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文化是伴随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成长起来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对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双重影响,即网络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和独特魅力,同时,网络文化和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正确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措施;加强网络内容管理,建立舆论监控和引导机制,正确引领网络舆论,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
<正> 最近,广东社会科学界部分学者连续举行两次座谈,中心议题是应如何估价开放与改革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的问题。广东省委副书记谢非以及正在广东调查研究的中宣部研究室的同志分别出席了座谈会。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开放与改革不仅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巨大的积极作用,那种只看到开放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从而对开放与改革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重要积极作用采取否定态度的观点是片面的,不是实事求是的。同志们认为,开放与改革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总的应该如同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一要开放,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放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有的同志以经济特区的事例来说明:一,经济上去了,生产发展了,就为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把“实施城镇化战略”,写入了第十个五年计划。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但是 ,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从长远来看 ,要促进其不断健康发展 ,必然要求精神文明建设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发展小城镇物质文明的同时 ,必须研究、加强其精神文明建设。一、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小城镇发展的过程 ,实际上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过程 ,是自然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等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聚集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出现标志着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日趋突出。应当说,精神文明建设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笔者仪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有效发挥问题谈点浅陋认识。  相似文献   

5.
网络是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它是社会发展脉络中公众社会态度、思想波动、价值取向和评价结果在网络上的投影,是不同社会群体、阶层利益和社会需求在网络上的话语和情感表达。网络舆情的主体是网络公众,客体融合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网络舆情客体受主体的影响,主体反过来也受制于客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网络舆情的形成关键在于网络主体对客体的情感和态度。网络舆情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它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应在善治理念下加强舆情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市场迅速崛起和发展,成为当代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经济。它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各项文化事业的繁荣活跃,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肯定我国文化市场繁荣兴旺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应当把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这里讲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深刻揭示了精神文明建设对推动物质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这是对党的十二大精神的发展,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与我国的草根民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莹 《天府新论》2004,(6):13-18
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为学术界广为重视的“社会资本”问题,主要是指建立在信任和互助合作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网络,它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资本之一。社会资本与我国的草根民主存在着结构性制约与依存关系。但目前我国社会资本还相当缺失,因而制约了我国的草根民主建设。必须实施对公民的美德教育;促进社区合作网络的建设;加强草根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培育、壮大第三部门并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资本建设中的桥梁作用;从而形成我国社会资本的组织网络,以此来推动我国的草根民主建设,并最终促进我国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日益发展,既对人们生活、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二、打造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三、加强立法,科学管理,创造优良的网络文化环境;四、运用行政手段对网络文化进行科学管理;五、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弘扬时代主旋律,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0.
网络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交互性、形式创新性的挑战.因此,应面对这些挑战,积极地从建立传播精神文明为内容的站点;网上正确引导;加强网络管理及建立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高素质的政工队伍等方面入手,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它通过对人施加思想上的影响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服从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两者在指导思想、内容和目标以及任务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从而使人们容易混淆两者在概念和内涵上的区别.对此加以界定,同时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点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解放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时期、改革开放奠基时期、稳步展开时期、全面推进时期和党的十八大后的深化发展时期等阶段,取得了较丰富的发展经验,提升了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新时代,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生态文化创新、模式创新以及合作创新,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努力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发展相结合,并根据具体国情持续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更新观念 ,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 ,使二者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更要不断创新 ;必须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 ;从实际出发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充分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总结经验 ,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思维深刻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演变。用户思维有效提升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社会化思维有效提升教育主客体的互动性,简约思维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大数据思维有效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跨界思维与平台思维增强教育的多样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适应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深刻影响,主动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联网思维实践路径,真正实现互联网思维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中心,科学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立足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是当下中国历史性实践所提出的重大思想课题。现代化的发展往往意指进入"现代文明"。而对这一文明的抽象理解却掩盖了其本质规定和历史性。中国的发展是在与西方不同的历史前提的基地上开展出来的,仅只部分地从属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而其快速发展正日益凸显后者固有的历史界限。中国发展的现实前景意味着整个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价值体系等的变革与重铸,从而不可避免地要求哲学的新形态。这一哲学新形态的思想资源即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其自主的创造性融合,将积极地指向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在认知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在认知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匹配和协调,就是人的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是真正人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实现.而全面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根据,就是自然生态平衡规律以及这一规律在社会的延续所展现的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17.
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也影响了人类的价值观、道德观。过度的物质追求,破坏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和谐的关系。以吉卜林的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以生态批评为理论基础,分析吉卜林短篇小说中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思想,探寻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道德、精神、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根源,并呼吁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社会建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一起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演进过程。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和特殊规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建设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具有目的性、联动性、内含性和历史性的关联。当前,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传统社会积淀的陈规陋习、社会转型生成的精神危机、全球化浪潮引致的发展风险等制约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协同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度融合、相互建构、良性联动和同步发展,应加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政治,加强文化教育,建设生态文明,积极参与全球化。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巩固和发展我国当前志愿服务的良好态势,解决存在的问题,构建志愿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好且快地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