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觏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思想家,在李觏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李觏非常重视土地问题,土地思想是李觏经济思想的核心。针对当时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引起的社会危害,李觏也提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看法。他的土地思想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从分配角度分析,主张平土均田。后期主要从生产角度批判土地兼并。李觏提出了"平土均田"、"井田制"、"农业劳动力"、"尽地力、广垦辟"、"限田"等抑制土地兼并,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李觏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思想家,在李觏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李觏非常重视土地问题,土地思想是李觏经济思想的核心。针对当时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引起的社会危害,李觏也提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看法。他的土地思想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从分配角度分析,主张平土均田。后期主要从生产角度批判土地兼并。李觏提出了"平土均田"、"井田制"、"农业劳动力"、"尽地力、广垦辟"、"限田"等抑制土地兼并,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简说李觏     
李觏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尤其注重平民教育。他想要改革北宋的朝政,因为他未得机会进入仕途,所以无法实行自己的改革主张。胡适说李觏是王安石思想先驱,理由不充分。说曾巩是李觏的学生也无史料依据。关于李觏对孟子的非议,却反映了李觏对孟子的特殊看法。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抚州地方名人李觏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近年来对李觏思想的研究文章不少,并已达到较高层次。然而对他的人才思想尚少涉及。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李觏的人才思想大体上包括育才,选才和用才三方面的内容。 一、教化成善的育才原则 李觏从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认为人的知识和思想品德等都可由后天培养形  相似文献   

5.
浅论李觏的法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觏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涉及方方面面。通过对其立法及司法主张、所倡导的审判原则等方面的分析,揭示李觏法制思想的积极影响及其局限性,使人们对其法制思想的进步和不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作为北宋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和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李觏的思想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他提出的调和义利的经济伦理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联系到两宋时期正值理学兴起,对义的过分强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觏的经济伦理思想就显得更为可贵.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理财乃所谓义"的义利观和包含平土均田等内容的财富生产、分配和消费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觏根据《周礼》的理财思想和经济制度,结合北宋中期社会现实,在农业、财政、商业等方面分别提出平土均田、去冗抑末、理财富国、薄赋轻役、反对工商过多等经济思想主张。他的经济思想具有深刻的蕴义与进步作用,以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觏(公元1009——1059年)是我国北宋中期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和进步倾向的思想家.他既是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的积极拥护者,又是王安石所推行的“熙宁新法”的思想先驱者.他的思想在当时和对以后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北宋中期,赵宋王朝,已由开国初期的小康局面而陷入了“积贫积弱”的颓势.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化,因此使当权的统治者无法摆脱内忧外患的惨境. 面对当时的政治危机,一些有识之士和开明的思想家,则要求  相似文献   

9.
治国方略是李觏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社会规范又是治国方略中的核心内容。在李觏的治国方略中 ,“礼”“法”是两个基本范畴 ,而李觏关于“礼”“法”的理论与现代社会综合治理中的软规范和硬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礼”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翻开中国思想史,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对“礼”进行过探讨。“礼”在中国社会的历代统治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礼”从总体上说既是一个伦理道德范畴,同时又是一个政治范畴。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李觏继承并发展了他以前哲学思想家们关于“礼”的思想,同时又拓宽了“礼”的  相似文献   

11.
李觏与宋初的胡瑗、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同为具有博学通识的一代通儒。通儒的前提条件是对儒学思想的深透把握而又能通经致用,通儒的最高境界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尽精微而致广大。作为一代通儒,李觏对现实问题有特殊的敏感,他的《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等种种策论,体现了变革社会现实的先进思想。《易论》作为其思想基础,同时又有强烈的目的论倾向,“常”与“变”在李觏那里达成了一种辩证和谐;然他更重视“通变疏达”,反对“一本于常”。《礼论》为其思想核心,论述了一个完善社会的制度与秩序之观念;他的“礼”兼具本体论的价值范畴与协调论的功能范畴,因而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觏的农村诗,写自己身居农村之所见闻所感,反映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愿望和农民的苦难,皆为刳肝沥血之作。字里行间,表现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沉重的忧患意识,是李觏诗中的精华部分。作为北宋中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李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同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一样,应当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李觏的儒学思想是以礼为中心,他的人性论或性情论是从属于其礼论的。在李觏24岁时所作的《礼论》中,为了论证乐、刑、政是“礼之三支”,仁、义、智、信是“礼之别名”,他持性三品说的观点,这可以说是其人性论的大致倾向。但李觏的人性论有其理论上的不确定性,甚至有一些前后矛盾。在他30岁以后的思想中,为了论证圣人之道不是“以道强人”,则是“因其有而品节之”,“唯礼为能顺人情”,性善或情善的思想成为其性情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宋学中,李觏的性情论处于新儒学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这类似于郭店楚简的性情论在先秦儒学中的地位。文章将李觏的性情论与郭店楚简的性情论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在理论上有相似之处,而且都带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4.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又称盱江先生,北宋中叶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出身没落的庶族地主家庭。在范仲淹的大力推荐下,他曾被宋仁宗朝廷授以“将侍郎太学助教”,曾充“太学说书”、“海门主薄”。逝世前曾任“权同管勾太学”之职,但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讲学和著述活动。李觏青年时期就开始著书立说。他的著述丰富。其中多为“愤吊世故,警宪邦国”的政论,充满了对当时腐朽政治制度、传统迷信说教的揭露和批判,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被称为“医国之书”。他的著述涉及到政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史上 ,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 ,以平民价值为取向 ,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学思想史上留下独特的思想轨迹 ,是两宋文化哲学开山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化史上,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以平民价值为取向,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家思想史上留下独特的思想轨迹,是两宋文化哲学开山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觏十分注重生民实际经济利益,关心万民物质经济生活。他特别注意研究经济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以及人们衣食住各种问题。因此,在李觏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尤为丰富、精彩,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全面介绍和评价李觏的一系列经济主张,即他根据《周礼》的理财思想和经济制度所提出的富民利民、平土均田、薄赋轻役、重农抑商等经济思想,并阐发其丰富内容、深刻蕴义、进步作用、历史贡献以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觏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先驱者,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在家乡著述讲学期间,创作了大量描绘当地自然风光、吟咏性情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生态环境状况,同时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山川风物的亲近和爱赏,具有浓郁的生态意味.不仅如此,李觏万物同源、惜生爱物的哲学生态观及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物与"情怀,均与现代生态伦理精神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9.
李觏的时事诗具有强烈的战斗性,是他的社会政治呐喊的重要部分。在他的时事诗里,他关心时政民瘼,为人民疾苦奔走呼号,拥护社会政治改革,鼓吹富国强兵的主张,并以切肤之痛,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李觏的时事诗是李觏诗中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20.
探讨北宋中期思想家李觏的人生观及其人生践履,认为:1.李觏由易论而建构了生存智慧的学说;2.李觏又由礼论提出了许多人生的准则;3.李觏有其独特的人生践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