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比较分析界定,认为纳西族文化的本体实质是通俗文化。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媒介文化全球化,纳西族社会文化有部分呈高雅文化变化的倾向,在与大众文化的交汇中,纳西族高雅文化无力应对其侵袭。为了保持纳西族文化的持续发展,提出应当要创造出纳西族大众文化,与汉民族大众文化和西方大众文化进行同质谈判协商,最后达到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而要创造纳西族大众文化就必须回归本民族通俗文化内核,同时借鉴先进大众文化的形式和传播渠道建设,从而创造出有本民族特色的纳西族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2.
传统和现代,本土和舶来,通俗和高雅,先进和落后等不同形态的文化同时并存、相互碰撞,是当前我国基本的文化生态.在此情况下,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要求我们清醒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积极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努力实现不同文化合理成分的有效整合.也就是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是自古有之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但在近代以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伯明翰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们对此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即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并有归一于大众文化的趋势。从文化消费者(受众)的视角来观照这一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这一趋势是传媒和文化消费者(受众)两个主体之间重心持续位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近来在国内引起广泛讨论.但日常生活审美化并未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它不过是大众文化产品以审美方式呈现在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新型媒介文化人制造的文化幻象;大众文化不仅没有消弭审美与日常生活、高雅与通俗的界限,相反,它销蚀或钝化了大众的审美鉴赏力,不利于审美心境的营造,同时文化的视觉转向为审美现代性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在其文化批判中,把社会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深入到文化评价,形成了特定的高雅文化观,认为高雅文化具有否定性、超越性的特征,因而是真正革命性的文化,是判断各种 社会文化的重要标准.从高雅文化的标准来看,资本主义流行文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文化体现,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降低并消解人们的主体性、批判性来达到维护资本主义的目的,在根本上是一种辩护性的非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借鉴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理论可获得两个启示,一是在推动文化大众化的同时必须防止文化的过度市场化和庸俗化,特别是要防止通俗文化对高雅文化的吞噬;二是在同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应当自觉意识到西方流行文化的资本主义本质并防止其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电视通俗文化是当代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最为流行的品种之一。把话语分析引入像“竞猜秀”一类的电视通俗文化的研究中 ,是把文本研究和传统媒介研究结合起来 ,把电视通俗节目的话语活动和尽可能广泛的社会经验结合起来 ,以理解电视文化的“通行”意义  相似文献   

7.
徽州楹联是高雅的文化旅游符号,表达出古徽州人崇儒重教、讲究孝悌、重视教育、谦让勤勉等处世哲学。文化景观中的楹联符号重构具有意义。重构中楹联符号在主题上应与文化景观的内涵相统一,内容上需民族性与时代性包容并蓄,格调上通俗与高雅兼而有之,形式上要追求赏心悦目的美学享受,功能上可突出渲染主题与深化意境。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 ,保卫本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是城市电视台的历史责任。本土文化熔高雅与通俗、继承与发展于一炉 ,具有开放性与现代性的丰富内涵 ,是世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扬州文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具有鲜明的特点。她容纳百川 ,风格独特 ,外延广 ,内涵精 ,既高雅 ,又通俗。载着历史沧桑的扬州文化正不断开创着灿烂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网络小说与纸质传统小说形式上没有明显区别,无非依赖的媒介不同,因此要谈网络小说,就必须关注互联网的媒介属性,然后才能分析媒介转换会给小说造成什么后果.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看,互联网主要表现为一个多线程思维的分心机制,具有强交互性和强刺激性.互联网思维带给网络小说的,就是二次编码既往的通俗经典文本、情节的快速推进以及文化口味上的鄙俗化.  相似文献   

11.
通俗喜剧作为通俗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随着电视这一大众媒介的普及走进了千家万户.其实通俗喜剧在西方源远流长,早已成为西方文化和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介绍西方文化时,适当介绍些通俗喜剧,对于了解和吸收西方文化和文学中的有益部分,应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在不同媒介形态中的呈现方式并不相同。口头媒介时期,其主导文化是民间文化,大众文化呈缺席状态。印刷媒介时期,近代通俗文化兴起,但相对朴素平实。电子媒介时期,现代大众文化泛滥,经过视觉文化的包装之后则更显嚣张。数字媒介时期,大众文化融入媒介文化之中,仿佛隐而不见,却又无处不在。大众文化与不同媒介形态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大众文化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断变化的大众文化又呼唤着研究者在问题意识、理论框架、研究路径等方面做出调整。面对当今更加复杂的文化格局,从大众文化研究转向媒介文化研究或许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的发展 ,抹平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区别 ,改变了知识价值标准 ,从而使知识分子的地位发生转变。面对大众文化 ,知识分子角色正在多样化。但要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 ,必须遵循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逻辑 ,在先进文化的指导下 ,构建适合我国国民心理需要与身心健康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4.
博客文化对课程与学习的影响 --基于"成长博客"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文化已成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客文化具有高雅与通俗兼容、个人性与公共性结合、历时性与共时性并存等特征,备受广大教师、学生的青睐。博克文化正在对课程产生巨大冲击,并影响广大师生的课程观与学习观,进而促进其学习方式与工作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经典存在方式由神圣高雅走向交互通俗。这为文学经典在当代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导致了文学经典去经典化与被边缘化的隐忧。文学经典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出现交互化、影像化、碎片化特点,进一步导致了文学经典的泛审美化。这呼唤着我们明确文学经典的标准,坚持正确的文学审美原则,并充分利用电子媒介的力量,为文学经典的存在与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与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园地繁花似锦。80年代后,港台通俗文艺和国外现代艺术涌入中国大陆,遍及穷乡僻境。通俗文艺发展迅猛,民间文艺迅速复苏,并且走出山门国门,而高雅艺术却不太景气。这就引起人们关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如何看待通俗文艺和民间文艺?如何处理雅与俗、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如何出精品?这就形成了文艺理论界热烈讨论的问题。讨论中多就通俗文艺来谈,涉及民间文艺的不多。这里仅就民间文艺谈谈雅俗问题。原始时代,人人平等,地位无尊卑之别,文化无高低之分。原始艺术就是全民艺术。进入阶级社会,便产生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从共时的角度,分析了当今艺术的嬗变,论述了构成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旋律审美文化、高雅审美文化、大众通俗审美文化的各自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大众文化的飞速发展,审美文化向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成为当今审美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对女大学生进行知性高雅教育具有必要性.当前的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没有合理汲取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知性高雅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女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以及对知性高雅教育的相关理论有待深入研究等.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批判性借鉴传统文化中有关女性教育的思想、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元素和道德元素,同时把知性高雅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女子院校及相关的女性教学与研究单位要在加强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时下,市场经济勃兴,文艺特别是流行文艺也在滚滚商潮中空前活跃。对此,有人皱起了眉头,认为这是造成严肃文艺严重萎缩的祸根,指责日:"通俗文化艺术,由于多按照某种固定的文化艺术模式复制,所花的社会劳动时间大大低于高雅文化艺术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加之销售最大。...·这对部分严肃文化艺术的创作者来说,不能不发生诱惑作用。"容忍通俗艺术泛滥,只能钝化人的感觉,诱使艺术家误人歧途。"①因而主张取消通俗文艺。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文学的消遣性、娱乐性、渲泄性被凸现了。真正为大众所喜爱的文学作品日渐增…  相似文献   

20.
大学里一定要有高雅艺术,这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很好形式之一,高雅艺术地校园活动是一件让在校大学生感受到真善美,了解民族先进文化和人类优秀文化,培养和提升人文素养的好一。在大学校园里开展此类活动,可以引导和带领更多的同学喜欢高雅艺术,成为高雅艺术的追随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