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乐意给《社会科学家》投稿许经勇(厦门大学经济系教授)近十多年来,全国130多家学术刊物发表过我的文章,并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联系。而《社会科学家》杂志却给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之所以说“特别”,就是尊重作者的劳动,体会到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沤心沥血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家》伴我进入学术殿堂姚伟钧(华中师大历史文献所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社会科学家》从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从初创、发展、到成熟,这样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如今,她以其丰硕的成果、鲜明的特色、严谨的学风显示其独特的风格,步入了我国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3.
我的一位朋友是工厂的副厂长,是搞具体管理工作的,但却很喜欢看理论性的《社会科学家》杂志,在他的影响下,我也成了《社会科学家》的忠实读者,而且越读越爱读,觉得《社会科学家》值得从事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同志们一读。首先,《社会科学家》贴近社会,贴近读者;与时代同步,与读者心理需求同步,注意抓人们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如今年以来编发的“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隐忧与对策——桂林市工业流动资金透视”,“关于当前我国农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等文章,都使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4.
情谊难忘     
情谊难忘曾耀农(湖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我与《社会科学家》的交往始于两年前,那时,我正在西南师大中文系做电影美学的访问学者,师从曹廷华教授。为了查找资料,我来到西师逸夫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在五彩缤纷的杂志柜前,一眼就相中了《社会科学家》。《社会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我的希望     
我的希望魏华龄(桂林市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桂林市政协前副主席)记得《社会科学家》创刊的时候,市社科联首届主席钟文典教授对办好《社会科学家》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四点意见,其中首先是“立足于本地,坚持鲜明的地方特色”。在《社会科学家》创刊四周年的时候,我也曾...  相似文献   

6.
投稿八年     
投稿八年盘福东(桂林博物馆馆员)我第一篇论文《桂北瑶民起义‘兴瑶更汉’说考辩》完稿后,面对众多的杂志,选哪一家投呢?我不认识任何一家杂志的编辑。我的文友何英德副研究员说:“《社会科学家》认稿不认人,胆大心细,选稿很公正,投《社会科学家》吧。”我听了这...  相似文献   

7.
我亲近《社会科学家》张益桂(桂林博物馆研究馆员、前馆长)在琳琅满目的报刊杂志中,《社会科学家》是我比较亲近的刊物。我亲它,是因为它有一个正确的主旋律,十年未变调,紧紧围着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弹;我亲它,是因为它群言之中有乡音,从中听到漓水声,从中感到...  相似文献   

8.
百期献辞     
在《社会科学家》百期纪念的时刻,我们感慨良多,千言万语真不知从何说起。17年来,不管我们曾经付出过多少努力,获得过多少荣誉,那都已经永远属于过去。此刻,我们最想感谢的是一切支持、信赖着我们的读者、作者,是一直关怀、指导着我们工作的各级领导,是所有帮助、提携我们的社科界同仁和学术界专家,离开了这些支持、信赖,关怀、指导,帮助、提携,《社会科学家》是不容易办好的。  相似文献   

9.
本刊读者中 ,男性 ( 6 6 7% ) ,女性 ( 33 3% ) ,中青年 ( 93% ) ,大专院校和文化科研单位读者 ( 90 .4 % ) ;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 94 .7% ) ,硕士、博士及研究生 ( 48% ) ,高级职称 ( 6 4% ) ;6 4%的读者认为 ,《社会科学家》的最大特色是学术水准较高 ;曾于本刊刊登 1篇或 1篇以上文章的读者 ( 74 .7% ) ,转载率 ( 42 .6 % ) ,因在《社会科学家》发表文章而获高级职称 ( 2 2 .8% )。1999年 9- 11月间 ,本刊编辑部进行了一次读者问卷调查 (《调查表》见本刊 1999年第 5期 ) ,向他们征询对《社会科学家》的看法。全国近 2 0个省、自治区、直…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的挚友娄永清(广西大学社会管理学系教授、广西新闻出版局前报刊审读员)近年来,《社会科学家》连续获得两项荣誉,一是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二是评上广西优秀刊物,这既是杂志社全体校编审人员卓越工作的成绩,也说明《社会科学家》不愧为学术界的挚友。我...  相似文献   

11.
本刊读者中,男性(66.7%),女性(33.3%),中青年(93%),大专院校和文化科研单位读者(90.4%);本科以上文化程度(94.7%),硕士、博士及研究生(48%),高级职称(64%);64%的读者认为,《社会科学家》的最大特色是学术水准较高;曾于本刊刊登1篇或1篇以上文章的读者(74.7%),转载率(42.6%),因在《社会科学家》发表文章而获高级职称(22.8%)。  相似文献   

12.
我爱《社会科学家》刘寿保(桂林市人民政府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社会科学家》创刊十周年,走过了艰辛而又业绩可人的历程。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文艺学、教育学、哲学、美学、史学、法学、语言学、民族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进行了广...  相似文献   

13.
繁荣学术理论,培养理论队伍─—祝贺《社会科学研究》发行100期冉昌光(四联合大学教授)《社会科学研究》从创刊到现在已出版发行100期了。我作为她的读者和作者借此机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发行100期的历程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大...  相似文献   

14.
从读者、作者到主管、主编王致远(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我和《学术研究》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初时,我在大学教书,是杂志热心的读者和作者,在杂志创办的第一年,我就为它撰写了三篇论文。1964年调到省社联工作以后,我就责无旁贷地成为杂志的主管。十年浩劫结束后...  相似文献   

15.
稳健新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家》杂志的风格是什么?它是如何确立和形成的?这些年来,不少期刊主编、出版界同仁、上级领导都曾经拷问过我这个题目,就是在编审资格的评审答辨会上,要我回答的仍然是这个题目。这很自然。因为,衡量一份期刊成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就是看它有没有鲜明的风格,有没有异于其他同类期刊的个性。从主编这份刊物以来,6年了,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期刊风格塑造的问题,做过一些调研,写过好几篇论文。我在1999年写的一篇论文中说,稳健新锐正逐渐成为《社会科学家》的风格特征。我解释道:稳健新锐,是一个风格整体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6.
我与《学术月刊》的接触,始自20世纪60年代,从读者以至作者,并一直以读者兼作者的身份至今。与《学术月刊》几十年的接触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刊物一直是紧跟时代步伐,并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始终保持其青春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我是贵刊的新订户和新读者,并很想成为贵刊的忠实读者和作者. 今年贵刊第一、二期我都收到了,并一篇不漏地仔细阅读过,深受启发和教益。我深深地被吸引了,我深深地爱上了她。贵刊栏目有特色,既有“名家语丝”与“特稿”、“名家访谈”,又有“青年网站”、“博士硕士论坛”,既有“哲学与当今世界”,又有“经济新视野”和“旅游时空”,还有“人文家园”、“新文化”等.贵刊注重时代性与地方性、学术性与争鸣性相结合,特别是鲜活的时代性、前沿性,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中青年读者…  相似文献   

18.
我的感受     
我的感受刘泰隆(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我与《社会科学家》发生直接联系开始于1987年秋天,当时它发表了我的一篇论文《鲁迅小说的艺术辩证法》。由此,我把同一期上所刊的大部分文章都看了,发现这刊物颇有自己的特色。于是每当新的一期问世,我总要抽出时间至少...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刊物要办出学术水平王凤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浙江社会科学》创刊已经十周年了,它已从幼苗成长为根深叶茂的大树。作为一名读者和作者,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近几年来,《浙江社会科学》给我一个相当深刻的印象,就是刊物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办出了自己的学术...  相似文献   

20.
《晋阳学刊》编辑部从一九八○年年初向全国学术界发起了编纂《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一书的工作.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广大读者和国内外学者普遍欢迎和积极支持,他们纷纷来函热情盛赞和高度评价编传的工作.他们认为,编辑出版《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