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称赞语及其应答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为参照,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搜集了952例汉语称赞语实例。文章的对比分析旨在阐述中国和美国文化背景下人们在称赞语及其应答语的使用方面体现出的异同点和价值观念差异。研究表明,在两种语言环境中,人们对于金钱、友谊、体重、外貌等高频率话题的文化价值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将导致对称赞语的不同理解甚至是误解,学习者必须了解这类差异,以便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恰当地使用称赞语。  相似文献   

2.
采用横向研究,以平均年龄分别为14岁、17岁和20岁的中国青少年英语学习者为调查对象,语料为用语篇完成测试(DCT)收集到受试对称赞语的应答1707条(其中汉语应答710条,中介语应答997条)。通过频率分析和卡方分析,发现中国青少年英语学习者用中介语应答称赞语时其语用能力随中介语语言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从母语到中介语的语用迁移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称赞是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 ,在英汉文化中都有其表达方式。从称赞语和应答语的交际场合、对象及交际模式来探讨文化差异对英汉称赞语及应答语的话语交际的影响 ,可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语用失误 ,以达到得体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称赞语及其应答语是日常交际中最常见的言语现象之一,是一种功能复杂的言语行为。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利用百分比统计定量分析对比数据发现:高职高专女生更多地使用直接称赞,而男生更倾向于使用间接称赞、不称赞和不反应;能力在称赞话题中所占比重最大;在回应称赞语时,女生更多地选择接受称赞,而男生较多地选择不接受称赞或不回应。这些差异可以从高职高专学生的教育背景、社会文化环境等角度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5.
6.
中国文化以谦虚为美德、推崇“贬已尊人”准则 ,称赞语往往采用“独立”的礼貌面貌子方略。西方人倾向于平等待人 ,故称赞语往往采用“参与”的礼貌面子方略 ;称赞目标的选择必须符合社会价值标准 ,对标准的偏离将会极大影响称赞语的交际效果 ;中英称赞语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方面的差异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主流和思维方式 ;称赞语的模糊性同时存在于中英称赞语中  相似文献   

7.
汉英称赞语应对中的语用原则与文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称赞语的应对话语与英语称赞语的应对话语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汉语的会话多违背H .P .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 ,英语的会话则多遵守该原则。汉、英对G .N .Leech等人提出礼貌原则的各项准则有明显不同的侧重。这与东西方“礼”的传统价值观念、“礼貌”言语行为的认识层面和东西方所持有的合作观念与礼貌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Pomerantz研究的美式英语称赞语的模式为框架,通过会话分析法对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称赞语进行分析,研究称赞语在中美两种文化里的不同,并对称赞语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汉语称赞语的应对话语、称赞形式、称赞话题和场合与英语称赞语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提出礼貌原则的各项准则有明显不同的侧重。这与东西方“礼”的传统价值观念、“礼貌”言语行为的认识层面和东西方所持有的合作观念与礼貌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的背景。因而可以说,语言不仅是信息还是文化交流的工具。而在全球化效应的影响下,文化之间的对话已经能够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之间继经贸往来、政治磋商之后的又一交往领域,甚至可以说,是融入了各种交往领域的最为含蓄深入的交往方式。而在跨文化视野中,语言的交际往往是先行者,也是文化交流和碰撞的一种实现形式。本文以称赞语为切入点和研究对象,结合跨文化相关理论,探讨称赞语这一交际场合惯用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英文称赞语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DCT形式收集数据 ,研究中文称赞语的分类特点、句法结构、词汇特征及称赞答语的情况 ,并与英文称赞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除了显性称赞占主要地位外 ,还包括隐性称赞、非称赞和零称赞 ;显性称赞的句法结构与词汇呈现出公式化 ,与英文称赞语研究既相似又不同。称赞答语的结果表明多数人采取英文称赞答语中的接受策略 ,与中国传统规范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婉约和豪放是一组对立的语言表现风格,具有音律柔和、词语清新秀丽、句式松散舒缓、辞格新颖委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审视老舍晚年的作品,如《茶馆》《正红旗下》和三个歌剧(《拉郎配》《青蛙骑手》《第二个青春》),旨在探索老舍简练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4.
英语恭维语的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交际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差异,恭维语也不例外。由于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人们运用语言的不一致性,对恭维语的使用必然有所不同。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为:句法及词汇结构差异、话题差异、反应方略差异和社会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15.
论童话翻译的基本原则和语言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童话作品读者的特殊性,翻译童话时所采用的语言应当切合儿童的年龄、审美特点、接受能力和成长需求,必须强调可读性,译出童味、童趣,应当采取灵活的意译、进行归化处理,而不宜直译、死译,语言应亲切明了、浅显生动,而不是生硬、正式、晦涩。文章以Beatrix Potter的The TaleofJem im a Puddle-Duck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译本为例,说明翻译童话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注重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由大学生提供的相同语境中555对汉英称赞应答语从形式特征和方式特征两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两种语言中的称赞应答都以简单应答为主;两种称赞应答绝大多数都采用接受式,其中汉语称赞应答主要采用修正接受式,而英语称赞应答主要采用欣然接受式;大部分受试者在用汉、英两种语言应答称赞时体现出较强的语用差异意识。最后,文章指出了研究结果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并为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汉、英两种语言均有自己的特点和体系,有时两者的差别很大,从而对人们的语言交流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就汉语和英语中赞扬语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增加人们的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民风,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相似文献   

18.
典雅、精致、理智、冷静、委婉、清丽是林徽因作品最鲜明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9.
语境是语义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以丰富的例句从以下四个方面:使语言中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获得明确的单一性;影响语义的感情色彩;语义的语体色彩及填补或丰富语言本身的意义探讨了语境对语义的作用,旨在唤起读者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择取语义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