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智勇 《甘肃社会科学》2007,(4):129-131,111
岳飞北伐是南宋中前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北伐最终功败垂成,固然是宋高宗、秦桧等执行投降路线所致,但从军事的角度分析,宋军东部和西部战场未能有力配合岳飞军团作战,亦是值得探讨的重要原因.该文从宋、金双方军事力量的不对等、仙人关等大战后西部宋军实际的军力,西部宋军防御强于进攻的特点及后勤供给的匮乏等方面,分析了西部宋军未能有力配合岳飞北伐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我省的宋金采石矶之战的宋军指挥者,历来说是虞允文。今见王明清的《挥麈录》上一段记载却有异说:“(完颜)亮知江岸有备,遂全军过杨州。(宋)军奏凯,未及登岸,虞丞相允文以参赞军事偶至采石,遂与王琪报捷于朝廷。”原来完颜亮见宋军防严密,便移兵沿江而上,克杨州。虞  相似文献   

3.
宋代对弓弩等制作技术复杂的大杀伤力武器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在同北方政权的军事斗争中,宋军对神臂弓等弓弩武器进行了一系列改良与革新。同时,金、蒙军队对此亦有所因应,其主要措施有仿制和加强改进骑兵战术两种,最终促进了武器技术与军事战术的交替进步。宋军试图以技术管控之方式维持弓弩对骑兵的优势,但因战役层面失利而最终失败,以骑兵为主要作战手段的金元军队虽然对神臂弓有所仿制,但未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1859年,世界上第一艘铁甲舰诞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之战,是世界史上首次以蒸汽铁甲舰为主力的大规模海战,在海战史上占显著地位。对清政府在黄海之战中的失败,笔者认为北洋海军军事技术及其运用方面的落后,是造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 近代海军是大工业的产物,其军事装备、武器与技术革命关系密切,谁抢先用最新科学技术改革武器、装备,并制定适合新武器的战略战术,谁就有可能在军事力量对比上取得优势。  相似文献   

5.
张伟  乔清明 《理论界》2006,(3):181-182
在1894年爆发的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一败涂地。从军事方面来看,中日双方海军战略的优劣是决定此次海战胜负的重要原因,中国之所以没能制定一个正确的海军战略,是因为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的落后、对制海权的忽略和漠视、军事领导体制存在较大弊端、舰队的机动性和进攻性没得到充分发挥以及不注重海陆协同等。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我们今天的海军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陈白沙手书《登压山观奇石碑》上的两首七绝,颇有名,不少人以为都是陈白沙自己的作品。其实,诗碑前一首“忍夺中华与外夷”是明成化年间任广东提学佥事的赵瑶所作。《新会县志》卷十二“金石”篇录此碑云:“登厓山观奇石碑草书忍□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镜功奇石张宏范,不是胡儿是汉儿。晋江赵□□□□□口同提调□□□事长年碑读洗残潮,□□还□野火烧,来往不知亡国恨,只看□石□□□。白沙陈献章成化己亥年□月□□日□□□□□。右刻在厓山慈元殿两庑,按崖山志,赵字下是瑶字。瑶字德用,晋江人,进士;考院通志职官表,瑶成化十二年任按察司佥事,诗当作于此时。”  相似文献   

7.
一八八四年八月中法战争马江之战,是我国始建海军以来首次较大的战役.它以海战为主,海战、岸防兼有,从八月二十三日至三十日,历时七天.中国清政府多年经营的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死亡七百九十六人;中国最大的造船厂遭到严重破坏;从马尾至闽江入海口百余里之岸防设施被摧毁.损失惨重,教训深刻.本文以军事部署为重点,探讨清军失败之原因,以便为近海作战和海岸防御提供一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甲午丰岛海战失败责任在李鸿章郑守正丰岛海战是中日甲午海战的序战,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丰岛在朝鲜酉海岸,因海战发生于该岛附近海面,故称丰岛海战。丰岛又位于牙山锚地以西约20埋,故是役亦称牙山海战。六月二十日(农历,下...  相似文献   

9.
在元丰四、五年的宋夏战争(即灵州和永乐两役)中,宋军的死者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对宋代军事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些史学论著,特别是战争史专著,在谈到灵州和永乐两役宋军死者人数的时候,引用《宋史·夏国传》和《续通鉴》的记载,说:“死者六十万人”,或说“灵州之战,宋军先后损失至四十万人”。殊不知这些巨大数字很不可靠,误差甚大。 今考《宋会要辑稿· 兵》(以下简称《会要·兵》)八之二八云:“永乐城陷,徐禧、李稷、李舜举并汉蕃官二百三十人、兵万二千三百余人皆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三三○“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戊申”条的记载亦相同。据此,永乐城失陷时,宋军战死的官兵为一万二千五百余人。再考司马光《涑水记闻》(以下简称《记闻》)卷十四,得知:最初,参加保卫永乐的宋军共有“四万”,全部集中于城内。在该城失陷前,宋夏双方进行了城外战。当夏军攻城时,徐禧命曲珍率领城中部分士兵出城御敌,战斗激烈,宋军“偏裨死者数人,士卒死及弃甲南走  相似文献   

10.
消极防御是宋300年间一贯奉行的军事战略方针,也是亡宋根本的、直接的原因。冗兵弱卒是造成宋代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的又一个致命因素。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有一种现象对军队建设影响很大,这就是军队的赢利性经营问题,而宋代无疑是这一问题最为严重的历史时期之一。军队回易等赢利性经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军费拮据、增强御敌备边能力,但宋代军队的赢利性经营早已违背了"赡军"的初衷,它的泛滥无度严重地毒化了军中风气,腐蚀了官兵思想,涣散了军心,导致军中腐败,严重影响了宋军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陈峰  王路平 《文史哲》2006,(6):119-125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军队多兵种与群体作战的效果,产生了阵法以及阵图。至北宋时期,统治者长期对阵法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加以建设,更通过授阵图指挥作战。尽管宋朝君臣为此耗尽了心机,但因为当政者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消极防御和控制将帅,因此这些产物恰恰违背了军事的基本原则与常识,束缚了军事将领的手脚,造成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张载上书范仲淹的时间当以《宋史》所载"年二十一"为准;张载并非范之门人也无师承关系,范对张载思想的转变的确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经历了一定的过程;张载之学是在与二程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立的思想体系,"京师论《易》"对其易学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张载与邵雍观点的不同,体现了宋代易学气学派和数学派的对立;张载卒时以吕说为妥,主要卒因是病逝,虽然政治失意对其心理和身体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帆 《河北学刊》2012,32(4):178-181
张载是宋代理学的哲学构架的真正确立者,理学不少关键性哲学命题都是由张载给出了系统的理论证明。通过对张载哲学体系的始基,即其必须解决的主要理论难题及相应的逻辑出发点的考量,可以事半功倍、提纲挈领地掌握宋代理学的哲学主干命题,并能真切体会到宋代理学开创者的真实心路历程,从而加深对理学发展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许抗生 《河北学刊》2005,25(1):194-198
"理"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概念,产生于先秦时期,经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宋元明清时期的理学思想。张岱年十分重视对"理"概念的研究,在早期即有专门研究"理"思想的文章,在后期的著作中也多次对"理"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揭示了"理"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为人们准确地把握"理"概念的多重含义、更好地认识中国哲学的特质创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幕府与清末民初的宋诗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幕府与清末民初宋诗运动的关系是一个迄今未受学界充分关注的话题。1895-1906年间,郑孝胥、陈三立、沈瑜庆、陈衍、沈曾植等宋诗派主要成员都曾客张之洞幕,这个时期的诗文酬唱酝酿了宋诗派的理论,加强了诗人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宋诗派的影响,宗宋诗风逐渐成为一种诗学潮流,其余波影响至上世纪四十年代。  相似文献   

16.
张载以独特的理学视角,对儒学价值观进行了重构。他通过扬弃佛、老的空、无价值观,把价值之真确立在"有"中,解决了名教价值的合理性问题;通过将"礼"与"天"、"天理"相贯通,确立了以"礼"为核心的儒学价值观的合法性问题;通过对"心能尽性"的逻辑阐发,将"礼"落实为具体的社会伦理原则,并给人带来一种圣人境界的精神受用。  相似文献   

17.
自六朝以降,学者普遍认为《同声歌》为张衡所作,或托于君臣美人兴寄说,或言此为张衡突破汉代经术藩篱的爱情诗,观看《同声歌》之诗文,内容行文露骨,描述一位女子初为新妇的艳情诗作,然而考就两汉道德束缚与张衡性格操守,此诗不大可能为东汉之人所作,亦不可能出于张衡之手。近来宇文所安与木斋先生,对古诗之作者与创作年代皆提出怀疑之新说,此诗应为甄后写给曹植的情诗,而此诗最有可能作于建安二十一年曹操东征孙吴之期。  相似文献   

18.
南唐元宗李璟(后改为景)即位后,其亲信陈觉、魏岑、查文徽等担任枢密使,他们为了树立威望,轻启边衅,用兵海隅,但并未达到开疆拓土的目的,反而削弱了南唐的国力。淮南之战中,陈觉等人举将不当,又嫉贤妒能,导致南唐一溃千里,被迫对后周割地称臣,虽未骤亡,但亡国之势已成。陈觉等人恃宠而骄,大结朋党,打击异己,凌忽亲王,败坏朝纲。枢密使权力的膨胀既与元宗即位的曲折相关,也与元宗个人执政能力有关,对“孙党”的戒备使得他偏重“宋党”,最终使南唐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9.
张岱年认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基本派别应为道义论和功利论。道义论肯定道德价值高于实际利益,功利论强调道德价值不能脱离实际利益。传统道义论以孔子、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为代表;传统功利论以墨子、李觏和陈亮、叶适等为代表,两者都有所偏向。传统道义论强调"义"重于"利"、"理"高于"欲"、道德价值高于物质价值和生命价值。先秦墨家功利论主张"利"即"义";宋明时期儒家功利论强调道义不能离开功利。从总体上看,与传统功利论相比,传统道义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应居于主导地位。从中西比较来看,中国传统功利论体现"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西方功利论则体现"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道义论与康德的"道德自律"有相通之处。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道义论和功利论,吸收两者合理性的因素并进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20.
张载作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奠基者,他在由气本论向伦理学转变的不自觉过程中,对宋明理学人性伦理的重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