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活佛“转世”,最早是由噶举派(白教)的噶玛噶举创始的。噶玛噶举的宗教领袖噶玛巴喜(公元1204—1283年)于1253年在绒域色堆地方见过元世祖忽必烈。1256年,他又在喀喇和林见到了元宪宗蒙哥皇帝。蒙哥赐他金边黑帽一顶,后世称为噶玛黑帽派。噶玛巴喜后来回到西藏,于1283年(元世祖至正二十年)死于楚布寺。据藏文史料记载:噶玛巴喜死后,于1284年“转世”,名昂迥多吉(公元1284—1339年),成为噶玛派(黑帽派)的第三  相似文献   

2.
一、宁玛派在西藏宗教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第一个教派,是大乘佛教西藏化的成功尝试.宁玛产生于西藏封建社会初期.公元十一世纪以后,西藏各地陆续进入封建社会,吐蕃时代曾经昌盛的佛教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秘密流传又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公开进入西藏的社会生活之中,并与当时处于分裂割据的西藏各地的文化特点相结合,先后形成了似宁玛、噶举、噶当、萨迦等为代表的佛教宗派,创立了藏传佛教,从而把藏民族的宗教文化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从时间上说,宁玛派是第一个具有西藏地  相似文献   

3.
孙琦 《西藏研究》2023,(6):47-56+154
清代汉文文献中包含了众多的廓尔喀官职,然而迄今为止,尚无学者考证,以至于对其并无明确的概念,甚至会出现错误的认识。利用廓英藏汉等语种文献,对清代汉文文献所见的廓尔喀官职“噶南”、“噶箕”、“噶巴丹”、“苏巴”、“萨尔达尔”、“达萨尔”、“苏毕达尔”、“杂玛达尔”、”喀尔达尔”等进行逐一考述,可以窥见其职能及在中尼交往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智法王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封授藏族僧人的最高封号为“大法王”。曾先后封授噶玛噶举黑帽系活佛得银协巴(de-bzhin-gshegs-pa)为“大宝法王”,封萨迦派高僧衮噶扎希(sa-skya-pa-kun-dgav-bkra-shis)为“大乘法王”,封及格鲁派宗喀巴大弟子释迦也失(shrva-kya-ye-shes)为“大慈法王”,号称“三大法王”。鲜为人知的是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还曾封过一位“大智法王”,即明代著名著传佛教高僧班丹扎释(dpal-ldan-bkra-shis)。本文在广泛参阅明代汉藏史料及历史文物的基础上,从班丹扎释身世、拜师学经、奉旨西行及在北京建寺译经授徒传教等方面对大智法王班丹扎释的生平事迹作系统而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历代噶玛巴活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噶玛巴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继承人的称谓。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是塔布噶举传出的四大支系之一,这一支系在西藏最早采用了活佛转世制度,其实力很大,分布较广,在藏传佛教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创始人都松钦巴(1110—1193)于公元1147年在西藏噶玛地方修建了噶玛丹萨()寺,噶玛  相似文献   

6.
噶玛寺     
噶玛寺又名噶玛丹萨寺,座落在昌都县以北130公里的嘎玛区察拉乡加云山西麓海拔3800米处。为塔布拉杰的门徒都松钦巴于公元1147年主持创建,是塔布噶举(白教)传出的四大派之一——噶玛噶举的祖寺,噶玛噶举派便因此寺而得名。该寺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别具特色,是康区历史最悠久的古刹。寺庙创建人都松钦巴(意为知三世),本名却吉扎巴,1110年出生于康区朱倭下区  相似文献   

7.
藏军军旗是西藏近现代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一面原本仅仅代表西藏藏军的旗帜,在历史叙述中被篡改,直至被阐述为“西藏国旗”.一个原本性质明确、边界清晰的事物,在经过偷梁换柱的一番修改后,竟然以讹传讹,成为一些国外藏学研究者正式使用的概念.追溯藏军军旗起源、喻意及其被重新定义的历史过程,对于澄清事实,还原历史真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噶伦官职     
西藏地方始设噶伦一职,为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其时清廷派员送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入藏,遂封康济鼐等为噶隆(伦),协助达赖喇嘛等管理西藏地方事务。后因“阿尔布巴之乱”,公元1728年改由颇罗鼐个人掌权。其逝世后,传位于子珠尔墨特那木扎勒。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总理全藏事务的“多罗郡王”珠尔墨特那木扎勒发动叛乱被平息后,清廷废除郡王、贝子办理藏事之制,在西藏正式建立了噶  相似文献   

9.
藏文史籍记载,相传在今西藏山南的泽当地区,神猴与罗刹结合而生出六只猴雏,而逐渐繁衍出藏族。由其中的四猴雏发展为藏族远古四氏族,即色、穆、东、董。藏族史上称这四大氏族为“原始的四大氏族”这四大氏族也是藏族的四大姓氏。此四姓又产生了扎(R牙)、智K目O、董嗲)、噶(可)、韦K、。’)、达问2)六大氏族。藏族历史上称为“古代六大氏族。(纯’习S。’否司’尸。藏族从氏族发展为部族的大致线索是:“原始四大氏族——古代六大氏族——玛桑九兄弟——十二小邦——二十五小帮——四十个小帮。。一、原初四大氏族据藏史《柱间…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噶举派形成於公元十一世纪,最初只有两大传承。一个是以克珠琼波奈觉巴开始的香巴噶举。另一个是玛尔巴之再传弟子塔布拉杰所创始的塔布噶举。这两派传承虽然同原於印度的噶举派,但是到十五世纪时香巴噶举已经衰落,而塔布噶举则发展成四大八小的庞杂支系。其中噶玛噶举,蔡巴噶举、帕主噶举、跋绒噶举四派是塔布拉杰直接师传的,故称四大支、而其中的帕主噶举在1354年开始取代萨迦派掌握西藏地方政权达两个多世纪,成为西藏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大教派。其创始人帕木主巴多吉杰布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元丞相桑哥的族属问题,学界多有讨论,藏学家毕达克、仁庆扎西皆认为其是来自于“噶玛洛”部的藏族人,但并未对“噶玛洛”出现时间及活动区域进行详细说明.本文即以两位学者文章中所引资料为线索展开论述,进而推测“噶玛洛”人应出现在唐德宗时期,他们最初因吐蕃与回鹘的北庭之争而被赞普派去驻守于北庭,之后部分人可能逐步迁移至古“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一带,蒙元史料中的“渡黎吐蕃”、“不里吐蕃”、“波斯离”可能正是这批人因居住在“蒲类海”附近而获得的另一名称.  相似文献   

12.
圣地观是藏文化中的重要文化事项,由社会记忆以及作为载体的历史文献和话语表述凝结而成.玛藏贡巴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的策源地之一.作为圣地的守护者,玛藏德哇村民形成了一套关于这处圣地的社会记忆和言说系统,成为他们利益诉求的重要文化资源.“圣地”与“拉德”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微观的田野调查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3.
王沂暖教授主编的《藏汉佛学词典》(青海民族出版社,1986年),对发掘藏族文化遗产,研究藏族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及藏语文教学、藏文典籍的阅读提供了许多方便,是至今最好的一部藏汉佛学词典。为使它更充实,更完美,我们就有关康区红教圣地噶拖寺的建寺年代及有关问题,发表点意见,请予指教。一、《词典》对“噶拖寺”条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和平解放西藏,是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向全国大进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最后完成解放祖国大陆的一个重大战略行动,作为38年前十八军的先头入藏部队一名普通干部的我,学习、领会当年党中央、西南局对和平解放西藏的深谋远虑,更感其一系列决策的正确英明;回想入藏部队为贯彻党中央、西南局决策而呕心沥血的工作精神,广大指战员为和平解放西藏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各地各界藏胞对我军入藏的热情欢迎和支援,至今历历在目,是永难忘怀的。  相似文献   

15.
西藏民族手工业在“三年一小变”中重放异彩。看,那色彩缤纷、来自“卡垫之乡”——江孜的卡垫;那灿如长虹、来自“围裙之乡”——贡噶县姐德秀区的花裙;还有扎囊县的氆氇,错那县的勒布木碗,拉萨的“加钦”鞋,传统的藏装、藏帽、藏靴、藏被、金银首饰,别具一格的家具、腰刀、铜勺、陶罐、酥油茶桶等……这些品类繁多、五  相似文献   

16.
<正>2002年3月10日,杨锡先生走完了他71岁的人生旅程。他走的那天,春光明媚,艳阳高照。可到为他开“欢送会”时,天却下起了雨,方方面面的人们仍络驿不绝地冒雨前来,向他作最后的送别。杨锡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侗族老人,为何能得到人们这般深情的缅怀呢?半世坎坷,一腔赤诚杨锡是通道侗族自治县下乡乡流源村人。他出生于地主家庭,旧社会读到初中毕业,在当时当地,算是个很有“文墨”的人了。也正因为此,注定了他人生历程的坎坷。1949年12月,杨锡怀着投身革命、报效侗乡的满腔热情,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湘桂黔边区纵队,在一支队当文书。1950年土改时,部队番号撤销了,他也回家种田。1952年2月,他被正式录用为公办教师。此后几年,他先后到6所乡村小学教书。由于工作出色,先后被选送  相似文献   

17.
元大都十一城门制之谜,长期以来是学界广为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但主要是从汉族文化的哪吒神话或风水学说角度加以解释,争论不定。本文试从藏族文化角度加以解读。从营建大都城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最高决策者忽必烈的政治思想、宗教信仰,及其尊信帝师八思巴,在皇宫内外大量建造喇嘛庙供奉玛哈噶拉为军神、战神和护国神等多方面分析研究,认为大都城十一城门寓意元朝的护国神——藏传佛教的护法神玛哈噶拉。  相似文献   

18.
“达隆”系地名,旧译“达垄”、“达龙”、“答笼”、“打隆”等。在西藏称为“达隆”者有两个地方,一在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境内,一在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境内。帕竹·多吉杰布的弟子扎西白在今林周县境内的达隆地方兴建了达隆多吉典寺,简称达隆寺。因为位于拉萨北面,又称羌达隆寺。以此发展起来的教派称为达隆噶举,扎西白也因此称为达隆塘巴。 达隆噶举虽为噶举派八小支中影响较大并流传至今的一个教派,但可资参考的史料并不多,我们在撰写本文时,以《达隆教史》和《青史》为主,并参照其它藏汉文资料。  相似文献   

19.
听说老山前线有个“回民阵地”,战士们怎样生活,战斗?盛夏的一个清晨,我们踏着羊肠小道,穿过一片密林,来到了前沿。一个不到八十平方米的小山包,背靠高耸入云的悬崖陡壁。左前方不到五十米就是越军阵地,右边是一片布满越军地雷的芭蕉林。这就是闻名的某部二连的“回民阵地”。这里距越军最近,也最危险。战士们形容说:“越南小鬼子打呼噜,我们都听得见。”这个阵地本来不属于他们守卫,但部队接防后,“回民班”战士咬破手指写了血书和请战书。战斗动员会上,回族战士端起了鸡血酒,立下了铮铮誓言:“人在阵地在!”我们问起了“回民阵地”的由来。年仅19岁、被大伙称为“小灵通”的战士古怀方风趣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参考西藏传统金铜像分类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参照故宫博物院收藏品的名称题记及分类标准,结合艺术史研究中风格学的阐释方法,对元朝金铜造像进行了风格分类的尝试.文中将元朝西藏金铜造像分为五大风格类型--桑唐利玛、梵铜利玛、巴勒波利玛、噶当利玛及番铜利玛,并对这五大类型的金铜造像艺术表现风格的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