的过程。性别和谐是男女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将生命意识作为性别和谐的切入点,能更好地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基督教信徒迅速增多 ,成员构成呈现向多行业、青壮年、高文化层次及城镇人口漫延的动态特征。这种现象经济方面的原因在于 :改革使人们解决了温饱 ,信仰基督教是温饱之后精神方面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使人们压力增大 ,促使一些人寻求神的庇护 ;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发展 ,使基督教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利益重新分配及转轨时期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腐败现象使一些人产生失落感 ;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基督教色彩使青少年思想受到影响等。基督教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发挥积极因素 ,消除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美德论、生存论和宗教现象学等维度来看,基督教伦理中"信"、"望"、"爱"三主德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信仰、希望与爱都是人的精神意向和生存规定,三者相辅相成;另一方面,盲目的信仰和虚幻的希望与爱是相悖的.概言之,正是由于"信"、"望"、"爱"之间的道德悖论,使基督教伦理呈现出超越性与虚幻性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3.
"神思"述源     
李健  薛艳 《江淮论坛》2006,(1):154-158
神思是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一范畴的产生有着长期的历史积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由曹植在《宝刀赋》中最早提出的。曹植的“神思”是指神启而产生的思绪,带有神性色彩,已是一个思维层面的问题。而后,不少人都使用了这一概念,促成了这一概念的流行。“神”的古意是天神,由天神派生出精神、神妙,它们都具有虚无缥缈的特征。“思”乃是“容”,其意指思维的深刻性。这样,“神”与“思”连在一起便有了一种新的意义。它是神妙的、精微的、飘忽的、深刻的、准确的,在神妙、精微和飘忽之中又蕴涵着强烈的超越现实时空的直觉因素,渐渐地铸就了神思的思维品性。神思的理论是经过陆机、宗炳、刘勰等人的努力才最后完成的,最终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思维理论。  相似文献   

14.
沈阳先生在"基督教正义一元论的实现"一文中提出的观点虽然可以理解,不无积极意义,但有三个大的方面仍然值得商榷:一、基督教教义与宪政理论虽然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但由此把两者用线性因果关系捆绑在一起,以基督教教义去证成宪政政治正当性、真理性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二、基督教及其教会组织对此岸世界宪政政治实现的促进,主要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利于权力得到有效制约的政治文化环境,而不是它直接卷入现实政治、积极去从事激进政治运动;三、宪政政治体现的正义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底线性的和"消极被动"执行的世俗正义,它和由某种意识形态或宗教教义规定的,带有真理性的"普遍秩序"与"普遍价值"是很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5.
汪效驷 《天府新论》2008,2(1):120-123
宋美龄是新生活运动的发起人和实际推动者,她还使新生活运动打上了基督教色彩和"妇女"印记.新生活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基督教会,这也是新生活运动历经10多年而不衰,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在新生活运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妇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对改良社会风俗,推动国民道德建设,提高妇女地位均有积极意义.蒋介石和宋美龄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这使新运的理论和实践出现了脱节.新生活运动是一场由宋美龄倡导和推动的,被蒋介石赋予过多政治内涵的移风易俗运动.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是一场单纯的农民起义抑或中国基督教化的运动,抑或两者兼而有之的运动,一百多年来,教会人士和史学界对此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太平天国是一场以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的中国基督教农民运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农民起义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某种宗教或迷信色彩,这是我国历史的特点之一。正是这种历史传统极大地影响了洪秀全等人,他们高举起基督教的大旗,尽  相似文献   

17.
<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是基于奥林匹克精神,专门针对智障人士开展的运动训练和比赛。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的项目非常丰富,从最基本的基能活动到最高级的竞赛,合适所有年龄和能力等级的特奥运动员。而成立于1968年的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奥委会认可的惟一可以使  相似文献   

18.
阿多诺认为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由于内含了感觉意向性而陷入恶的循环、直接被给予性和设定意向的悖论以及单纯主体性的困境,从而最终丧失了与世界的辩证关联;但从胡塞尔的角度来看,感觉意向性的说法混淆了质素与感觉以及体验与意向的明显区分,是对意向性的严重误读,而阿多诺对中介性和意向设定的强调则使他对材料(或感觉的肉体因素)的理解富有了客观主义色彩,他的主客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最终也具有了潜在地依附于自然实在论的嫌疑。  相似文献   

19.
陈国华 《中州学刊》2007,(2):218-221
曹禺的《雷雨》时时显现出神秘的命运色彩。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悲剧对《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影响最大;西方戏剧思潮对其影响更多地体现在表现手法上,但是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往往与附着在其上的思想内容是共生的,不可能完全脱离其思想内涵而独立存在;中国传统文化对《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于真理的认识是分层次的,最基本的理论是人们肉体感觉到的物理常识,更高层次的认识是由一些哲学家运用思辨得出的理性思维的结论.单纯从物理常识上来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是,如果上升到哲学高度,这样的认识就太浅薄.如从一个超越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就容易得出异样的结论:运动是相对的,而静止则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