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命运长河中搏击、浮沉的人们──王蒙笔下的新疆兄弟民族群像夏冠洲迄今为止,王蒙正面表现新疆各族人民生活的小说,共有二十余篇(部)之多,在其全部小说创作中占了重要地位。在这些作品里,作家大体勾画了新疆(主要是伊犁地区)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的历史风...  相似文献   

2.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古代应称部族)聚居杂处、共存发展的地区.在新疆历史上,不仅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活动比较频繁,而且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上的相互吸收、融合也都在不停地进行着,并且具有显著的地区特色.一部新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说是一部新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史.因此,新疆民族史的研究,一直是新疆史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回顾并展望新疆民族史研究工作,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璐 《天府新论》2006,3(6):136-138
现代史诗指的是近代、现代、当代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生活的优秀长篇叙事作品,主要指长篇小说。现代史诗的识别标准,仍然来源于古典史诗,现代史诗与古典史诗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现代史诗特征是:选用重大的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题材,规模宏大;塑造完整的杰出的人物形象,于个性中寄寓民族性和人类性;对历史和现实作宏观的、本质的透视;真实与奇妙的结合,情节跌宕起伏。“史诗”作品不仅是“史家绝唱”,还应是“无韵‘离骚’”。一些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史”与“诗”结合的和谐度不够,有的“史”压过了“诗”,有的诗性强于史性,完全“达标”的史诗性或史诗型长篇小说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中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哈尼族迁徙史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尼阿培聪坡坡》是流传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的一部长达5600行的哈尼族迁徒史诗。它详尽地记述了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艰难曲折,从遥远北方向南迁徙的事迹。这部史诗是研究哈尼族历史、族源、族性、风俗演变、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研究,作者认为,这部史诗不仅是一部哈尼族的迁徒史,而且是一部形象生动、脉胳清晰的哈尼族社会发展史。由于哈尼族社会是在长期迁徒流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其社会发展的轨迹和社会文化的形成都具特殊性。其突出表现为,(一)社会进程的周期性失衡;(二)社会文化的多元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一、北方英雄史诗带随着外国文艺理论的传入,史诗(EPIC)这一概念逐渐被我国学者所认同和接受。在国外,史诗(EPIC)一词,并无严格的概念含义。它常指描写英雄业绩的长篇叙事诗。作为文学术语,它既包括书面作品,也包括口头作品。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运用史诗把他们大量歌颂英雄丰功伟绩的传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学者们常常把史诗与出现于英雄时代的有关英雄的口承诗歌等同起来。在我国,“史诗”在不同的民族中有不同的称谓。维吾尔人民称“史诗”为“达斯坦”(DASTAN叙事诗之意);柯尔克孜人民称之为“交毛克”(J…  相似文献   

6.
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一部巨型民间口头创作。它最初产生于我国新疆卫拉特蒙古人民之中,后来逐渐流传到我国、苏联和蒙古三国的蒙古语族人民中,并在各地的流传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已成为这三国蒙古语族人民共同的珍贵文学遗产。除此之外,《江格尔》还在毗邻地区突厥语族的图瓦人和阿尔泰人中有一定的影响。《江格尔》就是这样在一处产生,以四面散射方式流传和发展的巨型英雄史诗。《江格尔》产生发展于古老的蒙古英雄史诗或阿尔泰语系民族史诗传统的基础上,因而它继承了古老的史诗传统,并与《玛纳斯》、《阿勒帕密斯》等英雄史诗,成为阿尔泰语系人民史诗的高峰。本文着  相似文献   

7.
京族史诗呈现了京族含蓄包容与刚健雄浑并举的海洋文化精神,是京族历史、民族精神、社会文化生活百态以及京族人思考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百科全书,体现出艺术工具论、艺术本体论、艺术形式论的多重属性.而从其精神内涵、形成方式、艺术形式看来,人生如诗、生活如诗、民族如诗是京族史诗潜在的核心命题,此种生命存在形态、艺术创作形式和人文精神,不仅是民族文化瑰宝,而且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完善和补充,亦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借鉴与给养.  相似文献   

8.
在诗经学中,史诗概念的出现比怨刺诗、情诗、农事诗和燕飨诗等概念的出现要晚得多.《诗经》中的史诗是“五四”以后学者们运用西方的诗歌艺术理论研究《诗经》的新的发现.自从有人提出《诗经》中存在史诗以后,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和极大兴趣.这不仅是由于这些诗歌的重大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直接关系到在世界范围内对于中国文学的看法.西方学术理论界曾经流行一种偏见,认为中国没有史诗.这种偏见以黑格尔为代表,他认为在东方各民族中,只有印度和波斯才有一些粗枝大叶的史诗,“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式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世界史诗的文化地理枢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民族史诗产生的文化地理枢纽以及史诗与世界文化特别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学术界至今很少有人涉猎。为此,本文就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的史诗与世界史诗的关系作一初步的宏观的考述。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在世界各地被记录下来的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的62种唱本,现珍藏在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手稿部。其中完整记录了7位玛纳斯奇演唱的史诗的第一部至第三部和15位玛纳斯奇演唱的史诗的第一部和第二部,还有其他玛纳斯奇所演唱史诗的有些篇章。史诗的第一部《玛纳斯》有31种变体,第二部《赛麦台依》有22种变体,第三部《赛依台克》有9种变体①。新疆是史诗《玛纳斯》普遍流传的地方之一。我国早在1961年就开始进行搜集工作。但后来一段时间搜集工作未能继续进行,直到1964年又搜集并整理了许多材料。当时被…  相似文献   

11.
清代新疆行政体制变革的重大胜利──纪念新疆建省110周年齐清顺今年是新疆建省110周年。1884年(清朝光绪十年)新疆建省,是新疆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新疆行政体制方面的一次重大变革。新疆省的建立,结束了新疆在行政管理体制上长期与内地不统一的历史,对...  相似文献   

12.
高屋建瓴匠心独运──评木芹《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黄纯艳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既是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研究工作的必然归结点,而要完整、系统地论证这一问题,必须赖于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充分积累。几十年来断代史、民族关系史、族别史的研究都取得了...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三大史诗研究述评潜明兹,张宗奇二大史诗与我国其它少数民族各种类型的史诗研究而综合组成的中国史诗学,是本世纪80年代新兴的学科。藏族的《格萨尔》基本上以两种形式流传;一种是分章本,在国内已发掘六种,不仅章回详略不同,内容亦有差别。其中以青海省的贵德...  相似文献   

14.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走向21世纪的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卷)是一部由新疆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王拴乾同志主持、新疆社会科学院近30名各民族专家、学者参与撰写的百万字的巨著。其中的文化卷是一部有关新疆文化百年发展的历史轨迹与转型进程的著作,通过对新疆各民族文化百年来的发展与转型进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努力把握20世纪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脉络,从而对21世纪的新疆各民族文化建设、文化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获得启迪,对于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正确认识新疆各民族文化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于…  相似文献   

15.
阿依曲莱克是《玛纳斯》史诗中以玛纳斯为首的一大批重要人物形象中的一个。同时,她还是一个体现史诗美学价值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之《玛纳斯》史诗中有绮依尔迪、卡妮凯、阿依曲莱克、阿茹凯、萨依卡丽、克勒吉凯、库姬勒等一大批既有倾城倾国之貌又勇敢无畏、有血有肉、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无论是在烟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都以她们自己超凡的人格魅力增添了史诗的美学鉴赏价值。这些女性形象的人生经历和悲剧命运是整部史诗宏大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史诗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绮依尔迪、卡妮…  相似文献   

16.
周初史诗叙述的是部族由蒙昧、野蛮跨进文明门槛的历程,呈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生动过去。周初史诗中婚姻习俗的内容,一方面反映了初民社会对婚姻认识的进步,另一方面,反映了氏族联姻在军事同盟及贵族家系发达上的重要作用。周初史诗中的上帝观念,强调天命与人世道德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奠定了德治的传统。周初史诗中祖先崇拜观念,是从本民族关键时刻提炼出对当代有重大意义的往事,确立祖先在当今社会的支配地位和传统的约束力,形成贵族传统教育的资源。周初史诗是周氏族的传奇故事,其中蕴含着氏族的原始精神、生活哲理、人生智慧等对民族未来有深刻影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英雄史诗(民间俗称“镇压蟒古思的故事”或“平魔传”)主要是由操马头琴的民间艺人“朝尔齐”演唱的古老民间艺术,产生和繁荣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初级阶段。由于蒙古各部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域的差别,各类史诗又带着各不相同的时代印记和地方特色。东蒙古(包括呼伦贝尔、哲里木、昭乌达盟等地)流传的短篇史诗比较简单古朴,但数量很多,反映的大致是狩猎经济过渡到畜牧经济的历史面貌。西蒙古(主要是新疆)以长篇传记史诗《江格尔》而驰名中外,它是奴隶制初期史诗高度发展的艺术硕果。  相似文献   

18.
论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变异金海英雄史诗,是人类特殊历史发展阶段──"英雄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艺术从前艺术到真正艺术的转变。英雄史诗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和其他一切文学现象一样有着自己萌芽、形成、发展、变化以及逐步消亡的客观历史过程。有关蒙古族英雄...  相似文献   

19.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虽然没有留下论述史诗的专著,然而在其许多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却对史诗发表了一系列精辟见解,对前人的史诗研究进行了科学总结,全面论述了史诗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认识价值、艺术价值和繁盛消亡等重大理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史诗学的基本原理,从四个方面对史诗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理论概括。 (一)史诗产生于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民族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它由民族、部落发展而来,伴随社会出现阶级和国家而产生。马克思说:“在氏族社会组织中,氏族是基本组织。它既是社会体制的基础,也是社会体制的单位。”①血缘家庭是第一个“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20.
将民族的终极关怀作为主要内容的忧患意识,就是在国家民族存亡危急之际,作为个体所表现出的忧国忧民。清末民初的谢彬即是这种民族忧患意识的集中代表。《新疆游记》全书贯穿始终的是谢彬对新疆与中国西部历史命运的忧思,透过《新疆游记》我们可以解读其深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其主要表现在谢彬对新疆交通、财政和物产资源开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