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从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起,至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止,共用了八回书写赤壁之战,约四万字。如果把《三国演义》分为前后两部分,赤壁之战恰处于两部分的交接处。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前半部分情节发展的自然延续,又是《三国演义》后半部分三国分争的开篇。赤壁之战之前,《三国演义》不外写了两件事——一是写曹操起兵,写他把汉献帝掌握在自己手中,写他剪灭群  相似文献   

2.
佟晨绪 《可乐》2010,(7):33-33
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正因为有了周瑜的谋略,孙刘才得以以少胜多,大败曹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的飘逸形象令人难忘。可惜他生不逢时,光芒几乎全被诸葛亮掩盖了,终于在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慨之后吐血身亡。  相似文献   

3.
在三国孙吴政权中,鲁肃与周瑜,既是辅弼重臣,又是具有乔、扎之分的挚友。他们对孙吴的建立与巩固竭智尽力,赴汤蹈火。然而他们的性格、胸襟、智谋与看问题的角度及方式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周瑜精明强悍,激昂奋发,敢作敢为,身先士卒;鲁肃成熟老练,理智沉稳,谋划深远,虑事周全。面对曹操下江南的汹汹兵势,他们是坚定的主战派。赤壁战前,他们与诸葛亮共同说服孙权,抗击曹操。赤壁战起,周瑜火烧曹军战舰,为孙、刘联军取胜立下赫赫战功。战后,周瑜则挖空心思破坏孙、刘联盟。鲁肃则主张孙、刘联手对付强曹,赤壁战前,主动与刘备结盟,战后,力挺三分,且极力维系三分鼎立。周瑜的观点在于南北对峙,鲁肃的理念在于三分而后一统,他们的观念存在本质的差别,这反映了他们性格、胸襟、眼界的不同,也体现了他们智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思路呢?叶圣陶爷爷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路。”就以课文《赤壁之战》为例,这篇课文是记叙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全文是围绕“火攻”来写的,阅读时,我们就  相似文献   

5.
“周瑜破曹”说的偏颇崔吉学爆发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冬天的赤壁之战,是一场改变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力量对比,导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大战役。曹操发动了战争,又以惨败而告结束。那么,击败曹操又当功归于谁呢?“周瑜破曹”──亦即周瑜击败曹操,这是历来盛...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读后,即使过了若干年,它的许多人物形象仍然活在人们的记忆里;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象他们还活在人群中。如人们把有智慧的人赞为“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做“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为“周瑜”,把性烈的人叫作“张飞”,把忠厚的人称为“鲁肃”……,诸葛亮、曹操、周瑜、张飞、鲁肃等名字已成为某种类型人物的代名词;只要你用其中的一个名字称呼某一个人,不用附加说明,人们便知道你所指的  相似文献   

7.
摆棋子     
赤壁之战前,周瑜曾登门向诸葛亮求教八卦阵法,诸葛亮不置可否。却拿出9颗白色的棋子说:"这里是9颗棋子,你给我摆3排,每排4颗。"周瑜拿起棋子,东摆西摆总是  相似文献   

8.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羽扇纶巾”究竟是指谁?这在许多诗词注家中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陈玉麟同志在《羽扇纶巾究是谁》一文中(载扬州师院南通分院编《教学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一期)认为:“羽扇纶巾是指诸葛亮,而不是指周瑜”。  相似文献   

9.
周瑜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周瑜性格的特征是他的“性度恢廓”与“气量狭窄”的有机统一,这构成了周瑜性格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周瑜形象的塑造是在同诸葛亮的性格纠葛中完成的。周瑜形象对诸葛亮形象的正衬与反衬,奠定了诸葛亮形象作为中国人民的智慧化身的性格基础。周瑜形象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元代杂剧中的三国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国故事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一个显著的位置。从中国戏曲形成之日起,直到今天,在舞台上,三国戏始终保持着传唱不衰的盛况。那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粗豪爽直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雄姿英发的周瑜,……千百年来,总是那样广为群众喜闻乐道。可以毫不夸饰地说,中国的古代历史故事剧,上而周秦列国,下而唐宋元明,很少有比“魏蜀吴,争汉鼎”的戏曲更能激动观众的。其原因何在呢?鲁迅先生回答了  相似文献   

11.
民间传说:“刘备借荆州,久借不还”。这一传说,经《三国演义》和戏剧再度渲染,遂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推本溯源,“刘备借荆州”之说,并非当日的历史事实,乃吴人事后捏造的谎言: 一、赤壁之役,破曹操后,“周瑜为南郡(治今湖北公安县东北)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刘)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  相似文献   

12.
新三气周瑜     
周瑜总是想跟诸葛亮比谁聪明。 诸葛亮听说京城开了,家叫“肯德鸭”的店,生意特好,于是他派人去京城打听。士兵回来告诉他那家店是周瑜开的,诸葛亮沉思了一会儿不再说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曹操有一段名言,“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论者往往以此讥笑曹操过于自负,笔者则以为,三国时期曹操在历史上确实起过相当的作用,对此足以当之;而刘备则愧领了。实际上,在《三国演义》中,真正能够推动历史长河中的波澜,左右历史风云变幻的是曹操和诸葛亮。然而,“论英雄”之时,诸葛亮尚未出山,曹操还无法认识这位“卧龙先生”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4.
目前 ,学术界有人认为公元 2 0 8年曹操南征荆州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这导致了其兵败赤壁。曹操正确的决策应该是重兵西向 ,攻取汉中 ;也有人认为 ,曹操在占领江陵后 ,磨磨蹭蹭 ,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 ,以至贻误战机 ,终致赤壁之败。本文认为 ,曹操南征荆州非常及时 ,也非常成功 ,赤壁之败不是南征荆州决策的失误 ,而是曹操在占据荆州后 ,立足未稳便急躁东进造成的恶果。  相似文献   

15.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思想状况及其发展1.联盟战的运用和发展.联盟战思想古已有之,三国最为典型.魏、蜀、吴,都有一批智囊人物,统帅都具有雄才大略.曹操很能干,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称赞他,“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孙权方面也有个智囊团,其代表人物是周瑜、鲁肃、陆逊等.刘备那里有以诸葛亮为首的智囊团.斗智的水平很高,联盟战运用非常好.我们以赤壁之战为例,有关材料对战争本身记载并不多,最出名的就是谋略运用.当时曹操20万部队下江南,号称80万,把刘表集团降服以后,企图乘胜一举两克,把  相似文献   

16.
“三顾茅庐”和《草庐对》献疑──诸葛亮早年思想和生活考察王大良“三顾茅庐”和《草庐对》,是与诸葛亮早年生活有关的两件大事,也是在诸葛亮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大多囿于传统观念,认为诸葛亮从一开始就有“天才的预见”,是‘’智慧的化...  相似文献   

17.
赤壁不在     
“去赤壁。”我对售票员念道。“赤壁?”售票员嘟着嘴开始翻查车次表。我叹气,车次表上又怎么可能会有?“去湖北嘉鱼。”我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哦!你不早说?”他愤愤道。千年前,醉酒的苏轼于某地题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个千古不朽的艺术典型群。诸如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周瑜、鲁肃等,都给人以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之感。对此,人们已经研究得很深入了,尤其是人物性格的鲜明性,更是研究得非常透彻。本文只就其中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发展性,略陈孤陋,是谓“别论”。典型的性格都应是多样化的有机组合。《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并非抽象单一,而是很丰富的。已故学者傅继馥同志在《类型化艺术典型的光辉范本》一文中曾说:“《三国志演义》人物的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是某一道德品质的典范的表现。例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  相似文献   

19.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割据称雄。“曹氏挟王室之威重,孙氏藉父兄之余业”,建立魏、吴两国。“刘氏独不阶尺土,开国于亡命行旅之间”。由于采纳诸葛亮的建议,拟定了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彝越,北抗曹操的策略,“率使刘氏以岷、峨之地为已封,粱、益之人为已蓄,曹操不敢以兵疆骤进,孙权不敢以境阔妄动”,与魏、吴成鼎足之势,建立蜀汉政权,这都和诸葛亮的努力分不开的。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在诸葛亮治理的蜀国,虽然“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可是对外常“提步卒数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汉末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极具探索价值的历史事件。诸葛亮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唯独看中了走投无路的刘备?明明有史书记载是诸葛亮毛遂自荐,而不是刘备“三顾茅庐”?“坐在小车上、手摇鹅毛扇”,他当年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